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构建初探

摘 要 运动康复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天津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系于2007年申请建立了运动康复专业,2008年开始招生至今已经有两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合格的人才。文章针对构建运动康复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进行实证研究,推动运动康复专业建设。

关键词 运动康复 实践技能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Study Skills Training Model

LI Qingwen, HUANG Liping, XU Dongqing, CAO Longju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ports Sciences, Tianjin 300381)

Abstract Sports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 is an emerging profession, Tianj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Exercise Science applied to establish sports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 in 2007, began in 2008 and has already had two graduate admissions, employment is in good condition and send qualified talents for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Aiming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sports rehabilitation practice skills training model, empirical research, and promo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sports rehabilitation; practice skills; training mode

1 市场需求分析

我国现有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6.34%,其中有康复需求的将近50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44亿,其中各种慢性疾病、生活能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的约有7000多万;另外我国还有慢性病人群2亿多人,需要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因交通,运动损伤、工伤致残等每年约100多万,其中大部分需要康复治疗。特别是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后奥运时代的到来,竞技体育与大众健康领域,需要提供康复治疗与恢复的需求将逐年增加。

截止到2010年,我国康复治疗师的需求量约7万人,①而目前从业的康复治疗师数量在1万人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比例太低,以物理治疗师为例,目前发达国家物理治疗师人数与人口比例平均为70人/10万人,而我国内地仅为0.4人/10万人,要达到我国政府提出的2015年实现全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至少还需要35万名康复技术人才。综上,社会需求与专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是我们开办此专业的动力。

2 专业特点分析

运动康复专业是近十年来适应我国社会需求和康复医学发展,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基础上,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其目标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②为损伤、疾病、衰老和先天性残疾者进行康复治疗服务。这一专业的重要特征是理论知识广泛,需要扎实的技能操作本领,并要求学生掌握与病伤者沟通交流的技巧,这样才能培养成为合格的康复治疗师,因此也对康复治疗专业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运动康复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广泛,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运动损伤康复、心肺康复、神经康复、针灸、推拿、急救技术等课程,技术技能繁多,实验教学学时相对不足,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晰明确地教学,展示各种技术技能,学生动手操作有抓点、易上手、并直接与临床康复实际相结合成为我们实验教学改革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专业课教师讨论确定了量化实验教学和评价模式,应用于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初步构建了运动健康与康复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摸式并进行了实证的初步探索。

3 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是运动健康与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命脉和关键,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核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并形成了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筛选确定实验教学改革的专业课程:针对课程性质,通过教研室教师的多次讨论研究,最终确定了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运动损伤康复、心肺康复、神经康复、针灸、推拿、急救技术8门课程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专业课程。

(2)建立筛选出课程的基础知识部分的题库。由教师分工合作,建立这些课程基础知识部分的题库,除教材外,并提供参考书籍,夯实基础,扩大学生知识面。

(3)建立量化实验教学与评价模式:首先将运动康复各个专业课程中实验教学部分中各个实验进行量化,量化内容包括实验技术、理论背景、沟通能力三个主要部分,总分为100分,实验技术占50~60分;理论背景占20~30分;沟通能力20分;再将各个部分细分,如实验技术分为操作者(治疗师)体位(5分)、受试者(患者)体位(5分)、操作要点(30分)、处方(FITT,20分)、功能(5分)等;理论背景包括解剖定位(5~10分)、操作的生理病理基础(5~10分)、结果评价解释(5~10分)等;沟(下转第61页)(上接第41页)通能力包括与受试者沟通(5分)、操作引导(5分)、互动与反馈(10分)等。然后教师应用该量化的方法教学,应用于教学。最后再应用这一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定。这种量化实验教学和评价模式主要解决了如下教学问题:①教师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点进行实验技术传授、演示和理论辅导,学生能容易地掌握技术关键,并能思考和巩固学习理论基础,易学易记,促进对技术的掌握和加深理论学习;②使实验教学评价更客观真实、标准规范,可以多个教师同时进行,具有横向可比性;③将操作者与受试者沟通能力纳入了考核量化内容,使各个实验技术学习直接面向临床,更容易移行到临床实际中,使学生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4)运动创伤康复技能强化培训。我们从实习医院聘请了临床一线的运动康复专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功能解剖、康复评估与康复技能等强化培训,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掌握临床前沿技术,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操作技能与理论水平。

4 实证研究

(1)针灸、推拿、心肺复苏急救技术技能竞赛:2011-2012年我们分别组织大二、三年级(2009级和2010级)全体学生开展了针灸、按摩、心肺复苏急救技术技能竞赛,在制定的分组原则上进行分组,竞赛以小组方式进行,量化打分评定竞赛成绩,包括理论叙述、动手操作、功效阐述,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每个人的得分最后确定小组总分。(2)神经康复中脊髓损伤康复功能评定(ASIA评分)量化教学与评价信度检验:两名教师根据事先确定的各个点及给分标准,背对背同时评价同一操作学生的成绩,结果通过对全班学生实验成绩评估,误差在5%~10%之内。(3)参加2011年全国医学院校康复技能大赛,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技能培训,我们专业2009级的学生参加了在云南昆明举行的此次大赛,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5 小结

通过建立量化实践操作与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的检验,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达到以下的目的与益处:

依据各个实验技术的理论、方法、操作、临床需求和注意事项,将各技术分点量化、规范,然后老师进行教学讲解、演示、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操作;之后据此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这些改革成果更加深入细致地加强了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教学成效,以临床康复治疗实际需求为目标,为学生适应临床康复治疗的实习和服务患者奠定基础。

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成果,促进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能力的结合。在实验技术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内容中强调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对所施治疗技术的解释,这样就在技能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复习了理论知识,巩固了理论学习成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

有益于教学交流,促进专业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在运动康复专业教学实践中,由于康复治疗相关技术种类多、技术要点复杂、临床应用可变性大等特点,实验教学效果一直都很难评价,所以造成各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困难,通过量化实验教学和评价标准化,可以较好地解决专业教育教学的学术交流,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今后,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时俱进。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将承担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培训、进修,使他们掌握前沿的技术与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更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注释

① 张凤仁,李洪霞,崔泓.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6(13):599.

② 白跃宏.21世纪康复医学教育新方向[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2(18):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