基于业财融合下优化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 要: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既需要专业化分工,也需要一体化的协作,财务人员既要熟悉业务又要掌握企业运作状况,为企业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提供帮助。业财融合下,企业需要智能型、积极型、高附加值型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对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当前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企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有差距,需要调整和优化,构建基于业财融合下优化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业财融合;财会;人才培养模式

一、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职业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结合当前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经济法规的要求,培养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职业技术能力,具有企业会计核算、会计报账能力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以我校为例,财会专业主要开设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企业会计岗位实训、出纳实务、纳税申报、会计技能(计算器、点钞、翻打传票)财经应用文写作等专业理论课程,另外,经过1~2年财会专业学习,学生到会计事务所进行相应的真账实训,提高专业应用能力。毕业后,学生能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可到企业从事会计核算、会计报账等工作。会计核算、会计报账是低附加值重复性强的基础性工作,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专业能力单一制约财务人员成长空间。业财融合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都与企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有差距,需要调整和优化。

二、业财融合对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业财融合就是财务、业务、信息技术三位一体的结合。作为复合型财务人才,既要具备财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企业业务运作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业财融合,对当前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要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的财务人才。

(一)业财融合需要培养智能型财务专业人才

“互联网+”的出现,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颠覆了传统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财会行业也产生新变革,财务工作进入人工智能化时代。数字化会计、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等新技术、新概念蜂拥而至,给传统财会行业带来机遇和发展。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大量智能型会计人才。传统的会计从事的是标准化工作,会计人员只要会算账、做账、核对数据就可以了。随着财务智能化的发展,财务机器人已经可以完成基础数据录入、查账等标准化的财务工作,只懂算账、做账的财会人员将会被机器人替代。业财融合,需要培养熟悉智能化财务软件及应用智能技术的智能型财务会计专业人才。

(二)业财融合需要培养积极型的财务专业人才

企业在业务完成后,将相关业务数据交付财务人员,由财务人员核算出财务数据,如收入、成本、利润等基本信息,更多的是事后工作,属于被动型的会计工作。业财融合,需要培养积极型的会计人才,会计角色要从为企业外部利益服务转变主动为企业业务服务。财务人员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产品商品方面知识,财务工作需要有主动性和前瞻性。

(三)业财融合需要培养高附加值型的财务专业人才

会计核算、会计报账属于低附加值的财务工作,可替代性强,只有从事高附加值的财务人员,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问。高附加值的财务人员能从财务中来,到业务中去。业财融合,要培养熟悉会计和熟悉业务财务人员,需要拓展知识的领域,要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培养业务型财务和战略型财务是高附加值财务专业人才的方向。

三、构建基于业财融合下优化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调整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业财融合下,信息技术发展,需要以智能型、积极型、高附加值型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方向。在培养目标上,要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业务学习能力,学生毕业后不仅会做账,还要懂业务、擅沟通,在职业方向上才能有更多选择。

1.以培养复合型的财会专业人才为指导方向。财会专业人才目标培养能会计核算、会计报账初、中级应用型人才是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调整为培养复合型的财会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未来人才需求的大方向,需要有某一方面较强的专业能力,其他各方面也具备一定能力,属于一专多能多面手角色。层次的财会专业学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激发学生对多领域关注,扩大知识的广度和宽度,具备会计加通才能手。

2.融入提高财会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人才目标。财会专业的学生沟通能力相对较薄弱,业财融合下的财务人员需要经常与各部门沟通。一个财务人员具备较强专业能力,拥有发挥专业特长的机会;但如果同时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就能利用外界无尽的资源为财务工作服务。要重視培养沟通能力,把沟通能力的培养融入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和网络通讯软件交流等方面的沟通能力。

3.融入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目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不断更新和调整,学生毕业后出现所学知识和社会需求脱节,不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将来会被社会所淘汰。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致力于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力。

4.融入提高财会专业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人才目标。业财融合下,需要培养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型财务人才,培养财会专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能力。根据岗位的要求,制定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标准,有标准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培养。

(二)优化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完善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目前财会专业更多是考虑学校的软硬件及师资力量进行课程设置,学生形成单一的知识结构体系,不能适应业财融合的需要。缺乏进行学科交叉融合,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其他专业课程进行结合,增加沟通学、市场营销学、信息技术学科等多专业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通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培养适应业财融合下企业需要的财会专业人才。

1.设置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根据业财融合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把会计专业课程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商务沟通、信息技术课程结合起来,开设跨学科课程,形成多学科融合的财经专业课程体系。考虑和原有财会专业课程的课时分配,设立三门综合课程:专业融合课、企业经营与商务沟通课、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课,专业融合课包含商品学和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与商务沟通课包含企业运作、日常生产管理、客户沟通等,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课学习智能化财务软件和其他设备的使用,南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来担任教学。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基础。

2.开设多学科交叉融合财会专业实训课程。财会专业学生除了开设会计专业实训课,还应开设以融合信息技术、企业经营、客户沟通为主要内容的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实训课。为此,需要进行学科资源整合,软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都需要跨学科综合运用。

3.业财融合需要学校和企业进行多层面的联动机制,融入财会专业日常课程。定期(一月一次)企业专家讲座(论坛),在学生和课程体系教师层面分别进行,分享和探讨最新的财税政策:企业及毕业生问卷或面访,通过获取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财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实训方案:设立业财融合校区合作实训基地,开展综合实训,与企业零对接。

(三)业财融合,构建智能型、积极型、高附加值型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通过业财融合,构建智能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企业为了节约人工成本,部分重复性强标准化的财务工作会让机器代替完成。人工智能化时代,需要进行智能型财会人才培养。财会学生除了会做账,做好账,还要会使用智能机器,学会和机器协作完成智能化财务工作。为此,要开设智能化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智能化技术的能力。

2.通过业财融合,构建积极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会有更多的财会人才面临失业或转型。积极型财会人员,就是要主动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变革,重新定位未来作为财务人员的角色。业财融合需要培养、掌握多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培养有较强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通过业财融合,构建高附加值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业财融合,企业对财会人才需求层次提高。尤其对于财会学生,向高附加值转型,才能突破就业层次不高的瓶颈。通过产教融合,培养财会学生的某项专能;通过导师制或师徒式培养模式,发掘高附加值的培养定位和方向,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财务人才。

(四)业财融合下,需要加强校企在财会专业人才联合培養和协作上的联动

1.校企联合培养财会专业人才机制

学校需要定期到企业进行调研,掌握最新企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实际业务相结合,校企联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校本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中,以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据,建立校企联合的实训课程;与企业共同制定评价体系,除了考核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也作为对财会专业学生考核标准,为培养财会专业合格职业人打好基础。

2.落实财会专业教师到企业跟岗实践与学习机制

加强专业教师到企业跟岗实践,学习企业运作、财务处理等业务流程,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用人标准,结合实践优化专业教学,加强校企业合作的实效,发掘更多的校企合作资源。形成专业教师到企业跟岗实践与学习机制,实行轮换制度,整合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财会专业教师与财务人员形成合力,在人才联合培养上加大协作。

3.调整财会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目标

结合企业岗位要求,调整财会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目标。邀请企业财务人员讲述个人成长经历,作为财务人员刚到企业做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岗位要求有哪些?把企业岗位搬到了课堂,以岗位要求作为学生不同阶段能力目标的要求;以岗位能力要求为驱动,学与做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于玉林.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9(6).

[2]于张静伟.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会计实验教学体系[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