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文化道德修养的提升路径

摘要: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高等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自我提升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自我提升

引言

高等学校是传承知识和研究学问的场所。是国家培养未来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基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笔者认为,高校培养教师的“高素质”体现在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的提升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自我觉醒”,是自觉做学生人生道路的楷模和引路人。因此,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高下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

一、教师道德修养的概念

道德,是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修养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修正自我所达到的道德境界。教师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古人云: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诲人不倦”“有教无类”便是树立了教师道德的典范。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重师首先师自重。叶圣陶先生“身教最为贵, 知行不可分”的谆谆教诲,更是诠释了教师的表率作用和教书育人的天职。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师教书育人环节中的自我修养,是符合教育职业要求的方法和原则,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最高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笔者认为,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遵循教育的规律,不断觉悟、自我完善所达到的道德情操。

二、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现状

高校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就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的好坏影响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十八大明确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培养的关键在教师。从高校的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大部分教师是负责任的,但受社会经济、大众化教育等因素影响,许多教师在教育书育人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忽略了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忽略自我修养,道德观念淡薄

高校教师存在着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偏差:认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是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与教学无关;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只负责教书,育人与他无关;评价学生的标准也只有成绩是惟一标准。这种思想导致自身作为高校教师职责中的育人“缺位”,对自我修养的忽略,对道德观念的淡薄。

(二)重功利思想,轻责任意识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为善。赫尔巴特说过: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者对学生的成长关心是教育责任的起点。目前部分高校教师过分强调教育的工具主义思想,过分追求实用主义。“学而优则仕”思想重新焕发了活力。学术的腐败、竞争也使高校教授“老板化”,使学生也成了“实用”的工具。这种功利化使课堂变成名利场,自私的利益驱使,忽略了自身的教育责任,导致教育的丑化,学生的异化。

(三)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念模糊

教师的教育理想信念是教师的价值追求。是长期职业生涯中形成的世界观和价值理念。部分教师由于现实生活、工作的压力,与社会接触中的落差,日益高涨的物价等等,针对现实中遇到的现象,缺少系统的学习,忘记自己的身份,对职业的忠诚、事业的追求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价值观的扭曲、理想信念的缺失。

三、高校教师道德修养自我提升的路径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提升教育质量,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惟有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才是学校质量的根本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高校教师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高校教师不能丧失教师“德性”之根本,必须加强自律、自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来不断修身、完善人格,提升个人“品味”,敬业奉献,忠诚于教育事业。

(一)敬业乐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教师的道德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高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要求高校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去引导和教育学生的成长成才。胡锦涛总书记讲过,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应孜孜不倦的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储备量。高校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博览群书,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自身修养;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求,将教育事业视为个人的毕生事业和终身追求,潜心研究,才能将自身的道德言行化为无形的语言,激发和感化学生。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

(二)关爱学生

教育过程是“唤醒”的过程,是点燃对理想追求“激情”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在于使之成为有“爱”的人。教师只有充满“爱心”,饱含“真情”,才能“唤醒”学生,才能点燃“激情”。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克里希那穆提说,真正的教育,是帮助人成熟、自由,使之绽放于爱与善良之中。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之根本,高校教师要从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关爱学生。关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要与学生交朋友,用严父和慈母的情怀与学生建立情感关系,“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指引学生努力方向。其次,关爱学生要从尊重学生开始。要做个学生爱戴的教师,要与学生友善、做事公正、充分信任,教育是在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也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才能对老师“言听计从”,学生也才会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成才。再者,关爱学生要尊重教育规律,宽严适度。教师只有全身心地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真正关心学生成长,才会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总结七十多年“为师”真谛就是,用全身心的爱去教育学生。

(三)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品质、气质和修养的综合体现。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于一身的正气,在于高尚的操守。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涉及:积极的人生观、高尚的审美、健康的身心、整洁朴素的仪表、乐观的生活态度、较好的亲和力等方面,高校教师必须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注重对自身理念、价值、态度、情感等要素的培养和学习,使自我的身心都融入进教育,融入进课堂;使自已修养升华气质,用凝炼成的人格魅力形成的的独特的感召力、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进而转化为学生求知创新的强大驱动力。所以,高校教师因人格魅力与学生发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笔者对280名学生做过访谈调查,结果表明,95%的学生认为教师应有热情、正直、有亲和力等人格特性方面比其应具备很好的学术专业素质更重要些。还有的现象是,在统计逃课原因这一项时,139名同学认为是因喜欢某个教师才会不逃课或者专心听讲,比例占近50%。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大奖赛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凭借学校的平台,利用“教学大奖赛”、“读书活动”、教研活动等活动,切实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充分展示个人的人格魅力。

(四)为人师表

师表是表率,是榜样。教师的“师表”源于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严于律己”。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要严于律己,经得起诱惑,挡得了歪风。温家宝总理指出,“教师要时刻加强师德修养,做到‘既美其道,又慎其行’”。身教重于言教,“师者,人之模范也”。高校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做到“学为人师,行为是范”。

为人师表,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既为人师,就要注重修养自我的“德性”。高校教师加强自我修养,做到“为人师表”:一是要锻炼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言为心生”,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提升自我修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较好的表达艺术,使教育能进入学生心里,讲得生动、透彻,达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才能较好的影响学生。二是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气质。形象是教师的外在表现,是直观给学生的印象。高校教师朴素端庄的仪容仪表,无时不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形象为学生起着示范和榜样作用;高雅的举止言谈,乐观豁达的性格,无不给学生无形的感染力。三是加强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高达100%的同学一致认为,高校教师应该做到“为人师表”。高校教师加强自我修养也要遵守教育的严谨和规律,树立严谨的教学态度,锻炼教学运用能力,深入进行教学研究,紧跟时代要求,及时更新知识,在实践中理解,在总结中提升。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是通过不断学习,反复体悟中发展和提升的。道德修养的自我提升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也是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启动,高校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用高尚的情操真心去关爱学生,勇担教育重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ttp://.cn/.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09月09日.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高德胜.时代精神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5]程红兵,《教师的人格魅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阎保平.大学理想和师德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5(5).

[7]克里希那穆提.人生的学习[M].张南星,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8]Http://.cn/.温家宝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9月8日.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