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早期的预防和护理, 来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 通过对42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做好围手术期观察和护理, 并采取早期功能锻炼及肌肉按摩等护理措施, 有效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达到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有4例发生DVT, 发生率不足1%, 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经过抗凝溶栓治疗, 无一例并发肺栓塞, 术后二周痊愈出院, 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及肌肉按摩能有效预防DVT, 减少手术后风险。

【关键词】 膝关节镜;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 膝关节镜手术以其直观精确, 创伤小, 恢复快, 费用低等优势, 已逐渐成为膝关节疾病检查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膝关节镜的普及和应用, 术后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得到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注, 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DVT)是膝关节镜手术后严重并症之一, 轻者造成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严重时可造成肺栓塞,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因此, 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做好DVT的预防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吉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通过对42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 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 明显降低了DVT的发生率, 临床效果满意,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20例, 男150例, 女270例, 年龄16~68岁,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20例, 骨性关节炎150例,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重建95 例, 关节腔内游离体24例, 滑膜皱襞综合征31例, 本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在局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 术后并发DVT 4例, 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 年龄57~68岁, 平均62岁, 分别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 DVT均发生在患侧。患者分别在术后24 h~1周出现下肢肿胀疼痛, 股三角区压痛, 并伴有体温升高或脉率加速, 经彩超确诊后, 给予下肢抬高, 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后痊愈出院, 无一例并发肺栓塞。

2 术前宣教

2. 1 评估 有资料研究表明, 高龄(>60岁)、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下肢静脉曲张、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DVT形成史及合并骨盆损伤、大血管损伤、需大量输血和准备实施大手术者均为高危患者, 术后易发生DVT[2]。所以, 护士应有针对性的对患者的详细资料进行评估, 并结合常规术前实验室检查数据, 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糖血脂等确定高危人群, 加强针对性护理。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患者, 术前应给予控制血压、降糖降脂等治疗措施, 以改善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2. 2 心理护理 术前护士应向患者耐心讲解围手术期的相关知识及发生DVT的危险因素, 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针对一些高危患者, 应详细讲解DVT的危险因素, 使患者了解本病基本诱因以及发生DVT的严重后果, 从而引起患者足够重视, 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查治疗及功能锻炼。术后的功能锻炼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 引起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 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 耐心指导, 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必要时给予药物止痛, 并向其介绍已成功康复的病例, 使其坚定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锻炼。

2. 3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以稀释血液, 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同时向患者讲解戒烟的方法及重要性, 鼓励患者尽早戒烟, 同时告知探视者也不能在病房内吸烟, 以避免尼古丁和CO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引起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2. 4 教会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讲解早期功能锻炼是膝关节镜手术成功的关键。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及要领, 避免因为术后疼痛, 而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

3 术后护理

3. 1 体位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抬高患肢20~30 cm, 膝后垫一软枕, 膝关节屈曲5°。此种体位可以使关节内各韧带松弛, 使膝关节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也有利于患肢的静脉回流, 以减轻肿胀并缓解疼痛[3]。术后24 h鼓励患者翻身, 变换体位, 以改善血液循环, 注意不能压迫患肢。

3. 2 切口局部处置 术后患肢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自踝关节到膝上, 能够止血,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注意观察切口的引流及渗血情况, 如果术后伤口渗血较多可用冰袋局部冷敷, 置于膝关节两侧, 以减轻水肿疼痛, 防止进一步渗血。

3. 3 观察患肢的血运 术后按时巡视病房, 认真听取患者主诉, 注意观察患肢有无肿胀疼痛, 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博动情况, 以及有无静脉扩张, 体温是否升高等。为了便于观察, 建议患者穿短裤或宽松裤子。必要时可以测量双下肢周径进行比较。若患者一侧下肢突然出现明显肿胀疼痛, 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 伴有静脉扩张及肢端变冷、感觉异常, 双下肢周径相差0.5 cm以上, 应立即通知医生, 进行下肢彩超检查、血管造影、或者CT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DVT, 早期治疗。

3. 4 功能锻炼 术后应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锻炼越早, 越能有效预防DVT, 训练强度以患者稍感疼痛不感疲劳为宜。手术当日麻醉消失后, 即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足趾屈伸运动, 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对患肢肌肉进行按摩, 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减轻肿胀和疼痛。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每日各做三次, 每次20~40下。术后第1天, 除上述活动外, 还可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运动, 每日3次, 每次20~40下, 循序渐进。术后第2天,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 屈伸活动分为主动和被动二种。被动活动由CPM机协助完成, 2次/d, 30 min/次, 每天增加屈膝角度 5~10°, 可防止肌腱粘连;主动活动即指导患者坐在床边, 将腿慢慢抬起然后缓缓放下, 使其自然下垂, 3次/d, 30~50下/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可扶拐下床小范围的行走。

3. 5 保护血管 避免在患肢进行穿刺、抽血输液等操作, 以免因血管壁损伤诱发DVT。为减少静脉输液穿刺次数, 可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 穿刺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静点结束后正确封管。输入刺激性强或高渗药液时, 应减慢输液速度, 保护血管, 避免药液外渗。

3. 6 药物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 可预防性应用抗凝剂, 目前常用低分子肝素(LMWH)。本院采用术后4~6 h给予常规剂量的1/2, 次日增加到常规剂量, 持续7 d的方洗预防术后DVT, 用药期间观察血小板计数。术后使用抗凝剂, 会使出血的可能性增加, 特别是滑膜清理术, 所以术后24 h应密切观察患肢膝关节的肿胀情况, 若患肢肿胀、疼痛加剧, 浮髌试验 (+), 可协助医生进行关节腔穿刺排液, 必要时应检查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4]。

3. 7 DVT的治疗与护理 患者一旦出现DVT, 应立即绝对卧床休息, 患肢抬高, 制动, 避免挤压, 严禁热敷, 按摩, 穿刺, 以防止栓子脱落形成肺栓塞。同时遵医嘱给予抗凝溶栓祛聚药物进行治疗。用药前熟练掌握用药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和护理。使用抗凝、溶栓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倾向, 所以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手术切口部位出血渗血情况;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 是否呈现青紫色, 有无便血;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 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 烦躁不安时, 应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4 小结

本组患者420例进行膝关节镜手术, DVT发生率为不足1 %, 4例DVT患者均为老年, 既往有高血脂、高血压或糖尿病史, 患者血管弹性下降, 血流减慢, 术中使用止血带止血, 术后活动时间少, 卧床时间长, 从而增加了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 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无一例并发肺栓塞。所以, 术前针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评估确定高危人群, 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术后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指导患者正确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可以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10):636-640.

[2]段志泉,张强.实用血管外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 1999:546.

[3]张吉玉,林艳,杜娟.膝关节镜的治疗及护理.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2013,13(10):399.

[4]章宏美,陆虹,杜小飞,等.关节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2008,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