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合理性评析

【摘要】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根据我国教师法第7条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中与学生有关的有以下两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以及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权利;义务;统一;学生

从我工作以来,对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知之甚少。通过这次对《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的学习,使我知道了掌握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对老师和学生的重要性,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特点以及高校教育方面具体的法规政策,并了解和掌握了当前的现状和热点问题。同时,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我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有了较为清晰的概念和预见,有了这些知识,在今后的从教生涯中,才能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以及为国家培养人才。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导我们进行日常教学行为的准绳,它约束和规范着我们,因此对于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该认真研读、严格遵守。我们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在平时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在法律的约束下,以道德行为规范自己。其次,要努力探索,教书育人;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对每位学生寄予热望,对教学工作倾注热情。下面我就从法律制度、理论模式以及单从教师研究的一些方面加以评析。

一、法律制度层面的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借助于道德来维系的传统的师生关系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只有通过法律规范才能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概念比较抽象、模糊,随着教师职业由经验型向专业型的转变,建立具体明确的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再者,教育界近年来不断出现一些诸如教师惩罚、侮辱学生,学生或家长状告教师,教师收受学生家长的贿赂以及学生打骂侮辱教师等需要法律来处理的师生关系。所以,建立健全并处理好教育中的法律关系,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健全法律制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就杜绝了教育教学中的不规范行为。正是由于教育教学行为的不规范,导致师生关系不够和谐、民主,恶化了师生关系。另外,有研究认为,教学制度对师生关系具有前提性的作用。如果我们要改进教学活动,改善师生关系,就必须强化教学制度的规约,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及因之产生的师生关系得到教学制度的伦理关怀。对于教师来讲,行使其权力的方式不外乎积极和消极两种。奖励和惩罚是教师所具有的权力,尽管教师法有明确规定,理论界以及教育行政机关不鼓励乃至反对教师对学生实行惩罚。但由于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力,也就拥有了对学生的奖惩权力。因此,对学生的惩罚现象在教育实践中可以说极普遍地存在着。教师行使权力的方式远远不只这些,随着班级情境的不同,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长期的互动而达到一致的默契,对情境有着共同的解释,使教师的任何一种行为,都可能成为行使其权力的一种表征。但是,“如果教师仅凭法定给予的地位,完全依照自己的利害为出发点,采用独裁的、官僚的权力支配学习,则将流于教师本位主义,师生之间的隔阂愈大,引起学生反感,影响教学效果。”并使学生处于表面服从、向动反对的状态。

二、理论模式方面的师生关系

该研究从现在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师生观、学生观,在教育教学,课堂管理中,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模式等理论层面来研究师生关系。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由静态的“师教生学”关系转变为动态的“共生互学”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传统的教育理论中漠视学生主体的地位与作用,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教师中心模式”与当今世界人们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抬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学生中心模式”都是不全面的。建立起“我”与“你”的平等对话的理解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或者建立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同伴探索”式的师生关系模式,确立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教育思想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需要。这样,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责任才会更加明确,师生关系才能趋向于平等和民主。教师作为领导者,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教师总是趋于限制学生的自由(学生心目中的自由并不是仅指课堂上可以随时向教师发问等,何况目前学生并没有完全享有这种自由)。尤其是传授知识的任务要受到知识数量的限制,教师必须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问题是能力的因素既可以在学生所要求的“自由”中得以发展,也可以在教师限制学生“自由”的传递知识过程中得以发展。

三、单从教师方面的师生关系

在师生关系建设中,教师是关键,因为教师掌握着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的好坏决定着师生关系的好坏。如果我们承认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那么教学活动良好与否包括师生关系良好与否的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学生。置身于现实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应该做到真诚、真实与正当才能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有研究者还认为,建立和谐、和平、和睦的这种“绿色化”的师生关系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关系“绿色化”的健康发展。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是确定的。在课堂活动中,正是这种较强的任务取向,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权威结构。另外,由于师生的角色地位以及知识、年龄、自我概念与生活经历等方面的特点,使教师必定居于主导地位。并保证知识教师(知识高位者)向学生(知识低位者)的传递。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的权威。

结论:教育和教学应该融为一体,共同成长。真实有效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从教师这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更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倾听他们的呼声,对于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给予应有的关注和研究,才能在理论上比较完善,从而有效地指导师生关系的理论建设和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谐与发展是课堂师生行为关系的本质样态,课程内容与师生思维思想的同构是实现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我们反对一切功利和形式主义教学方法的有力武器。由此,师生可以开展最广泛而深人的主体间性的对话、交流。

参考文献:

[1]戴中详,郑全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