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与体会

【摘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部分,目的是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文章阐述了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近几年指导国家及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实践及经验。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性 实验计划

【基金项目】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201410601023);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C388);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JGA308)。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35-02

创新能力是临床医学本科学生所必须的能力之一。根据《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桂林医学院从2012年开始启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别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该项目是面向本科医学生的科研立项,目的是培育创新思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师长时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多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到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对带教工作有了一些实践体会。

一、项目的实施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遵循“鼓励创新、兴趣驱动、自主实践、培养能力”的原则,按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管理”的要求进行。学生是创新性项目的主体,以自愿原则组队形成4-5人的科研小组,推选出组长作为项目负责人,小组成员共同申报和完成课题。

(一)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

在创新性实验开展之前,会安排有学生和导师的见面会,根据学生的感兴趣的课题方向和教师擅长的科研领域和课题进行双向选择。创新性实验带教的学生以大二临床医学相关专业为主,有少量其他年级学生。

(二)课题的选择

学生的课题主要有三种来源:学生自主提出;从日常实验教学中引申出来的课题;与导师国家或自治区课题相关的课题。不论哪一类来源,导师都会给予充分的支持。

(三)项目的申报和实施

项目的申报需要学生和指导教师反复商讨。根据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拟定科研的大体方向,指导学生检索文献、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阐明以下内容:选题依据、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及步骤、预期结果等等。导师根据学生选题内容和实验方案,确认可行性、优化方案,反复几次形成终稿。项目申请提交学校组织的专家组评审,优选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项目立项。学生是创新性实验的主体,要求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完成。从实验试剂购买、数据分析、撰写论文以及结题报告等整个实验过程都由学生团队协作完成。导师处于辅助地位,但会在学生实验出现疑难时给予及时指导和协调。

二、实施成效

(一)创新性实验的科研成果与获奖

目前学生已发表论文数篇。科研训练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有机会参与到不同层次的学术会议,部分学生的创新性工作获得全国性认可,如“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与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及优秀奖等奖项。但科研成果是实验项目的结果,不能苛求学生的创新性实验一定能够在核心期刊发表,或是发表SCI,在指导教师看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等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具有价值。

(二)创新性实验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开展遵循自愿原则,提出申请的多为对科研相关工作兴趣强烈、愿意牺牲课外时间从事科研活动的学生。申请的过程也是选择的过程。这些学生在项目开始阶段,可能专业知识和科研储备都比较薄弱,但这些学生通常基础素质好:有自学能力,行动力强,善于沟通,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锻炼使其综合能力获得更大提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文献检索工具,具有初步的信息素养;能够操作先进实验仪器,消除科研创新畏惧心理;增进动手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学会论文的正确撰写;更重要的是能够意识到创新的价值,有抓住“创新点”的意识并有付诸于实践的勇气。

在座谈中学生反馈:经过创新性实验项目,学生能够熟悉科研流程,对科研的直观感受会影响学生对科研的态度,认清自己,甚至影响到未来的人生规划。有的学生在实验项目完成之后定下考研意向,有的同学愿意跟进导师的其他研究课题,有的同学倾向于在未来更专注医疗工作。

三、要注意的问题

(一)完善制度和实验室支持

学院出台了相应的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积极性,如一周一次的科研讲座,如开放网络资源,如临床医学卓越班创新性实验项目可以记入科研学分2.5分,作为优秀学生评选的条件等等。但在教师层面的激励是不足的。实验导师要跟进学生实验的全程,帮助协调实验室和实验器材,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和反馈,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与鼓励和支持,帮助论文修改和完成结题。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在导师的指引和鼓舞下完成的。这些工作周期长而且琐碎,经常需要牺牲课余时间、付出正向的情感,虽然说能够遴选成为创新性实验导师的教师年富力强,多为副高职称或有博士学位,愿意承担带教工作,但想要创新性实验项目成为一项长久的培养方式,这些是不够的。应当完善制度,给与导师应有的待遇,比如说经济上的奖励或是使带教创新性实验成为职称评定的一部分等。

实验开展需要用到场地和仪器,病理生理学指導的创新性实验场地主要有三个来源:专门开辟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实验基地;教学用实验室;基础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或其他科研基地。通过实验场地的开放学生可以利用晚上或是周末时间进行实验,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方便的。但实验室管理的角度,大量的学生涌入实验室,但实验管理人员数量没有增加,实验室的昼夜开放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而且可能引起实验室安全问题。

(二)创新性实验的评价管理体系

创新性实验项目从准备开题到最终结题,周期一般在1~2年,要求在学生毕业前完成。临床医学本科相关专业的学习任务多、课程压力重,特别是存在末尾淘汰制度的卓越班学员,经常发生因各种学业原因导致实验延后的情况。根据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带教的经验,连续的实验步骤只能安排在假期进行,这会拖延项目的进程,加上论文发表的周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结题不是容易的事。

能力培养是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能力”很难量化。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监管目前着重在开题、中期考核和结题三个环节,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等级成为创新性实验项目重要的衡量指标。这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鼓励创新、培养能力”初始目的不匹配。制定创新性实验的评价标准应考虑上述实际情况,允许实验失败、接受阴性结果、增加导师评价的分量,如果学生的创新能够获得科技成果是最理想的情况,即使不能,也应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这需要过程监控的细化。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评价体系应与本科医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为学生创造出宽松的科研环境,注重学术道德,其结题标准不能与研究生考核标准相等同。

四、总结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优秀创新性人才培养和选拔。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的指导实践发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是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改革方式,但是想要更好的达到预期培养效果,需要在过程监控细化、完善保障制度和修订评价标准上付出进一步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波,张学铭,等. 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体会[J]. 高等农业教育,2010,10(10).

[2]白丽,王涛,等.科研作为医学生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4).

作者简介:

卢慧玲(1978-),女,山东栖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脑血管疾病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