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想对医学模式方向性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医学模式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哲学对科学发展有卓越的辩证思维的预见力量。

关键词:哲学智慧 医学方向 科学与医学

中图分类号:B01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077-01

哲学和医学的产生、发展是与人类进化同步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医学之所以和哲学源源流长,是因为哲学解决的是人类的世界观问题,而医学则需要哲学回答医学观和医学思考方法。哲学所研究、所探讨的具有最普遍意义的概念、范畴和理论,既是人们对世界终极本质、普遍特征和一般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是科学得以形成、建构的概念框架和逻辑基础。任何科学思维和理论都不能离开存在和思维、主体和客体、原因和结果、可能和现实,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等等一系列范畴以及阐明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论。离开科学的进步,哲学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哲学,科学就很难达到理论的高度。

从古至今,认识论的进步推动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指导。恩格斯指出,“自然科学家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那种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們是愿意受一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呢,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形式的支配。”

一、哲学对人类医学发展方向回顾

回顾历史,原始社会的初民希望自己的生命世界可以永存不朽,形成了天命的观念,并形成了人类最早期的疾病观与健康观,即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的体现[1]。由于古典哲学的兴起,在奴隶社会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水平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使医学从原始社会时期的唯心主义进入到唯物主义。人们对宏观宇宙和世间万物逐步有了粗浅的认识和理性的概括。对健康和疾病的解释,中国古代有气、阴阳五行的病理观,国外有“四液体”学说,两者非常接近,它包含了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的成份。在我国,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和道教的祖师,老子的哲学体系完整地反映在《道德经》一书中。其思想的内在逻辑结构构成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理论的基本框架,通过他的《道德经》提供了一种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体系,影响和促进了养生学形成[2]。

在古代希腊,率先寻求概念的哲学家是自然哲学家。他们留给希腊人一种思维方式,即到自然之中寻找自然的原因。如果医生应该是哲学家,那么就意味着他必须是爱智者,哲学一词的涵义就是爱智[3]。在西方最为典型的是在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指导下,产生了统治西方医学发展漫长时间的机械医学模式。另外,随着基础医学进步,使人类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生物医学模式结合基础医学的成果,在西方哲学思想上又一次发生了革命,这从其两个主要观点可以分析证明,其一,生物医学模式认为躯体和精神存在着精密的分工,疾病具有微观的生物学基础;其二,疾病具有微观的物理和化学基础,疾病的治疗最终都归结于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治疗。这种医学模式无疑不是把西方二元论和还原论思想应用到医学模式上。生物医学模式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细胞病变→组织结构病变→功能障碍。这种观点与当时起主导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是分不开的。这些思想虽然推动了医学基础学科的发展,但这种形而上学的认识方式“只看到了它们的存在,看不到它们的产生、发展和灭亡,只看到了它们的静止状态,而忘记了它们的运动[4]2018世纪下半叶开始自然科学的重要发现,引起自然观的革命,英国地质学就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等研究提出了地球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否定了牛顿的“第一推动”,打破了自然界不变的见解,把发展变化的观点引入自然科学领域,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的基础动摇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开始形成。恩格斯概括总结了这些自然科学的成就在《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中第一次论(上接 77页)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影响下,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恩格尔教授在1977年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是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适应现代人类保健技术的新医学模式[1]。

二、哲学智慧对医学与科学关系发展的启示

可以说,从古至今,无论是古巴比伦医学还是古埃及医学,无论是古中国医学还是古印度医学,无论是古希腊医学还是古罗马医学,虽然在医学体系上有着巨大的差别,但其共同之处,就是在研究方向上,各种医学知识体系都是以人类生命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作为研究的方向。其指导思想都受某种哲学思想的支配和影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思想是古代医学的共同特点。

而人类生存的历史就是人类生命不断进化和提升,不断超越和创造的历史。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医学和人紧密相连,休戚相关。医学的发展满足了人类战胜多样疾病的需要,造就了人类辉煌的文明。医学智慧在给人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促进哲学的对事物的新认识。科学本身是中性的,但科学的应用是有价值取向的。科学总是要为人类服务的,但它能否为人类服务以及怎么样为人类服务,即它的价值取向、社会效应是怎样的问题,科学本身并不能解决。哲学在医学的不断发展中也在不断调整自身方向,不断因医学的发展而丰富自己。

因此,人的生存与发展是靠两种基本要素,一个是精神力量,一个是技术力量。佛学、道家、儒家、中西方哲学等都属于意识范畴。人类前进的方向是要靠意识去把握。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意识,那么人们会走弯路,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沟沟坎坎,甚至会出现不可预知的后果。而思想意识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这是思想的大成所在,如果人类首先达到了思想的顶峰,认清世间万物的存在及其联系,过去与未来,那么人类的脚步会更从容、更坦然。这需要人类自身的努力和研究,要通过实践、通过探索、通过思想的大开放去明断万千世界,确立人生的方向。这是思想的高境界。思想是人类前进方向的指引,它指引着人类的一切生活,如何生、如何死、如何面对生存的世界,这些都是思想所能够解决的。因此,思想是让人类在世间更好地“走”,没有思想的指引,人类就像找不到家的孩子。有的医学发达国家把医生培养成具有医学和哲学双学位的人才,就是从意识与行为关系的积极回应。

参考文献:

[1]王彦坤,王峻峰.医学的发展与变革[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2005,(8).

[2]张艳萍,严火其.从哲学史上自然观的变革看医学模式的转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3).

[3]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的非理性社会[EB/OL].http://hi.baidu.com

/%B3%C2%C3%CF%D4%C6/blog/item/dcf88f32e3440444ac4b5f5d.html

[4]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