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日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借鉴美、英、日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应实用化,专业培养目标应职业化,培养理念应超前化,专业建设应特色化、地域化,课程改革应综合化、多样化。

关键词:美、英、日;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1)06-0158-02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体育专业的种类设置及人才培养状况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1]。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它对于全民健康教育和民族体质的提高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的体育事业要想得到持续均衡的发展,应当借鉴美、英、日等发达国家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强化对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

一、美、英、日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

1.美国的经验

美国很少有专门学科性的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几乎都设置在综合性大学内。如春田学院开设有球类运动、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健康教育与娱乐、残障人运动与动作研究等专业,其中球类运动、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佛罗里达大学设有体育教学辅导、体育和健身管理等专业;阿肯色大学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运动医学等专业;马萨诸塞大学开设了体育和健身管理、体育教师、运动研究、运动科学、运动新闻报道等专业;而加州州立大学和滨州州立大学均设有运动机能学专业,涵盖了锻炼心理、职业训练、体育心理学和体育人文学等多个知识领域。近年来,为契合社会需求,美国高校还特别增加了残障体育、老年学等为特殊人群进行体育服务的专业。

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体育类型区分,即把体育分为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话,那么美国高校体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和学校培养体育职业人才而不是竞技队员的。其培养目标是:为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教练员,为社会体育娱乐项目培养策划和管理人员以及为学校提供合格的体育教师。总体而言,美国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如下特点:

(1)培养目标职业化。美国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体育职业人才的客观需求相一致。培养目标职业化有效地提高了体育专业人才的利用率,避免了人才浪费。

(2)专业设置实用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高,美国的社区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趋向社会化、综合化、户外化、终身化和全方位发展,体育健身设备日益现代化,体育健身消费不断高涨,康复保健、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体育专业人才走俏市场。美国高校体育专业的设置直接契合了这一趋势,有突出的实用性。

(3)专业设置创新化和综合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日益密切。美国体育专业的设置也随之与时俱进。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很多高校便开始将体育院系与公共社会院系、健康娱乐院系等相关院系合并成立公共健康学院,扩宽了体育学科范围,趋向体育专业的综合化设置[2]。

2.英国的经验

英国体育主修专业有娱乐管理专业等复合型专业。为适应社会需求,与娱乐有关的体育课程以及跨学科的交叉课程开设较多,如娱乐管理与法律、野外娱乐、娱乐社会学、欧洲娱乐政策、旅游研究等课程。英国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不仅是注重奠定学生的广泛和厚实的知识基础,还特别强调学生培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不拘泥于培养体育教师这一狭小范围。此外,英国十分关注儿童体育教育和残疾人体育教育,开设了儿童体育、残疾人康复与体育等课程。

3.日本的经验

日本体育专业出现在明治维新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已有近80所大学开设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也是从那时起,为适应挑战,日本进行了包括体育专业在内的教育改革。针对体育院系课程主要是为培养体育教师开设而教师市场日趋饱和的现状,日本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单一的体育师资的培养转变为面向企业和其他领域的综合性体育人才的培养。反映在专业设置上,传统的体育专业为保健体育、健康体育、社会体育和武道体育等,后期增加了运动科学、运动管理、企业体育等,在课程设置上也作了相应调整[2]。

二、美、英、日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的现状,笔者认为,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念和实践的探索改革。

1.专业设置应实用化

从美国等体育发达国家状况看,体育专业的开设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与社会需求的磨合,因此,他们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社会岗位中会有更好的契合表现。例如休闲体育、社区体育、残障人士体育、老年体育等等,更适合当前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多方面的需求。反观我国,长期以来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主,专业设置对社会需求考虑较少,对新兴的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较欠缺。与社会有着高度契合的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立也不过十几年,且仍在探索阶段。而反映社会需求的体育休闲管理等专业的开设刚刚起步,2007年武汉体育学院才首次开设了体育休闲管理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的社会化道路较之竞技化道路会更为宽广。目前,我国全民健身活动日益深入,体育休闲娱乐如火如荼,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逐步壮大,对既掌握体育健身知识又可以进行现场指导或组织管理的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体育院系应转变以往的培养理念,在专业设置选择时注意侧重设置那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实用型专业。

2.专业培养目标应职业化

专业作为人才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是人们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专门性设计。体育本科专业的目标定位应紧密契合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向职业化。以往,由于对社会需求重视不足,导致了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例如我国各类体育院校中都设有运动训练专业,专业目标主要以培养运动员或教练员为目的,该专业学生总数庞大。然而,实践中,长期以来竞技项目运动队的教练员绝大多数由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留任执教,运动训练专业的毕业生担任教练员的比例较低,导致该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再如,体育专业的课程大都是为培养体育教师而设置的;而随着教师就业市场的饱和,只有培养多方面的体育职业人才,方能适应社会各界对体育的需求和渴望。面对这种就业局势,不妨效仿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应根据社会对体育职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实现专业设置目标的职业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利用率,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

3.培养理念应超前化

美国高校开设的体育专业有40%以上与老年人健康有关,有的大学还专门设立了老年学学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老年人也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体育锻炼群体。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体育院系应当以超前观念和创新理念来调整专业设置。虽然有部分高校开设了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但主要针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专门为老年人保健、锻炼服务而设置的专业尚属空缺[5]。

4.专业建设应特色化、地域化

随着社会发展,体育办学模式应形成自身特色以提升竞争力。如上海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实施综合型办学,师资和教学设施资源优越,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如沈阳体育学院的冰雪运动、武汉体育学院的划船、成都体育学院的骨伤治疗等都具有明显的地域、人才优势,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教育部倡导要“促进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亦强调,“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体育院系应结合本校的优势资源和市场需求设置特色浓郁的体育专业,特别是着力加强与地方需求的密切联系,直接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其日后快速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只有进行特色化、地域化的体育专业建设,才能使体育专业保持生存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

5.课程改革应综合化、多样化

美国体育专业十分注重与相关学科如营养、医学、商业、社会学、公共管理等专业的合作,共同开课,培养各类复合型人才[3]。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也应把复合型、交叉型的体育人才培养作为本科教育目标。针对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的旺盛需求,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专门指出,“应加快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养”,“多渠道培养既懂经济又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有关高等院校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例如,我国体育保险市场的发展较之国外滞后,影响因素之一便是既懂体育又懂保险的专业人才相当匮乏。鉴于体育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我国体育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与保险院系合作设置体育保险专业。

另外,高校体育院系的服务对象不应仅局限于大众人群,一些特殊的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少年儿童以及残障人群的体育运动及健康问题也应当列入体育服务范畴。美国春田学院设有残障人运动与动作研究专业,专门培养为残障人提供体育教育、休闲和运动机会的人才。日本鹿五体育大学也开设了面向学校所有学生的“残障人体育学”课程。我国高校尚未设置专门针对儿童、老年人或残障人群的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综合化、多样化应作为我国体育院系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应遵循的理念之一。

参考文献:

[1]徐国忠,贺国侠.中美基础体育教育师资培训的对比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3).

[2]李加奎.日、英、美三国体育教育专业比较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6).

[3]吴燕.中国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4]欧阳翠云.部分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8(12).

[5]刘代荣.对中美两国高等体育院系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2(8).

〔责任编辑:张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