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山医院重点特色科室及名医简介

编者按:为帮助广大求医者寻找可心的医生,本刊将根据各大网站提供的可靠资料重点介绍全国各著名医院著名科室的著名医生,供您在寻医时参考。

上海中山医院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该院创建于1937年,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上海中山医院是上世纪30年代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目前,该院拥有中高级技术的人员2986人,有高级职称的37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7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设有除小儿科以外的所有科室,其中肝肿瘤科、骨科、普外科、心外科及心内科等科室是该院的重点特色科室。上海中山医院拥有包括64排128层超速螺旋CT、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直线加速器、1.5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同位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高能超声聚焦治疗机、震波碎石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胃镜和介入放射造影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对肝脏疾病、肾脏疾病、骨科疾病、心脏疾病的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该院每年都承担着近百项国家卫生部及上海市的重大科研项目,荣获了百余项国家级、教育部、卫生部及上海市的科技成果奖。现将该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及著名医生介绍如下:

肝肿瘤科

上海中山医院肝肿瘤科创建于1968年,并于1969年正式建立内外科结合的肝肿瘤小组,1978年经卫生部批准正式成立肝癌研究室,1988年10月扩编为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该科室率先在国内开展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肝癌复发后再切除及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等临床科研项目,其中小肝癌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60%~70%。以外科治疗为主,将内外科、中西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理念是该科室治疗肝肿瘤的突出特色。近年来,该科室开展的肝移植术在治疗终末期肝硬化、肝脏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及胆汁淤滞性疾病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海中山医院肝肿瘤科是以原发性肝癌为主攻方向的内外科紧密结合的临床科室,拥有近百张专科病床及设备精良的实验室,现有医技人员40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目前,该科室年均实施肝肿瘤手术近千例,肿瘤切除率高达60%~80%,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50%、手术死亡率为1%~3%。

汤钊猷医生简介

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现为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医科大学国际抗癌联盟理事。汤钊猷教授是国际上著名的肝癌专家,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的首批院士,曾任第15、16届国际癌症大会肝癌专题会主席、第5届上海国际肝癌肝炎大会主席,曾应邀在多场国际会议中作演讲80余次,擅长诊治各种肝脏肿瘤。汤钊猷教授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美国癌症研究所金牌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医学科学奖、中国工程科技奖等奖项。

樊嘉医生简介

现为上海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肝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樊嘉教授擅长使用手术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巨大肝癌、肝门区肝癌、尾状叶肝癌、累及下腔静脉肝癌、腔静脉肝癌、肝硬化、肝纤维化、胰腺癌等疾病,尤其在实施肝移植手术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首创肝癌门静脉癌栓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使伴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由不可治变为部分可治。近年来,樊教授共累计完成肝肿瘤手术5000余例,其中疑难、危重、复杂肝肿瘤手术2000余例,曾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3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骨科

上海中山医院骨科成立于1936年,由我国骨科创始人之一、著名骨科专家李鸿儒任首任主任。上世纪40年代末,该科室开始尝试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研究,1953年在国内率先进行椎间盘造影的研究,1962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小血管外科技术的实验研究,并成功地研制出一整套小血管手术的显微外科器械,1963年成功地进行了上臂断臂再植手术,1966年与上海华山医院合作,成功地完成了5例第二足趾一期移植再造拇指术,1970年完成了上海首例金属全肱骨置换术,同年成功地设计出II型人工股骨头,1976年率先开展膝关节镜检查项目,对整个上海地区早期关节镜外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被医学界誉为“世界显微外科之父”的陈中伟院士任该科室主任,并成立了显微外科中心实验室。上海中山医院骨科现有医师34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核定病床64张。该科室擅长诊治各种关节创伤、骨髓炎、周围神经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与软组织肿瘤、骨与关节结核、骨与关节先天性畸形等疾病,年手术量达1500余次,年门诊量高达50000余例次。

姚振均医生简介

现为上海中山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关节外科专业组常委、上海市骨科学会委员、上海市骨科学会关节学组副组长、亚太人工关节学会中国分会理事、华裔骨科学会关节外科分会理事。姚振均教授1984年7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1987年7月赴法国LA-ARBER康复中心进修,并多次赴美国、德国进行短期的参观学习。在来到上海中山医院工作以后,姚振均教授在陈中伟院士及张光健主任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技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了无数例高难度的手术,深得广大骨病患者的信任。姚振均教授擅长诊治骨关节创伤、脊柱创伤及各种骨科疾病,尤其擅长做S-ROM人工关节置换术、ZIM人工肘关节置换术、各种复杂性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及颈椎、胸腰椎肿瘤切除、矫形手术。

陈峥嵘医生简介

历任上海中山医院骨科主任,现为上海中山医院骨关节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创伤学会委员、中华手外科学会上海分会委员、国际矫形外科学分会会员、国际微创脊柱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创伤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司法科技鉴定研究所顾问、上海市人身伤害司法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手外科专科委员会委员。陈峥嵘教授长期从事骨组织工程学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擅长诊治各种骨肿瘤、关节外科及脊柱外科疾病。

普外科

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外科专家沈克非教授。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该科室在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等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涌现出黄家驷、崔之义、吴肇汉、吴肇光、孟承伟、王承棓等国内外著名的外科学专家。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擅长做各种外科手术,如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甲状腺切除术、乳房肿块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全胃切除术、胃大部分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人造血管移植术、肠系膜下腔静脉吻合术、剖腹探查术、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等。

吴肇汉医生简介

现为上海中山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临床营养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上海普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欧洲肠内外营养学会委员。吴肇汉教授擅长诊治各种外科疾病。

许剑民医生简介

现为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大肠癌诊疗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外科协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副组长、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专家组成员、卫生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规范制定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基金评审专家。许剑民教授在诊治普外科疾病、肠梗阻、胃肠道肿瘤、结直肠肿瘤、肛门疾病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做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全系膜切除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梗阻性结直肠癌手术、重度痔疮切除手术、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近年来,许剑民教授参与研究的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以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等多项科研成果,已得到美国外科学学会、亚洲外科学学会等多家权威机构的认可,并荣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心外科

上海中山医院心外科创建于1947年,由我国著名外科专家黄家驷教授任首任主任。1958年,石美鑫教授任该科室主任,同年成立上海市胸病研究所(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前身),是国内最先开展心血管手术的单位之一。该科室率先在国内开展的心脏手术多达十余种,如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右径二尖瓣闭式分离术、主动脉弓切除同种异体主动脉弓移植术等,成功地研制出我国首台静立垂屏式人工心肺机,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法乐氏四联症纠治术、主动脉窦瘤修补术、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及二尖瓣修复术。1978年,该科室成立了上海瓣膜中心,成功地将同种硬脑膜、猪主动脉瓣和牛心包膜制成生物瓣膜,并将其应用于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替换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复杂性心脏病手术、大血管转位、局限性肥厚心肌病(IHSS)等手术当中。作为国内首批的硕士和博士授予学科,上海中山医院心外科共培养了博士10余名,硕士20余名,并为国内许多省市培养了大批胸心外科专业人才。目前,该科室共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12人,拥有普通床位87张,特需病床2张,独立心外科监护病床18张。该科室擅长诊治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大动脉瘤、心脏肿瘤、马凡氏综合征及终末期心肌病,尤其擅长做各种高难度的心脏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移植术、动脉瘤手术及各种瓣膜手术,年手术量达1000余次,手术的成功率高达98%,治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王春生医生简介

现为上海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心脏瓣膜中心主任、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瓣膜病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大血管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专家。王春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脏移植专家,是我国心脏移植技术规范和准入制度的主要制定人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大血管外科及心脏瓣膜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他累计完成各种复杂性心血管外科手术8000余例,其中包括心脏移植手术250余例,年均完成心外科手术1000余例,其中包括心脏移植手术40余例、大血管手术100余例、心脏瓣膜及冠脉搭桥手术800余例,曾荣获2002年卫生部吴阶平医学研究一等奖、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008年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2008年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十余个奖项。

心内科

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成立于1958年,由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陶寿琪教授任首任主任。1989年,该科室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1994年被评为上海市领先学科,1997年被列入“211工程”发展规划重点学科,并被指定为中国临床药理研究基地。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自50年代起,率先在我国进行了左右心导管检查、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体外电除颤复律、冠状动脉造影、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导管消融室速、经静脉安置自动起搏复律除颤器、冠脉内激光溶栓、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等课题的研究工作。该科室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统及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其中包括2台GE-INNOVA2000数字血管造影系统、64导电生理记录仪、CARTO射频消融系统、心脏程序刺激仪、血管内超声成像仪、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仪、冠状动脉内血流储备分数测定仪、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仪及血液动力监测系统。该科室擅长诊治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擅长进行心脏病的超声诊断、心律失常的电学治疗、定向旋切、药物涂层支架及干细胞移植手术。该科室年均完成各种心导管基础手术4000余例,包括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经导管治疗、起搏器植入、先天性心脏病及瓣膜病的介入治疗等。目前,该科室开设有4个病房,其中包括1个干部病房和1个监护室,实际床位190余张。此外,该科室还开设有心内科专家门诊、普通门诊、冠心病介入治疗随访门诊、起搏器门诊、房颤门诊、高血压门诊、高脂血症门诊、心律失常门诊、晕厥门诊等特色门诊,每年接诊人数高达16万例次,年收治慢性病患者5000余例次,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

葛均波医生简介

现为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心脏病学院(FACC)院士、欧洲心脏病学会(FESC)院士。葛均波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为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在心肌肌桥、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他发现的心肌桥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半月现象”,被编入国际权威心血管病教科书,被美国医学界称为“葛氏现象”。此外,葛均波教授还成功地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冠状动脉旋磨技术,首次开展了上海地区全天候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

钱菊英医生简介

现为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导管室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钱菊英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擅长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她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曾荣获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