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社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摘 要】 本文论述了社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分析了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社区在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中的努力方向。要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不断完善社区民族工作机制;努力增强社区各族群众的参与意识;社区要依法有效参与宗教事务的管理。

【关键词】 社区;民族团结;作用;努力方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各个民族的成员混住在一个社区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生活在社区中居民的民族构成、文化程度、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宗教信仰不同,导致社区居民的同质性下降,异质性增加,使社区民族关系变得复杂、敏感,社区民族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因而,科学发挥社区的作用,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1、社区为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区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服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本社区居住的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即低保群众和一些生活困难的流动人口。其中低保群众和生活困难的流动人口中有较多的少数民族群众。社区对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帮助,一方面为少数民族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增进了与少数民族人民的交流,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加强了民族团结,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社区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为增进各民族了解、加深各民族感情,社区进行了多种形式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橱窗宣传,定期开小区会议、举行各色比赛、文艺活动等等。生活在社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大多多才多艺,表演才能出众。社区举办跨民族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能够发挥少数民族的特长,因此更能吸引少数民族参与社区活动。通过这些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各民族的人民了解了对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展现了各民族的独特风采,也加深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3、社区通过依法管理宗教活动促进了社会稳定

社区以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为指导,强调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要在群众中积极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信教群众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适应。为此,社区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宗教管理活动,坚持“宗教工作无小事”,严格考评,教育管理好宗教人士,规范教职人员的行为;多措并举,依法管理宗教活动,规范宗教活动秩序;严格制度,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监督管理,规范运行机制。以此达到不同信仰的民族群众团结一心,“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统一。”[1]

二、社区在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社区工作资源配备不足

社区中少数民族人口的激增导致了任务量的激增,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民族社区工作人员短缺和经费不足。按照我国当前的社会机构设置,社区属于社会基层民众自治组织,国家并没有安排固定政府编制及其经费。从各地区社区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一小部分地区的社区配备了人数很少的兼职人员从事民族方面的工作,而社区的经费来源十分单一,主要依靠政府下拨的数量很少的资金。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民族工作方面的任务也不断增加,人手少、经费不足的弊端逐渐成为制约有效开展社区民族工作的最大障碍。这不利于社区中民族矛盾的解决,加深了民族矛盾与隔阂,影响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

2、社区工作行政化较为严重

“在一些城市里,区政府、街道办以及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把社区作为实施城市社会管理的主要依托和抓手把本应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行政工作任务下达到社区,社区俨然成了行政管理的最基层机构”。[2]政府没有完全退出社区治理,仍然担当者管理者的角色,社区本身应有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未得到充分体现。社区几乎成为了一些行政机关的下设机构,社区不得不将政府职能部门交给的工作任务当做自己的主要工作,而在关系到社区本身应该完成的工作却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自然也就难以做好对各族人民的服务工作,加深了少数民族人民对社区管理者的不满,不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和民族团结的实现。

3、社区建设各族居民参与意愿不强

不同民族的群众文化差异性较大,许多社区群众认为参不参加社区活动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影响,再加之传统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十分薄弱,导致群众参加社区建设的参与率较低。另外,各族居民参与度不深,渠道单一。社区的参与还是停留在原始的状态,开例会、听报告等都只是走形式。即使是走形式,目前有时都无法保证社区各族居民的全面参与。因为社区里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群众对社区工作要求不同,旧有的参与方式和参与渠道已经无法适应多民族社区居民的需求,必然会影响社区各族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总之,目前社区群众对社区普遍缺乏认同感,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更是难以融入到社区这个大家庭中,给社区的和谐发展带来难题。

4、社区在民族宗教管理方面存在简单化倾向

不同民族群众常常信仰不同,这就导致在一个社区中往往存在多种信仰,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有自己较为单独的民族性的宗教,并形成生活较为封闭的宗教团体而排斥其他社会群众,影响了社区各民族的团结。在宗教活动中,一些爱党爱国的宗教界人士能够把宗教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结合起来,自觉团结和教育信教群众,对维护国家安定、和谐起了重大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社区由于害怕处理不好与宗教相关的事务而不敢发挥这些在宗教管理中的作用。另外,也忽视了对社区中宗教的管理,“对普通民事、治安问题的处置不当,同时,也忽略信仰、习俗的差异”。[3]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对宗教问题采取压制或不予处理、放置不管的态度,不利于民族和谐,也可能为以后宗教问题的产生埋下隐患。

三、社区在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中的努力方向

1、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

国家要为民族社区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工作保障以及有利的政策,从而“加大力度增加民族工作经费,保障民族工作顺利开展”。可以采取政府财政支持、各界募捐、政策扶持相结合等方式。同时,还可以建立国家基金,对有利于社区发展的重大项目提供基金支持。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利用市场,广开门路,为提供社区服务的实体经济提供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通过多种政策支持,帮助社区创造服务社区的实际工作能力。

2、不断完善社区民族工作机制

健全的工作机制是社区民族工作有效运行的保证。第一,要建立专门的领导机制。对于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社区应成立专门负责处理民族问题的领导班子,统一协调和布置本社区的民族工作。第二,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民族工作必须坚持分级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各级政府以及社区的职责,保证民族工作和民族事务有人负责。第三,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在社区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是能否完成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关键。要在社区各民族工作制度如情况通报制度、扶贫帮困制度、交流联谊制度、矛盾调处制度和激励奖惩制度等多个方面不断加以完善,以促进社区民族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转变。

3、努力增强社区各族群众的参与意识

社区各族群众的参与意识是形成社区有效治理的基本条件。要“坚持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观”[4],让广大各族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要采取有效手段不断增强社区各族人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意识,进而不断提高社区群众的参与意识。使社区各族人民群众利益社区化,把以前由单位完成的一些社会功能如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转到由社区承担,让社区各族群众首先形成利益共同体意识,然后才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区各种事务上来,最终达到促进社区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的目的。

4、社区要依法有效参与宗教事务的管理

宗教在长期发展中与各族群众生产和生活形成了紧密联系,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影响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对于宗教事务的管理,不能从科学与否做出简单的判断和处理,而应从宗教的实际影响及特点出发来对待和处理一切关于宗教问题。国家应“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杜绝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5]社区一定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依法参与宗教事务,加强对社区相关干部及各族人民群众开展我国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以及关于宗教的普法工作,让各族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依法从事宗教活动,反对非法宗教活动,促进不同信教群众的和睦相处和社区和谐。

总之,社区是社会的基层组织,其和谐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社区的多民族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正确处理社区内各民族关系成为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明确社区的社会定位及其社会职能,从中找到当前社区治理的困境和问题,才能找到做好社区民族工作的办法,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王果.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J].新西部,2015(05)04.

[2] 吴战钟.去社区行政化倾向 还原群众性自治面目[J].江南论坛,2014(02)49.

[3] 韩祥纯.试论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成因、特点及处置对策[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3)43.

[4] 黄忠彩.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和谐新探——以湖南城市民族工作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11.

[5] 黄瓴,罗燕洪.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的社区规划及其地方途径——以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社区发展规划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05)14.

【作者简介】

黄晓青,延边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

矫艾君,延边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

指导教师:孟祥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