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实践课程工程集成教学探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和采用分科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工程集成的电子技术实践大课程教学设计,通过面向工作的纵向和横向教学内容安排,探讨其实施要素,突出工程实践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职业能力。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of electronics practical courses by subject teaching, and proposes the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large practical course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integration. The author probes into related practical elements and arranges the teaching contents with emphasis on complete training and efficient processing to promote the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and occupational ability belonging to students.
  关键词:工程集成;无缝集成;实践课程;分科教学;融合
  Key words: engineering integration;seamlessly integrated;practical courses;subject teaching;fusio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8-0208-02
  0 引言
  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目前的设置只考虑设计和制作最终工业产品的结果,而没有细致研究各课程思想的内在联系。以“兴趣”直接引向结果,教学就难免过于功利化。究其原因,电子元器件、设计软件或平台的日新月异,使得教学内容只做加法成为最快捷的改进办法。
  现行的电子技术实践相关课程均有元器件检测、焊接、仪器仪表使用、实物验收和报告撰写等教学环节,但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引入:教材缺乏明确引用具体条文的习惯。②元器件检测方法的掌握:忽视检测条件的比较。③检测数据的处理:对批量数据不进行统计处理,更没有教学抽样方案。④焊接质量的控制:未引入《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等实用现场管理文件。⑤仪器仪表的使用:忽视校准方法的掌握和使用前后的工作习惯养成。⑥排故的教学:教师为了省时间而代劳的结果是学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耐心。⑦文档标准化:思想表达和数据记录的唯一性和文档标准化所体现的继承性。
  鉴于以上分析,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的目前设置既缺乏完整性,又存在教学“窝工”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完整工程意识和能力,有必要进行提高实践课程教学成效的改进。
  1 基于工程集成的电子技术实践大课程设计
  提高课程教学成效的常用方法是课程群建设。课程群是指将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重新规划、整合构建而成的有机的课程系统[1],课程群建设专注于某一专业方向, 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选择性与连续性[2,3]。然而,实践课程更注重工程意识完整性和工程能力的实用性的培训。
  1.1 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改进方法 “无缝集成”是欧美大学教学的课程安排,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前学习工程工具软件,不断支持作为主体学习对象的系统性理论教学。国内教师学习和借鉴这种思路,从中总结出“及早接触、循序渐进、有机融合,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4,5],将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方法引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较明显地改善了教学效果。这在分科教学中值得尝试。而针对上述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缺陷,则需要根据课程之间的内在规律与有机联系,在传授知识和能力训练时就预先实现课程的整合与融合,能够快速传播知识,构筑学生的转移能力。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是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制造、测试、服务和管理的工作岗位或者说是职业能力需求。
  为此,对前述电子技术实践课程进行基于工程集成的教学设计,形成跨度为三个学期的大课程。
  1.2 基于工程集成的大课程设计 基于工程集成的电子技术实践大课程构建见图1。
  面向工作的纵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①市场调研;②前期设计:性能指标草拟、可靠性设计、测试方案设计、平面设计等;③方案设计:整体方案选择、系统方案分解、核心元器件选择、验收方案确定等;④文档设计:原理图设计、PCB设计、装配图绘制、设计说明书撰写等;⑤元器件购置;⑥PCB制板;⑦焊接工艺;⑧安装:布线规范、工装使用、操作安全规范等;⑨测量:仪器仪表校准和计量知识学习、测试方法优化、数据处理方法应用等;⑩试验;{11}批量生产:流程单设计、作业指导书和检验指导书制订、材料参数和工艺参数调整、测试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等;{12}验收鉴定;{13}档案管理;{14}技术改进;{15}维修。
  面向工作的横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①理论教学;②软件应用:电路仿真、系统建模、编程平台、文档制作等;③工程环境:电气参数容差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等;④安全技术和环保技术;⑤法律制度:保密条例学习、知识产权保护、组织行为规范、工作流程撰写等;⑥人文教育:价值观教育、智慧性教育[6]、企业文化鉴别、礼仪文化学习等。
  2 电子技术实践课程集成实施探讨
  2.1 课程集成实施的教学配置 基于工程集成的大课程教学设计目标是将侧重于分科教学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的体系[7],转变为连贯而注重实效的完整工程能力培养方案,因此其教学配置设计为表1所示。
  2.2 课程集成教学的实施 通用实践课程分科教学集成的要素包括师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实训项目和评价等环节,其实施需要循序渐进。首先在第三学期原《电子中级工实训》课程中集成《AutoCAD》和《线路板CAD》教学内容:①原《AutoCAD》课程综合实训项目改为数字频率计和平均值电流表作为电子仪器设备PCB尺寸、机架和外壳典型设计对象;②原《线路板CAD》课程导入由数字频率计和平均值电流表的DXF文件,进行原理图和PCB综合设计。③新《电子中级工实训》课程集成四个项目(包括以上两个)作为设计、仿真、制作、测试和排故考核项目,成为96课时的大课程。
  3 结语
  基于工程集成的实践教学大课程的实施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完整工程意识和能力,解决了教学“窝工”问题,充分激发不同工程背景的教师潜力,从而获得了提高教学成效同时减少课时投入的益处,可以从源头防止不断对教学内容分散作加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潘双来,胡寿松,等.信号、系统与控制课程群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06):24-33.
  [2]王涛,黄艺.整合工程数学优化信号系统课程群[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1):64-67.
  [3]郭必裕.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2):66-68.
  [4]邓文娟,朱兆优,王嵩.探索单片机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4):383-386.
  [5]罗大鹏,王勇,倪效勇.自主式课题教学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41-43.
  [6]王馨梅,李芳,侯浩录,郑莉平,季瑞瑞.以“电路”课程为起点仿真能力三年一贯制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1):7-8.
  [7]陈文,刘绍清,王琳燕.管理信息系统的多课程融合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41(7):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