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病理技术人员的培养与管理

摘要:众所周知,病理学是一种桥梁学科,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病理诊断更被视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而病理技术则是病理诊断的基础,直接提供和关系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17世纪随着光学显微镜的问世,人们逐渐认识到微观世界的细胞,后来有了组织固定及包埋、切片机的发明,数微米的石蜡切片用HE染色技术变得红蓝相间、清晰对比,便于长期保存。成了病理科主要的切面染色技术且沿用至今。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技术;病理诊断;培养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R 194

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病理学的发展也不例外,已经从传统的常规石蜡切片组织形态学向分子病理学发展,并且并驾齐驱,优势互补。特别是免疫组织化学(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等相关分子病理技术为许多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带来福音,并且为肿瘤的预后判断和相应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医院病理科应加强对病理技术人员的培养与重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1 加强业务学习

病理技术人员以往时常由无正规学历、护理学或其它专业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或跟班就上岗。现代病理学的发展要求由病理学及病理相关专业毕业的医学生来担任,经过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有坚实的医学知识,通过正规的实习、实践,取得相应的职称与技术资格,才能独立从事相关工作。并且加强责任心及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训,严谨、细致地对待日常工作,确保工作的准确无误。

病理技术人员不但加强自学提高技能,同时作为病理科室的领导应重视病理技术人员的外出学习与业务交流,各种培训班与最新技术交流会议应放手让相关人员积极参加,如是才能提高本科室的业务水平,积累宝贵经验,发现自身不足,在抓好室内质控的情况下也能达到室间质控,获得满意的制片质量,便于日后病理诊断与行业间的交流、探讨,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病理诊断、服务于临床。

2 加强病理技术操作规范化

2.1加强标本管理,病变组织(标本)是病理科的"金矿",富含患者病情的大量待发掘的信息,病理科的各项病理技术的实施都离不开患者标本这个"原材料",标本的处理尤为重要[1],包括各种分子病理技术的研究很多也是取决于石蜡包埋标本,离体组织应尽快采用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4倍于组织体积进行固定[2-3],固定液快速渗透到组织内部使组织蛋白能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凝固,是有效防止组织自溶坏死、抗原丢失的开始,从而完好地保存组织抗原和组织细胞形态,且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微细部分均保存良好。病理技术人员不但协助、督促门诊标本的组织处理,同时指导手术室标本的及时固定或均匀切开固定。保证病理技术后期的制片质量和实验质量[4]。病理科的石蜡包埋标本也是日后进行科研或总结病案时可利用的重要资源。

2.2加强设备的更新,淘汰简陋、磨损严重的机器、设备,尽力添置较好的先进设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精确、先进的仪器与优秀的病理技术人员同等重要,如是才能得到可供分析的科学、可信的检测数据与病理制片,也才能使病理技术质量有提升的空间和可能性。便于各项先进技术的开展,向上级医院病理科学习、看齐。

3 加强部门交流

病理诊断与病理技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提倡团结协作精神,才能保证病理科日常工作的规范开展,病理诊断医师应熟悉各种制片的规范操作,理解病理技术人员制片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共同探讨或解决病理技术问题。当然,病理技术人员也不能只知道单纯的常规制片,病理科领导应重视培养病理技术人员一定的阅片能力,让技术人员参与一定的疑难病例阅片,掌握一般的阅片能力,这点很重要。但差强人意的是,在很多医院被忽视,缺乏一定的交流,这样不利于科室整体水平的提高。多数三级医院管理规范,病理技术水平的开展与发展取得喜人的进展,引进不少的高学历人才充实队伍,提高了病理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如果病理诊断医师只管阅片,病理技术只管制片,则此两项工作便脱节,差的制片水平与质量又如何有精准的病理诊断?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与贻误疾病诊断。病理科领导应重视加强部门工作之间的交流与协调。

4 加强实验室建设

病理诊断水平直接影响着临床的诊断与治疗,病理技术的质量则直接影响着病理诊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病理技术室应加强实验室建设,接收标本、石蜡切片、细胞室、冷冻室以及免疫组化室等各项工作分室进行,按照生物安全标准进行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确保技术人员及各项技术工作的安全和效率。学习其它实验室的管理经验,认真提高病理技术室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加强各项工作的质控,形成规范化体系[5]。建立、健全病理技术室规章制度、人员教育与培训、安全管理、仪器的使用与维护、试剂的使用与管理,做好详细的资料记载,做到有章可循,有资料记录可查。

利用"PDCA循环"--P(plan)、D(do)、C(check)、A(action),健全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6],包括对人员、仪器设备、标本处理、技术方法及环境条件等所有要素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保证病理技术各个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5 结论

病理技术作为一个专业有它本身的特性,利用技术的方法进一步揭开疾病病理变化的本质,通过微观的形态与分子机制分析,还疾病本来面目,协助临床做出正确诊断,阐明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因为病理诊断报告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与命运,也是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病理科的建设与规范化任重而道远,病理工作者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及与同行的交流、沟通,不断提高病理技术水平及诊断水平,为医疗质量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雁, 武良美, 高凤婷. 病理技术质量监控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4): 146.

[2]Bancroft JD.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istological techniques[M]. London: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8: 53-74.

[3]Carson FL. Histotechnology. A self-instructional text[M]. Chicago: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Pathologists Press, 2009: 4-44.

[4]曾秋林, 陈红, 周建洪,等. 基层病理质量控制管理的探讨及对策[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 32(1): 33/36.

[5]马恒辉, 周小军.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 27(5): 533-537.

[6]张伟, 张帆, 徐国祥. 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提高病理诊断质量[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3, 29(11): 1237-1238.

编辑/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