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院校开设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SWOT分析

摘 要: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维度对高职医学院校开设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针对劣势和威胁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SWOT分析

1.前言

体育保健与康复是康复医学中的一个分支,其实质是“体育”与“医疗”的融合,其本身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包括器械康复、徒手康复、患者主动运动等方式修复运动损伤,恢复运动功能,其针对人群包括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和骨科术后患者;慢性病患者;老人、青少年、亚健康人群等。“医体结合”是这类人群迅速回归健康的最有效途径。

据统计,全国毕业生就业率区间为2015年80%-85%,2016年90%-95%,2017年90%-95%,可见该专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但在全国开设本专业的高校中,医学类院校较少,大多是综合性院校和体育职业院校。而医学院校有着比其他普通院校和体育类院校更加丰富且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大量的医学专业人才,能够为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坚实和雄厚的资源。

2.高职医学院校开设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SWOT分析

SWOT 分 析 法 又 称 为 态 势 分 析 法 , 由 优 势 因 素(Strength)、劣势因素(Weakness)、机会因素(Opportunity)和威胁因素(Threat)四部分组成,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地区)现实情况的方法[1]。

2.1 优势因素分析

2.1.1 有雄厚的医学专业学科基础

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是医疗与体育相融合的交叉学科,其发展离不开医学的支撑。医学院校有齐全的医学类专业学科,如: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中医学、康复医学等等,这是其他院校所不具备的。另外,依托雄厚的医学专业学科基础和学习环境,可使学生能有更为专业和独特的视角对本专业进行思考和学习,培养医学思维。

2.1.2 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保障

医学院校拥有大量的高学历医学专业人才,涉及不同的专业学科,而且他们大多都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无论在专业知识还是临床经验上都能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而其他高校,则无法为该专业建设提供如此齐全的师资队伍。

2.1.3 有齐全的医疗仪器设备

医学院校由于教学实践需要,都配备齐全而且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器材、标本等,这也是其他学校无法实现的。这些仪器设备和和器材为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2.2 劣势因素分析

医学类高职院校开设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由于该专业是医体结合,但医学院校的医学教师基本上只擅长医学,体育教师只擅长体育,缺乏既懂医学又懂体育的专业体育保健康复人才。第二,由于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师主要工作任务是大学公共体育课,所以无论是在专项种类还是在体育教师专项能力上都无法与专业体育院校相比。

2.3 机会因素分析

2.3.1 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良机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又称为46号文件)明确指出促进康体结合。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前院长李国平表示,“体医结合”正是关键:现在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体医结合’,是‘大健康、大体育、大卫生’的概念。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曾强调“体育和医疗融合是推动健康革命的迫切需要,是回应群众关切的迫切需要”,体医深度融合成为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重要举措。“体医融合”成为运动康复、康复医学的重要路径和发展导向。

从46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和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以来,政府各部门强调“大健康、大体育、大卫生’的概念更出台了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既为康复市场的资本的流入注下了一支“强心剂”,同时也为高校培养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人才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2.3.2 社會对体育保健康复人才需求增大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所提供数据,到2020年中国运动人口将达到4.35亿,体育消费将会达到1.5万亿元。而《2009-2014健身行业产值规模》表明经常运动的人运动损伤率达到85%以上。也就是说,到2020年,运动损伤的人群理论上可达3.7亿。就整个康复领域而言,截止至2016年,我国的市场规模也仅为200亿元人民币,(人均约15元);反观国外,美国康复医疗市场为200亿美元(人均80美元),相差6倍之多,若加上长期护理在内,美国人均康复费用达800美元,整体市场达2000亿美元。拥有较多的有需求的患者,但总体规模却与美国相差甚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供需不平衡,尤其是体育康复保健人才的缺乏。

2.4 威胁因素分析

2.4.1 专业认可度不够

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又是一个交叉性学科专业,许多院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不明确,导致该专业知名度较低,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度还不够,招生规模也受到影响。

2.4.2 毕业生就业压力

该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康复中心、健身俱乐部、养老院、疗养院,在大健康产业带动下,这些机构未来虽有较大发展前景,但目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这会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另外,许多专业本科体育院校都开设有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等专业,学历上的劣势也会给高职院校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毕业生带来一定就业压力。

3.高职医学院校开设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对策和建议

3.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

针对目前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不统一、不明确的现状,开设该专业的各高职院校可成立专业委员会,以研讨的形式统一思路,在达成共识的大框架下,各院校突出自身优势和特点,灵活发展。以优质的办学质量提高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

3.2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各高校可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批既懂医学康复又懂体育训练的综合性人才成为该专业建设的骨干力量。另外,可与医院、相关企业、运动队等合作,加强人才交流学习,提升师资能力。

3.3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就在于实践能力强,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体育训练和康复治疗的实操训练,打造学生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要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医学类院校特有的文化内涵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做到医者仁心。

3.4 多方合作,拓宽就业渠道

医学类院校可通过与医院合作、校企合作,实现专业、人才、资源、资本的有效融合,顺应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合力拓宽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李红运,梁媛媛,颜敏. 独立学院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 SWOT 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5.10(5)

[2] 张润壮. 医学院校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SWOT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52-53.

[3] 张路萍. 高师体育系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可行性分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