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油茶产业发展探析


  摘 要:通过对广东省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了解可知,阻碍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产业规模和产品品质问题,本文立足广东省茶油产业现状实际,根据平远县茶油基地种植经验,提出了对策,从茶油良种出发,实现基地、生产和综合加工一条龙的油茶产业化生产道路,为全省茶油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油产业;种植经验
  油茶系山茶科山茶属油料植物,别名茶子树,是华南植物区系代表植物之一,全国有栽培面积333.5万hm2,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油茶根系发达,树冠大,树干矮,具有耐干旱,耐贫瘠的特点,对土壤要求不高,适于荒山坡上种植,不仅可生产茶油,而且可以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被率,有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茶油是优质保健食用油,可通过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1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
  我国油茶生产形势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其栽植面积和产业规模逐渐集约化、现代化,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油茶栽植面积已达到173.4万hm2,茶油年产量达到13万t。70年代末,国家大力发展油茶类木本油料基地,下拨了用于基地建设的专款专项,使一段时期内油茶林产业成为朝阳并稳步上升,仅上规模基地面积达到400.2万hm2。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全国经济林树种结构调整等多因素,使油茶面积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后,在国家林业部门对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和良种优化技术的支持下,油茶生产再次悄悄复兴。进入新世纪以来,各油茶主产区油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如油茶产量长居全国第1大省的湖南省,在全省范围内按8年的时间分期完成,投资118亿元,建立示范基地、生产基地、试验基地、品种苗圃等模块基地66.7万hm2,形成50万t茶油产量及其附产品的产业链,短短几年内全省油茶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油茶产量大省江西,政府抓住时机,启动了油茶产业“1155工程”,在省内培育出了数十个规模以上油茶生产企业,广泛带动油茶专业大户,陆续建立了33.4万hm2的油茶丰产林。
  2 广东省油茶生产历史和现状
  广东省曾经是油茶主产区之一,具有悠久油茶栽培历史和丰富的油茶栽培经验。其油茶产业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间经历过两次盛期,全省栽培面积最高曾达50万hm2之多。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油茶产业一直处于低谷情形,由于地方政策缺少扶持力度,当地产业结构变动,市场需求变化,使许多上规模的油茶生产基地受到破散,最后因为单面积产量低,效益差,许多地方毁油茶种柑桔、龙眼等果树或其它速生林树种,油茶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曾经红旺各地的作坊式油茶加工厂也纷纷停产。1996年全省油茶保存面积约27万hm2,1998年保存面积约万13万hm2,2001年保存面积为9.1万hm2,2001年油茶籽产量2.3万t左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保健意识的增强、膳食结构的要求,茶油以其合理的脂肪酸组成、丰富的营养成分、明显的保健功能,赢得了人们对食用茶油的青睐。加入世贸后,我国油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目前全国茶油年产量仅15~18万t,人均只有0.11~0.14 kg,国内外市场远远未满足。茶油售价较其他植物油价格高出数倍,油茶产品的综合利用也有了初步突破。近年来,油茶生产有所回升,广东北部山区如东源、紫金、龙川、平远、兴宁、大埔、始兴、和平、仁化等县,均在规划和发展油茶生产。
  3 广东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管理水平不高,科技手段落后
  广东省在发展油茶林的时间上较全国其他省份早,虽然存在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期间出现的管理不到位、技术不先进等技术问题,导致现在保留下来的多为70年代的老、疏、残油茶林。由于过去的生产模式过于简单,大片油茶林在管理上缺少投入,处于半野生状态。在长期失管中,油茶林中杂草灌木丛生,高大的乔木,郁闭的灌木大量侵入,林分结构失调,疏密不均,形成荒芜油茶混交林,导致林内通风透光性差,树形结构不合理,生长受到抑制,出现一个时期内油茶产量极低或根本没有产量。主要表现在:
  3.1.1良种油茶种植面积比例较小。全省通过低产林改造以后,全省油茶种植面积已增加到13.3万hm2,但良种油茶林种植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0%左右,严重阻碍了良种油茶树的推广。
  3.1.2老残林比重居高不下。据统计,目前全省范围内约有30%的油茶林是地产林改造时留下来的。如今这些油茶林已经变为多代萌生林,几乎颗粒无收。其他的油茶林,也主要是20世纪60~70年代的新造林,经过20世纪80~90年代的低产林综合措施改造,为油茶产量的增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其生物学特性的周期变化,产量逐年下降,已逐步进入老残林的行列,其中的大部分油茶林急需进行更新改造。
  3.1.3管理粗放,投入过少。省内油茶树还缺乏科学的丰产栽培技术。油茶生长的环境较差,树体营养供不应求。而且油茶栽培基本上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很少施肥、修剪,导致油茶籽出油率降低。
  3.2品种质量不高,结果性能差
  由于当地油茶产值低,收益差,所以在油茶造林时选种不严,多采用不加选择的实生苗繁殖,甚至有许多老油茶林还是直接埋茶果造林,导致品种变性严重、栽培品种混杂、植株变异大、结果率低、结果性差、茶果出油率也低。
  3.3产品深加工技术落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3.3.1油茶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由于油茶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和商品化生产水平很低,油茶行业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服务也很薄弱,所以油茶籽产量很低。目前全省油茶生产经营大多还处于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自发性和随意性很大,大多数农户以保证自家食用油为主。油茶加工企业的原料显得紧张,茶油加工企业难以发展。
  3.3.2油茶综合利用水平低下。当前油茶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食用油上,在茶枯提取茶皂素、茶壳的综合利用、高等级的保健茶油开发的炼制深加工等技术上还处在起步阶段。茶油中的天然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丰富,但由于设备要求高,生产投资过大,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提取这些物质的目标在目前的设备条件上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总之,油茶总体产值的提高,还需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中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