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探析


  新课程人教版第二单元的第九课讲到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纱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主要就是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中的棉纺织业的衰落,并且与农业的分离过程。本文就这一问题作探讨。
  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形式,“耕”与“织”结合是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实际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以满足自给自足,当出现耕织分离的状况,表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结束,开始转向商品贸易,预示的小农经济的解体,是自然经济解体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过程。
  在鸦片战争以前,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已经有自然经济解体现象的发生,但大规模解体则在鸦片战争以后。18世纪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列强在全球进行扩张以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强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处于封建社会未期的中国被英国以武力打开了大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的倾销地。外国资本主义破坏中国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具体经过了两个步骤。
  第一步,输进洋纱(机制棉纱),用洋纱代替代土纱,把手工纺织业强制割裂,也就是“纺”与“织”分离。中国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分纺纱和织布两道工序。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棉花的需求引起棉花价格上涨,使国内植棉纺纱或购棉纺无利可图,不如买外国价格低廉的洋纱来织布合算,于是“纺”与“织”分离了。在19世纪七十年代初棉纱的进口只有年均5万担,但到了19世纪八十年代初上到17万担左右,十年时间增长了2倍以上。
  第二步,输进洋布,用洋布代替土布,把手织业与家庭农业强制割裂,也就是“耕”与“织”分离。资本主义国家在用洋纱夺取中国土纱市场的同时,还不断降低价格与中国土布竞争。在开埠初期洋布是远不如洋纱畅销,这是因为在中国织布是小农的半边饭碗,小农必须拿出一切力量来抵抗洋布的侵袭,同时小农用洋纱代替土纱来织布,成本也下降,这就加强了土布的竞争力。但一切都没能敌过价格迅速下降的洋布,因到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了两个大事,一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二是七十年代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切都将极大的降低生的成本。土布在也没有优势。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各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以及许多内地城市人们都纷纷不用土布而用洋布了。
  机器大生产时代的到来,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样廉价的商品成为列强破坏中国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有效武器,自然经济的解体本质上说明了传统的手工生产再也无法抵抗资本主义的机器大生产的进攻。中国社会开始艰难的向进代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