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和创新党的群众工作的思考

摘 要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这既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决定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变化,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好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挑战 创新 群众工作 方法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党在9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重视和做好群众工作的强大传统优势,成为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力量源泉与根本保证。“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再次强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意义重大而深远。

1 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群众基础是党在执政过程中赖以掌握政权、巩固政权的根本条件,是执政党生存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是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的根本依托。群众工作是我们党90年来一直在做的一个工作,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三个时期,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每个时期有它的特点。新形势下,无论是群众工作的环境、群众工作的对象,还是党政部门自身,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情况,这给当前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和新挑战。

1.1工作环境的变化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两个转型”的大背景中:一是政党转型,即从领导革命的党向执政党转变;二是社会转型,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政党转型推动了社会转型,而社会转型的“新的阶段”的到来对政党转型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两个转型”互动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民众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消费者意识”迅速成长,网络世界的勃兴使人们的表达意识、参与意识空前增长,全球化的出现使民众的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日渐培育,这些都是过去党的群众工作不曾面临的新环境。

1.2工作对象的变化

由于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和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当前的群众工作包罗万象,使得许多问题的解决超出了传统体制的工作范畴,问题的解决难度增大。首先是群众工作的对象呈现了多元化,即社会阶层结构的多元化。所谓社会阶层结构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构成方式与比例关系。它是依据特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对社会成员阶层归属进行划分。1978年以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非常简单,是一个由“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以及其他人群组成的社会。这种社会阶层结构被人们形容为是一种扁平型社会阶层结构;虽然构成人员一直处在变化之中,但这种社会阶层结构方式、各阶层的比例本身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管理体制、经济成分、经营方式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职业选择日趋自由,形成了多元性的新时期群众主体,群众的职业和身份由过去相对单一的农民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发展为农民、市民、公务员、企业员工以及众多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这些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均成为群众工作的对象。其次是群众反映的问题多元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要求。最后是群众利益需求多元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种类型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全国在校接受教育的人数有2亿4千万,已经扫除了大批文盲,人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群众的素质明显提高了。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大大提高了,政治鉴别力、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都明显增强,利益诉求也增多。

2 加强和创新党的群众工作的方法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心向背,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再次强调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切实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必须通过正确的工作方式方法来完成。笔者认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2.1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坚持以人为本

邓小平曾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就是鸦雀无声”。正确倾听群众呼声,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与人民群众建立患难与共、生死相关的深厚感情。联系群众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要付诸具体的实践。对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乘坐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便捷了,但和群众的距离却远了;使用手机、互联网等信息手段先进了,但和群众的沟通却少了。再发达的交通工具、信息手段也代替不了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的交流融合。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考察前呼后拥、走马观花,很少或者根本接触不到普通群众,很难了解真实情况,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之真,务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之真,务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之实。不断适应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探索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途径,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2.2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人民谋福

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世纪新阶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下转第5页)(上接第3页)的观念,自觉地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尽心尽力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要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办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前进。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2.3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方式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新世纪的迅猛发展,新兴媒体成为人们交往、联系和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也是世界各国政党扩大舆论宣传的重要武器。这就要求我们党努力适应媒体社会,主动学习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群众工作,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比如,搭建网络舆情中心、网络信息安全中心、党务政务一信通等新型党群沟通载体,建立健全网络民意搜集和回应机制,形成良好的党群互动沟通的新秩序;建立政党网站和领导干部个人博客同广大网民进行快捷沟通,以电子邮件、手机、微博、QQ、MSN等通讯手段保持同特定群体的常态联系,运用新媒体掌握民情、引导民意、解决民生问题,提升领导干部善待、善用、善管新兴媒体的能力;通过政党网站在网页上及时准确权威地公布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时回应网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适时组织党的高级领导人同群众进行网络对话,以网络问政拉近党的领导人同群众之间的沟通距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提供了便利。

2.4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建立利益分配机制,维护公平正义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和拓展群众参与决策的形式,更好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愿望。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逐步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通过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信箱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要进一步畅通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通过调研、座谈、咨询、听证等形式,形成集中民意和民智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整合群众工作资源,形成加强群众工作的社会合力。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优势,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要充分发挥社区、村等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其通过依法自治活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要特别注意发挥协会、学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其逐步成为党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新生力量和有力助手。

参考文献

[1] 张荣臣,谢英芬.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2009.

[2] 于昆,王炳林.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党群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祝灵君,齐大辉.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艺术与方法创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