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与幼儿音乐教学的巧妙融合

【摘 要】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且易学、易会、易传,既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诸方面的发展,还能增强幼儿的群体意识,合作意识等。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蕴意,把民间游戏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机的整合。以大班音乐游戏《逗牛》为例,谈谈其教学设计。

【关键词】民间游戏 音乐教学 融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既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理念。生活化,游戏化再次成为幼儿园课程关注的热点。幼儿正处于初步感知世界的阶段,而有趣、健康的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且易学、易会、易传,既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诸方面的发展,还能增强幼儿的群体意识,合作意识等。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蕴意,把民间游戏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机地整合。

下面,我以大班音乐游戏《逗牛》为实例,来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教材内容解析

《逗牛》是一节大班的音乐游戏活动,活动采用周杰伦的歌曲《牛仔很忙》作为音乐材料,利用民间游戏“丢手绢”来帮助幼儿熟悉音乐,掌握音乐结构,进而学习一段双圈集体舞。那么,先从音乐材料来说,《牛仔很忙》是周杰伦的具有西部风格的一首歌,节奏明显、欢快,很能调动人的情绪,让人一听就想跳起来,舞起来,对于孩子来说,很具感染力,很前卫,可谓选材新颖。其次,以游戏手段来理解和表现这首音乐,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丢手绢”又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传统民间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所以这样巧妙的结合,可谓真正体现了新《纲要》的教学理念。

二、活动目标制定

音乐活动的类型决定了其主要目标,音乐游戏就要引导幼儿能够感知、理解韵律动作与音乐的关系,尝试进行创造性的动作表现;积极体验参与音乐游戏的快乐;能够在合作性的韵律活动中运用动作和表情与他人交流、配合。

《逗牛》的第一个目标是音乐技能与能力的体现。通过学玩游戏,来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从而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通过合乐做各种逗牛和交换舞伴的动作,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第二个目标是情感和社会化的目标。体验同伴共同游戏和合作带来的快乐。此目标能够体现出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即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技巧的打磨,也包括情感的沟通和表达。

第三个目标是文化传承与拓展的目标。听着音乐玩游戏,遵守集体游戏的规则。这样将音乐和面向孩子的教育实践自然地融合起来了。

三、教学策略的运用

本次活动在设计上采用了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四段体教学结构。

第一环节:引出主题,熟悉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牛仔很忙》的音乐进入活动场地,围成圆圈做在地垫上。

师:你们会做小牛吗?如果只用手来表示牛,你们会用什么动作呢?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考虑采用哪些方法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以运用教具引出主题,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演引出主题,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猜谜语等形式引出主题。执教者由“小牛舞”的律动导入,让孩子立刻进入情境,尽可能地感受音乐。

第二环节:欣赏感知,认知体验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逗牛》游戏的玩法,由老师完整示范游戏玩法,老师做牛仔,带领幼儿游戏。1.师:我来扮演牛仔,来逗逗你们这些小牛,我的红布丢在谁那里,谁就起来追我,好吗?2.教师引导幼儿表述游戏玩法。3.游戏开始。模仿在幼儿韵律活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教师的动作应成为幼儿的范例,要做得正确、合拍、自如,示范时应站在能使每个幼儿都看得见的位置上:可面向幼儿用“照镜子”的方法,也可背向幼儿与幼儿同方向做示范。执教者始终站在圆圈上示范,与幼儿保持平等,为了使幼儿便于模仿,采用了分解示范的方法,还适当的用语言及时点明动作的要领,比如随着音乐边走边说“走走走走走、甩甩甩甩甩”等,这样既帮助幼儿注意其动作的细节部分,又大大提高了示范的效果。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动作,也注意进行重点示范。

第三环节:自由表现

教师引导幼儿做牛仔,老师和孩子一起扮演进入角色,自由表现。

师:牛仔做了哪些动作逗小牛?你们来试一试,好吗?(教师引导幼儿表述、学习牛仔角色的扮演)

在这个环节中,执教者注意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练习形式,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步达到熟练掌握。比如男孩女孩轮流扮演,石头剪子布谁赢谁扮演等。

第四环节:鼓励创新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两人结伴玩游戏,同时引导幼儿迁徙“找朋友”的游戏经验,进一步创新玩游戏。

1.师:我们来开个舞会吧,如果用刚才逗牛时的动作让你来跳个邀请舞,你会怎么跳呢?2.师:如果我还想和更多的小牛拍拍手一起玩,怎么办? 幼儿初次练习时,速度可稍放慢。执教者在这个环节中,为了降低难度,一开始没有放音乐,改用教师哼唱,等练习基本成功时,才播放音乐,保证了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而对于游戏时仍有困难的幼儿,执教者也给予具体帮助,手把手地教,使幼儿从“被动”的感受中获得体会,从而能主动地会玩。

纵观整个教学活动,这就是一个将民间游戏应用于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成功案例。教师与幼儿专门的语言对话时间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更多的是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活动时间,教师从头至尾以自身的激情感染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在玩一玩→学一学 →编一编→再玩一玩的过程中,使幼儿逐渐学会游戏,懂得集体舞的规则,层层深入,从而让幼儿产生情感的共鸣,以自己强烈的情绪去投入到游戏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并且在师幼之间,同伴之间良好的互动表演中敢于释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