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国际化:成就、比较与推进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身处内陆的河南,虽无地利的机缘,但应积极抓住天时,积极创造人和,积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浩荡洪流,努力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以全球化视野组织经济活动,以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适应世界经济变化的要求,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促进河南的对外开放朝着领域更广、程度更深、质量更高的方向推进。

关键词:国际化;河南;开放型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5—0054—05

当今世界,国际分工已经从19世纪追求效益为目的的国际化分工,发展到二战后以规模效益为核心的专业化分工,又进一步在当代形成了一种以价值链为纽带的新的国际分工,伴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演进,商品流动和资本流动超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转,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不断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并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流,在此背景下,河南开放型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经济国际化背景下的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

1.河南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1)河南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河南对外贸易的规模在持续稳步扩大,进出口发展并举,呈现“大进大出”格局。自1978年以来,河南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均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17.96%、16.84%、27.00%。2007年,河南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28.05亿美元,其中,出口83.95亿美元,进口44.10亿美元,是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自2004年,全省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突破,进出口两年实现翻一番,出口超过四川、安徽,在全国排名第11位,位居中西部地区之首。自2006年,全省对外贸易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一举跃升至百亿美元,2004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才突破50亿美元,只用了两年,就从50亿上升至100亿美元,增幅十分可观。

(2)河南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向高端优化。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像全国一样,河南外贸领域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额分别有所增长,这两类商品的出口额在河南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上升。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促进了河南出口商品结构从资源性产品向轻纺产品,再逐步向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转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能源、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需求明显增加。河南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进口总规模、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都有所上升。进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弥补了国内经济建设资源及技术的不足,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河南经济向新兴工业大省的转变,使得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2.河南利用外资快速推进

(1)河南利用外资稳步发展。河南利用外资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自1985年以来,河南引进利用外资的项目数、合同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呈曲折上升的态势,各年之间变动较大,这不仅反映了经济形势等方面的波动,也反映了利用外资的特征。近几年来,河南省利用外资发展比较迅速,逐步走出了利用外资发展的低谷,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2002—2007年河南实际利用外资额为分别达到4.52、5.62、8.74、12.30、18.45、30.62亿美元。

(2)外商投资的产业投向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的渠道不断拓宽。一是外资的产业投向结构渐趋合理,新批外资企业中独资企业比重逐渐增大。按国民经济行业分,河南省近年外资资金实际投向,工业份额位居第一,其次为房地产业、公用事业、服务业;剩余五大行业所占份额相差不大。自1999年以来,这种格局没有太大变化。全省招商引资的档次逐步提高,质量明显提升。制造业仍然是河南省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商业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的总体情况来看,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项目。分行业看,河南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燃气生产及供应业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中,商业服务业成为吸收外资的新亮点。在新批的外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二是利用外资的渠道和领域不断拓宽。河南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采取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会展招商、联谊招商、小分队招商、网上招商、学术招商、顾问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目前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河南投资办企业,已投产开业的达2000多家,涉及制造业、农业、畜牧业、商业、电力、教育、房地产等各个领域。

3.河南对外投资与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迅速

(1)河南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阶段性发展特征。现有资料可查的最早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是由河南国际合作集团公司于1984年在塞内加尔设立的境外承包工程项目经理部,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只能称之为境外机构,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也不能独立经营。第一家境外法人企业是1985年由省政府在香港投资设立的“窗口公司”——豫港集团有限公司(现由郑州开祥电力公司接管经营)。20年来,河南对外直接投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其发展阶段与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整体趋势相吻合,并呈现出滞后2—3年的特点(参见图1)。

注:投资额为中方协议投资。

图1 河南对外直接投资情况(1984—2006年)

第一阶段(1984—1986年)。尝试性投资阶段。这一阶段,河南仅在境外设立了4家企业,中方投资43万美元,除1家窗口公司外,其他均是境外承包工程企业驻外机构。第二阶段(1987—1993年)。稳步增长阶段。这期间,河南共设立境外企业59家,中方投资935万美元。境外企业以专业外贸公司和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外设立的贸易公司和驻外机构为主。

第三阶段(1994—2002年)。调整下降阶段。河南设立境外企业107家,中方投资2865万美元,数量多、规模小,主要以贸易企业和驻外机构为主。受国家对外投资政策影响,河南企业对外投资在这一阶段表现出跌荡起伏状态,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2年跌入谷低。这期间开始有非国有企业参与投资,并尝试在境外投资设立生产企业,投资领域主要分布在亚洲和东欧等周边国家和地区。

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虽然河南企业对国家投资促进政策反应较慢,2003年才显现出来,但立即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4年间共设立境外企业97家,中方投资10836万美元,占20多年累计投资的一多半以上;民营、集体、股份制等多元化投资主体成为主角,国有企业投资虽然在金额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但在数量上已退至末位;投资领域拓宽,由贸易企业为主转为以生产企业为主,境外资源开发、研发设计、工贸园区、畜牧养殖、农业开发等新的投资领域不断涌现。

(2)河南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成绩斐然。1990年,河南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只有36项、签订合同金额只有2466万美元,完成营业额只有2410万美元,派出人次只有814人。2002年,河南“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全年全省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3.2亿美元,是1990年的13倍;完成营业额近1亿美元,是1990年的4倍;派出人次近1.3万人,是1990年的5倍多。2004年外经合同额和营业额两项指标在全国排名分别由1997年的第24、22位,提升到第10、16位。2006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新签合同额8.8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82亿美元,外派劳务2.47万人次。营业额和外派劳务均居全国第8位、中西部地区第1位。启动“出国门、富万家521”工程,确定重点对外劳务合作企业5个、命名外派劳务基地县(市)22个、外派劳务专业基地11个、确定外派劳务培训中心14个,争取国家“走出去”扶持资金910万元。2007年,全省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10.4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03亿美元,双双突破10亿美元,派出32671人次。全年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均取得历史性突破,创河南改革开放29年来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历史新高。同时,还积极推动企业境外上市步伐,截至2007年,全省已有16家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境外上市,为利用国际资本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经济国际化与全国及相关省份的比较

(一)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在全国的地位分析

河南开放型经济虽然不断得到推进,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放到全国来讲,不论是对外贸易总额还是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例都极小,不仅与经济大省的身份不相称,外贸经济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也没有期望中的大。

河南对外贸易在全国位列中间位置。2007年河南进出口总额达到128.05亿美元,居全国第15位,其中出口83.91亿美元,居全国第14位。分别只有全国的0.6%、0.7%。自1990年以来的18年间,虽然河南进出口总额绝对量实现快速增长,但在全国所占比例变化不大,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所占比例一直在0.5%左右徘徊,连1%都不到。

多年来,河南实际利用FDI在全国所占比例一直徘徊在1%左右,近两年来,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河南实际利用FDI在全国所占比例有所上升,特别是2007年河南实际利用FDI在全国所占比例出现历史性突破,达到4.01%。但与河南经济大省的期望值仍显不够。

(二)从开放度看河南开放型经济与广东、江苏、浙江发达省区的差距

开放度指一国或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及本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外经济的联系程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开放度有很多因素,考虑到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总额方面,我们用外贸依存度,即“外贸依存率”“外贸系数”,来衡量对外开放度。外贸依存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即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经测算,河南、广东、浙江、江苏的对外开放度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国家及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计算。人民币兑美元按各年的汇率计算。

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的经济开放度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07年,开放度不足广东的4.10%、江苏的6.17%、浙江的8.93%。其他年份的差距也大抵如此。这说明,河南开放度还比较低下,追赶的任务还很繁重。

河南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的主要目标及障碍分析

(一)河南加快经济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自2004年以后,河南对外贸易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很强的开放型特征。今后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解决规模和质量同步问题,即在争取更大发展规模的同时,迎接国内外新环境的挑战,提高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质量。

鉴于上述,河南经济国际化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把经济国际化作为富民、强省,实现“两大跨越”,进而实现中原崛起的重大动力和重要内容,统筹对外开放和省内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结合中,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全省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增强全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河南经济国际化的中期目标主要是:在开放型经济的两个主要领域——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方面,争取在中部地区取得领先的地位,在全国占尽可能大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外贸和外资对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推进作用,加速形成。

河南经济国际化的长期目标主要是:大力提高河南制造业在全国及至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对外直接投资达到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争取有河南的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将河南省建设成为生产、贸易、资本高度国际化的新产品研发基地、现代服务业创新基地、中部地区引资对外投资的示范省份。

(二)河南加快推进国际化的主要障碍

1.地处内陆,缺乏区位优势,思想解放不够。现代大工业多以便宜稳妥的海运作为国家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河南身处内陆,与沿海相比,离出海港口距离较远,站在跨国公司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河南并没有多大区位优势,相反,地处内陆的区位所造成的与国际市场距离远、运输成本高的地理空间欠发达的经济格局,使河南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边缘化。此外,由于地处内陆,政府和居民的开放意识也不如沿海地区,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内陆色彩”和“传统色彩”相对较浓,突出体现在市场经济观念不强,经济改革步子不大,行政干预和政企不分时有发生,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职能的意识不够,尤其是观念的约束制约了河南加快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2.政府改革仍不彻底,职能转换滞后,现代开放意识不足。近年来,河南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改革成果有目共睹,审批项目已大幅度减少,很多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省一级的外商投资项目无偿代理制,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全民外经贸战略,放宽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登记条件,使企业在工商登记时直接获权。但深层次改革还未完全到位,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其职能的实现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制度性监督,“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存在着重“引进来”、轻“走出去”,重国内市场、轻国外市场,重进出口贸易、轻对外投资办厂等倾向。

3.科技创新不足,可持续发展关注不够,影响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河南是资源大省,丰富的人力、耕地、矿产资源为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丰富的资源也使河南经济过度倚重资源型发展,给河南的经济增长带来了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产出,忽视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弊端。据2007年全国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河南经济总量排在全国前5位,而科技进步水平却排在全国第21位。如果上述情况继续持续下去,河南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在区域中率先崛起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4.经济国际化过程中的人才匮乏导致开放度的不足。在推进经济国际化过程中,河南面临着四类人才的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河南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一是信息、农业、金融、外贸、法律、现代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不足;二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缺乏;三是熟悉世贸规则、了解国际惯例、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谈判人才和外语人才稀少;四是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不足。

5.推进经济国际化的微观主体发育不成熟,缺乏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一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战略意图仍不明确,难以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大多数企业尚未将对外投资、跨国经营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往往是随机行事,甚至一些企业是由于各种原因被动或被迫“走出去”。二是境外企业的投资规模普遍偏小,国际竞争力不强。河南目前在境外投资设立的企业中,90%的企业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下;在境外投资的289家企业中,正常经营的企业仅150家;境外企业无论在数量、规模上,还是质量、效益上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

加快推进河南经济国际化的基本原则和对策建议

(一)河南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应坚持的四项原则

要加快河南经济国际化步伐,顺利完成河南国际化担负的任务,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1.坚持开拓创新的原则。创新是加快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也是推进河南经济国际化的先导。正是因为不断创新观念,拓展思维,打开了河南开放的空间,使河南对外开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2008年7月,在河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河南再次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不松劲,始终保持创新的勇气。河南要进一步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就要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开拓创新的精神,使之上升成为指导开放实践的重要原则,不断完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创新,在政府的管理职能方面、制度方面、管理思想方面不断引进新思路、开拓新思维,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推进国际化的道路上,始终依靠创新的原则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始终依靠创新的思维争取国内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2.坚持比较优势的原则。比较优势是河南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基础。立足比较优势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减少经济风险的关键。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加快国际化步伐,加快对外贸易步伐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坚持比较原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就是要不断地发现优势、用足优势、扩大优势;同时,还要善于创造优势、努力化潜在的优势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化今天的竞争劣势为明天的竞争优势,使河南在经济全球化中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3.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不可能同时全面铺开、不分重点一哄而上。要在重点突破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推进。要先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今后河南要重点突破制约推进经济国际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加快河南向中部地区和全国地区的经济辐射,努力在更高的层次上进一步推进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做到以点带面,以局部推动全局,最终实现全省经济国际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4.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在推进经济国际化的过程中,要把统筹发展作为一条基本原则。在实践中,既要统筹好三大产业的发展,又要统筹好各中原城市群和其他地市的发展,既要统筹好利用外资和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关系,又要统筹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既要统筹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的关系,又要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统筹发展贯穿于经济国际化的全过程之中,实现省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互动并进。

(二)推进河南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1.继续解放思想,实现观念的创新。一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破除僵化保守、固步自封的“内陆意识”,用思想观念的突破,开创对外工作的新局面,取得对外开放的新突破,谋求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二是要实现解放思想的新突破,要强化世界眼光,善于从经济全球化的走向和更宽阔的领域来谋划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战略,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国际水平为参照系,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确定自己的发展重点,提高整体适应和驾驭复杂局面的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三要克服小农心态,走出封闭保守的内陆文化心态。虽然,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大批的河南人已告别小农意识,走出河南,闯荡世界。但从整体上讲,很多河南人还有固守家园、得过且过的思想。当前,要特别注意树立联大靠强的思想,克服“不敢碰硬”的小打小闹观念,这既是我们开放能否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又是存在比较普遍,影响比较久远的通病。只有敢于与强者对话,善于合纵连横,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在政策创新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民众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的政策创新机制。既要服从和依赖于中央,也要从本地实际、自身愿望和地方利益出发,争取相对宽松自主的空间,保护地方政府积极性,适当增强地方的自主权。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政策创新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制定符合河南省省情的正确政策。对基层的创造要重视,正确地加以引导推动,认真进行总结概括。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坚决服从中央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善于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中央的政策与地方特色有机融合起来。在机制创新方面,要继续加强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建设,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着力优化投资环境,构造开放良好的新平台。一要不断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做好政策、法规的解释宣传工作,定期向投资者公布有关信息,对外商承诺了的有关优惠政策,应坚决兑现,以取信于商,赢得客商的信赖。二要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继续治理整顿市场秩序,打破行业垄断,打击欺行霸市,清除地方保护主义,保护知识产权,着力打造政府信用体系,督促市场主体诚信守诺。三要以争创服务品牌为工作的中心,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诚信和维权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

4.大力实施科技优先计划,实现“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的新跨越。当前,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高利润环节越来越向研发和营销两头转移,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河南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突破自主研发能力差的瓶颈:一要强化世界眼光,从经济全球化的走向和更宽阔的领域来谋划经济国际化的步伐,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国际水平为参照系,引导资金投向河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重点发展的产业,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来拓展发展空间。二要是着力抓好河南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同世界500强的对接,推动河南省国有企业利用外资,引进资金和关键技术,加速产品升级换代。同时,吸引外商参与国企重组并购,加速国企转制和机制转换。在编制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可供外商选择的独资、合资大项目同时,编制一批对接性更强更灵活的中小项目。切实调动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推进国有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强力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对外招商。三要在综合考虑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问题的前提下,建立适合省情的开放型经济指标考核体系,特别重视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实际利用外资的到位率和外资项目的存活率等,重视质量指标体系和结构指标体系,防止引资工作中的恶性竞争问题。四要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引导和支持它们依托大学科技产业园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国外技术资本和高科技项目。同时要在对内对外招商引资中,选择与本地产业群能嫁接的,能提升主导产品层次,拥有开发优势、管理优势、全球营销优势的资本,以形成核心产品不断升级、产业不断完善的配套能力。要努力打通产、学、研联系的通道,促进经、科、教一体化,努力实现从“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的迈进。

5.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海外投资的新途径。“走出去”既需要有积极的紧迫感,更需要扎实有效的准备和基础工作。河南要有步骤、有重点地培养企业,使其真正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素质、国际竞争力决定“走出去”战略的成败。因此,要鼓励和支持具有潜在优势企业逐步扩大对外投资,建立海外销售网络、生产体系和融资渠道,促进他们在更大范围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跨国经营,使河南省经济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迈上一个新台阶。要组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跨国经营管理体系。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健全和完善自身制度建设,加强内部结构治理,提高反应速度和运转效率,节省运营成本。学习和借鉴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建立产权明晰化、管理科学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等化的公司制度,同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规范企业的投资经营行为,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跨国经营管理体系。要尽快改变个体实力薄弱的局面,鼓励企业打破所有制、地区和行业界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兼并或组合,通过兼并重组等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发展前景良好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要发挥民营企业不怕市场竞争及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市场洞察力等方面的先天优势,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投资。

6.注重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人才,构筑壮大经济国际化人才队伍。一是采取多种渠道培养人才。要积极调整和增加现有河南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还可以采取有效手段借用国内其他高校教学力量,加快培养有关国际经贸、法律、专业服务等方面人才,加大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力度,建立合理的教育培训网络和机制,加快培养各种新型适合经济国际化形势的实用人才。二是广开门路吸纳人才。在对外开放,注重招商引资的同时,更要注重“招才引智”,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大力吸引海内外国家和地区的高级管理经营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到河南创业、从业,参与到河南开放型及科技、文化、教育和服务业等领域建设,积极引导留学人员携带专利、技术和发明成果归国创业,为他们提供资金配套、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便利。三是要提高待遇留住人才。要重视解决好河南高层次人才的各项待遇问题,通过生活安置、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措施,使人才培养得出、引得进,留得住。要建立健全促进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加快河南经济国际化进程作出贡献,从而促进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又稳的发展,早日实现中原崛起。

特别说明: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出,在此谨表谢意。

责任编辑:浩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