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关键词】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1],包括小腿深静脉( 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及肌肉静脉窦) ,以及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堵塞静脉管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该病轻者可以致残,丧失劳动力; 重者可以并发肺栓塞而致死[2].自2013年1月至10月,我科收治脑卒中患者200人,其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45例,对其进行分析形成血栓的因素,提出有效地预防及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术前均经多普勒超声、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男28 例,女17 例。年龄30 ~ 75 岁,平均45. 6 岁。左下肢36 例,右下肢9 例。发病时均有典型临床表现,患肢凹陷性水肿、粗肿疼痛,直立或行走时加重。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 下肢DVT 发病2 周内病情最不稳定,血栓极易脱落而致肺栓塞,治疗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10 ~ 14d[3]。急性期患肢不能做剧烈运动或者用力按摩,抬高患肢30°,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肢体过多活动及腹压过高引起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卧床期间要注意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

2.2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恐惧、忧郁或烦躁、易怒等情绪,单纯的护理肢体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他们进行额外的心理康复。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之与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

2.3 弹力袜使用时间: ①对小腿深静脉或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一般不需用,但如踝部及小腿下部出现水肿,可用数周; ②对腘、股静脉血栓形成,一般使用< 6 周; ③对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先使用3 个月,以后间断取除,一般< 6 个月,但如水肿出现,则需继续应用。

2.4 患肢观察 密切观察患肢的周经、颜色及温度变化,患肢周径不断增加,颜色加深,说明静脉回流受阻,病情加重; 患肢皮温升高,说明可能出现感染,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2.5 用药后的观察: ①用药后主要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对病情仍加剧者,应立即向医生汇报,及时处理。②并发症的观察: 虽然该药局部溶栓作用强,全身纤溶的不良反应少,出血并发率低,但用药仍需严格观察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有无齿龈出血、鼻衄及血尿,并且每周查凝血酶原时间2次。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肺栓塞,急性期血栓较疏松易脱落,特别要注意,临床护理中若发现患者有咳嗽、咯痰带血、胸闷胸痛、紫绀、呼吸困难等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将情况通知医生,严密监测病情变化。

2.6 辨证饮食指导: 血黏度增高是诱发DVT 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加强营养的同时,要注意低脂饮食,禁烟酒,避免辛辣等刺激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以利尿消肿,保持大便通畅,降低血黏度,减少下肢深

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机体恢复健康。

2.7 预防指导 通过向患者或家属讲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严格戒烟, 清淡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减少发生DVT的危险性。下肢DVT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活动是预防DVT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应加强翻身拍背, 四肢进行主动或被动伸屈运动, 对肢体进行轻柔有节奏的按摩, 可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防止DVT的发生。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由于患病后多发生肢体偏瘫,更容易发生下肢DVT 。所以,急性期积极给予护理干预,能更好减少患者疼痛,能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吳在德. 外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617.

[2] 管桁,刘昌伟,李世拥,等. 小剂量肝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 中华外科杂志,1992,30( 1) : 38.

[3] 李春杰. 对中西医内科治疗肿瘤现状的思考[J]. 陕西中医,2004,25(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