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研究启动医学“大科技时代”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病毒学家大卫·康纳等人首先在网上公布寨卡病毒感染恒河猴动物试验数据的行为,意味着生物医学已经正式踏入大科技的门槛。与此相类似,中国研究人员也借寨卡的防治和研究而展现大科技的研究思路

近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病毒学家大卫·康纳(David O" Connor)研究团队用寨卡病毒感染猴子进行试验,并在网上公开了首批数据。他们的这一行为改变了研究人员过去只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结果的传统做法。

研究人员在网上发布了2月15日他们将寨卡病毒注射进3只印度恒河猴体内后检测到的血液、唾液和尿液中病毒数量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并且研究人员每天都会更新研究结果。

科学技术早就进入了“大科技时代”。大科技时代这一说法有不同的内涵,例如,大数据、资源共享,以及大量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横向科技和综合科技的产生。如果以资源共享为特征来衡量大科技,无论是生物医学还是其他学科,都还是概念上的,而无法成为现实中的大科技,因为,很多资源和数据是无法共享的。科学家各自为战,而且为了保守自己的科研成果,一般不会在网上公开自己所得的数据。

此次大卫·康纳等人首先在网上公布动物试验数据的行为,意味着生物医学已经正式踏入大科技的门槛。与此相类似,中国研究人员也借寨卡的防治和研究而展现大科技的研究思路。中国疾控中心与江西省疾控中心、浙江省疾控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分别对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血液和尿液标本中的病毒基因组进行了全面解析,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发布到网上。

这种科研资源共享的做法显然为人们认识寨卡疾病的病理、研制药物和预防疫苗奠定了基础。而且,基于对不同来源的寨卡病毒特点的认识,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研发。例如,中国疾控中心和江西省疾控中心合作测序的寨卡病毒基因组有10676个碱基,与目前在美洲的流行病毒株具有高度同源性。但是,浙江省疾控中心测序的寨卡病毒核酸序列与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地区报道的病毒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而与中国其他省份报告的输入病例病毒核酸序列存在差异。

实际上,美国研究人员在网上公布恒河猴试验数据还具有更大的意义。寨卡病是一起非常紧急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所有人都在与寨卡病毒赛跑,也与时间赛跑。除了不应让科学家之间的竞争成为保密的原因,并因此而延缓对寨卡的认知外,人们还意识到,对人体进行研究有很多伦理限制而无法获得相应的数据,因而动物研究在这种涉及紧急公共卫生状况的研究中就显得尤其重要。

由于寨卡病毒感染的形式和机制在人和恒河猴体内相似,研究人员能通过向猴子体内注射不同剂量的寨卡病毒而获得该病有价值的第一手相关信息。科学家能对怀孕恒河猴体内的羊水反复取样,以判断寨卡病毒能否感染胎儿。这些数据一方面不可能从人身上快速且合乎伦理地获取;另一方面,以其他方式对人体进行的间接观察和研究,则可能延误人们对寨卡病毒是否导致小头儿的认知。

有了对恒河猴的研究结果,并且能发布在网上,就能较快地获得诸如寨卡病毒与小头儿关联的确切信息和机理。例如,如果弄清胎儿可能在何时被寨卡病毒侵袭而致出生缺陷,这一结论就能为人类提供防治线索。

然而,由于反对动物试验尤其是反对用灵长类动物进行医学试验的呼声越来越高,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已经减少了灵长类动物的医学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也已决定结束其下属一家实验室的有争议的猴子试验,并终止了对黑猩猩侵入性试验的经费支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威斯康星大学研究人员在网上公布寨卡病毒感染猴子的数据就显得更有意义,因为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能让那些并没有进行动物试验的研究人员直接掌握动物试验的结果,也会因而减少将灵长类动物用于医学试验。

当然,大科技时代的资源共享也会产生各种疑虑,其中核心问题之一是研究成果的界定和归属,以及其他研究人员是否采信网上发布的动物和其他研究结果。对于第一个问题,也许可以用网上公布的时间早晚来判断一项研究结果发布的最早时间和原创者。而对网上公布的研究结果采信与否,可能随着大科技时代的进展,将来会由实践来做出回答。无论如何,研究数据在网上发布之后就成为了公开资源,有效检验研究结果的途径只会越来越广,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