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关键词 法治理念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

作者简介:陈娅莉,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204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密切相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使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生道路规划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相符合一直十分必要。同时,还应保证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力度,逐步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潜藏的问题,充分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内涵,确保该学科人才培养方向与我国教育行业发展及国家建设要求更加契合。

一、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高校教育中一直比较重视法制的宣传和教育。调查研究发现,随着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法治理念已逐步渗透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作为大学生公共必修課,是每一位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后首先要修的一门课程。学生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大学,身体心理等各方面一下子都放松下来,此时,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十分必要。以一门必修课来进行课堂的讲授教育,可见法治理念早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其次,社团活动以及诸多班级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已成立法制宣传教育相关社团,学生的班级活动诸如主题班会、团日活动中均有法律的宣传和学习,可见法治理念正慢慢渗透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再次,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从辅导员的任职要求以及其工作内容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价值引领,更有必要做好法律知识的宣传,尤其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的时代,虚拟世界同样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因此,引导学生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无疑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调查研究中也发现,部分高校思想政教育过程中缺乏法治理念的应用。例如,部分高校仅在法学及法律相关专业领域注重法制教育的宣传应用,而其他专业类学生除了在必修课程上获得一些法律知识,极少有法治理念的学习和运用。有的高校工作者认为学生法律意识在进入大学之前早已形成,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再培育实属浪费时间。而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认为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联系并不紧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做好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个人素养的培育就足够了,而且大部分大学生根本不会触及法律底线,因此根本不必要将法治理念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二、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法制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充分认识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对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十分重要。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治内涵

“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将法治理念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促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治内涵,了解各项法治理念在现有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并增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意识。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原本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法治理念的引导下变得具体化,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学习法律知识,进而扩散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无形中更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教育工作者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法治精神的传播,进一步强化了法治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从而对社会主义法治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二)培养高校学生的法制思维

将法治理念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提高各项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作用,还能更好培养学生的法制思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规范。而将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结合到一起,加强学生法制思维的培育,也能更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众所周知,法律规范能够实现人们外在行为的约束和指引。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力度,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和学习,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掌握法律知识和相关规章制度的积极性,同时能够约束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使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违法犯罪几率降到最低,为未来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学生对法治理念的了解

从多方面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最终目标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到一起,并及时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潜藏的问题,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说,教师如能在掌握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前提下,对各项教育问题实施优化调整,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力度,必能有效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处理难度,并以此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将法治理念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法治理念的了解,确保学生在各项法治理念的支撑下有针对性地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继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契合度。

三、提升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尽管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法治理念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进而影响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难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因此,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和学习,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理念以及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十分必要。

(一)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和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信息网络的普及,学校教育学习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高校教育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样化教学模式,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宣传和学习,将法治理念更好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在法治意识的支撑下更好学习思想政治理念,继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应强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作用,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法治内容教育要点,使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得到提升;其次,为提高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高校中的各个部门都应按照法治理念的要求,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各项法治教育的兴趣,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学习到各项思想政治知识和法治理念,并以此优化高效学生法治思维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再次,高校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违法案例,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提出有针对性处理方案,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法制思维,继而提高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二)严格遵循“以法育人”的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影响者,这就要求他们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遵循“以法育人”的理念,同时结合我国现有法律规章,制定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方案,强化法治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效果,使学生在各项标准化法律规章制度的指引下更好学习思想政治知识。通过标准化规章条例约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能够在保证高校学生稳定成长的条件下,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管理水平,使得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加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同时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应注重法治理念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学生对现有社会各项法治理念的认识,使高校教育努力向我国法制教育靠拢,逐步强化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往往也会受到层层制约。为改善这一现状,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考虑法治理念具体表现和现代化教育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各项现代化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同时借助现代化模式改善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进传统课堂教育模式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例如,通過开设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堂,邀请著名法制专家和思想政治教育专家进入高校思政课堂,通过权威人士的加入,提升学生对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以此实现法治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学校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施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对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在给予相应惩罚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违规行为的认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并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目标。

四、结语

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一脉相承,相互促进。法治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提升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加强高校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法制思维,使自己的行为规范更加符合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要求,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佳朦.社会治理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2]张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9.

[3]张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素养教育[J].沈阳干部学刊,2018,20(1):63-64.

[4]官芯如.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治化的建设思路[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