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针对急性脱髓鞘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研究及观察。方法:选取本院内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30例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所采取的脑脊液检查及脑电图、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在大剂量甲基波尼松龙静脉冲击治疗与标准剂量地塞米松方法,分析该治疗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情况与恢复状况。结果: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观察以后,本组患者在MRI检查下脱髓鞘病灶部位T1 低信号或等信号、T2 高信号改变,治疗总有效率为90.2%,病情好转28人、无效与治疗不显著2人。结论:由于急性脱髓鞘脑病病情复杂多变,可通过激素治疗与影像学帮助诊断,在该病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枢神经;临床观察;影响与评价

急性脱髓鞘性脑病是由病毒或其他异种蛋白质过敏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脑部炎症。该病发病率高,易致残,发病无明显年龄、性别、季节关系。早期患者多伴随呼吸道或消化道前驱症状如,咳嗽、腹泻、呕吐、发热等,临床以精神失常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会呈现持续性癫痫状态,严重的可造成小脑或脑干损伤造成脑疝[1]。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治疗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本文研究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30例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观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建议。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对象为本院内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30例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所选病理均经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诊断,全部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标准[3]。患者年龄在12~60岁之间,平均(38.6±6.23)岁,其中男15例,女15例;急性起病20例、亚急性10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8例、消化道感染12例;患者小学以下文化水平2例、初中文化水平18例、高中或本科学历10例;有子女配偶患者18例,无配偶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经卫生部门上报批准后进行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脑脊液检查 常规对这30例患者进行腰椎穿刺术抽取脑脊液,术毕后立即将脑脊液送至化验室做常规、生化和寡克隆区带测定,所测结果全部进行记录分析。

1.2.2 脑电图检查 通过EEG视屏脑电图监护仪器,患者进行睁眼闭眼反应及过度换气诱发实验,所测结果全部进行详细记录。

1.2.3 CT检查 采用的仪器为GEHi-SpeedNx/I螺旋CT扫描仪,颅底作为基线进行颅脑轴位平行扫描。检查时将仪器参数设置如下:120kv管电压,120mA管电流,颅底检查:层厚与层距都为4mm,4层扫描;颅脑检测:层厚与层距均为7mm,13层扫描;窗宽及窗位分别为80HU与35HU。核磁共振检查选取仪器SigmaExeite1.5T核磁共振仪由GE公司生产。头部检查部位分别是T2WI/FSE,T1WI/IR横轴位及TlWI/IR矢状位。仪器参数如下:层厚约为8mm,层间隔约为1mm,Nex2次,矩阵384 256,FOV24cm。

1.2.4 MRI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选取仪器SigmaExeite1.5T核磁共振仪由GE公司生产。头部检查部位分别是T2WI/FSE,T1WI/IR横轴位及TlWI/IR矢状位。仪器参数如下:层厚约为8mm,层间隔约为1mm,Nex2次,矩阵384 256,FOV24cm。所有结果均由我院专业资深影像学医师进行结果分析记录。

1.2.5 治疗方法 患者均接受常规皮质类激素治疗,本次治疗所用的甲基波尼松龙(仙琚醋酸波尼松龙注射液)由浙江仙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33020824,规格为5ml:125mg,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状况,进行个体化给药。使用20~30mg/kg剂量的该药冲击治疗,3~5日后可改用口服甲基波尼松龙治疗。配合着地塞米松片,由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44024469,规格为0.75mg/100粒瓶,成人开始剂一般初始计量为1~4片/日,观察患者自身情况,可以适当增减药量,但日最大服用量不得超过3.00mg,所有患者加用神经营养药物联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严密记录患者退热时间以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据相关权威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分级,显效:症状好转;有效:病情得到稳定,并且其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临床症状基本得不到控制,甚至有恶化的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统计软件SPSS 16.0处理相关数据,通过卡方检验结果判断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脑脊液、脑电图、颅部CT及MRI辅助诊断下,患者在MRI检查下脱髓鞘病灶部位T1低信号或等信号、T2高信号改变,治疗总有效率为90.2%,病情好转28人、无效与治疗不显著2人。

3 讨论

社会发展的同时,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这与人口剧增、环境改变、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的改变有着较大联系。急性脱髓鞘性脑病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中枢神经疾病。专家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药物及免疫性疾病有关[2]。由于该病灶多发,神经损伤表现不同,多数患者会表现出大脑性弥漫性损害。患者会出现嗜睡、昏迷、失语、视神经水肿及瘫痪等一系列症状,因此做好该病的防护工作十分重要。对于急性脱髓鞘性脑病在影像学诊断后需对症支持治疗,合理应用免疫调节剂配合适当的康复治疗。

通过本次研究可发现,由于急性脱髓鞘脑病病情复杂多变,可通过激素治疗与影像学帮助诊断,在该病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秋红,袁菲菲,杜律律,等.26例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临床观察[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1):4-6.

[2]董旭东.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40例临床观察[J].军事医学,2011,35(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