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审计成果,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侍林玲

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一项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发展的实践表明,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审计的基本功能是经济监督,通过审计,揭露违纪违法、制止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判断管理缺陷,进而追究责任,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督促改善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国家审计工作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经济发展的“安全员”,是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是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反腐败的“利剑”和深化改革的“催化剂”。审计工作的中心是问题导向,最终目的就是管好财政资金,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保证财政资金合理化使用。

进入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审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新《预算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审计部门需要对本级所有部门预算、决算、财务收支等进行审计监督,实行全口径、全覆盖审计,因此,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督促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扩大与提升审计成果,从而促进相关单位部门对财政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从2020年起,S 县审计局组织对本级以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覆盖审计和实施专项审计调查、财务收支审计、经责审计等,发现了一些具有共性、普遍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梳理、归类、总结、分析。同时,结合相关单位整改实践进行了研究思考,为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最近两年,S 县审计局在对县直部门单位预决算执行审计和财务收支等审计中,形成书面报告材料65 个,涉及的部门和单位46 家,占据全县一级部门预算单位69 家的67%,追缴财政资金及减少财政拨款1 715 万余元,检查使用管理不规范资金7.7 亿元,移送处理书11份,已有多人被立案调查,推动完善制度73 项;
为了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审计局将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以直报信息的方式上报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针对直报信息反映的问题和及时提出的建议,给予高度肯定,并作出重要的批示、批转,还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加大整改力度;
同时,县政府和县财政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七条意见》等4 份规范性文件,为S 县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

1.预算编制不合理。

当前,有些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财务人员对预算管理职能认识不到位,只是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与单位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没有很好的发挥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职能,或者把预算的重点只放在“干巴巴”的数字上,使所编制的预算流于形式。例如对“六稳六保”所涉及到的资金,相关单位没有把基础工作做实、做细,分析不到位,口径把握不全面,存在漏编、少编情况,如疫情支出和因疫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群没有纳入救助范围;
有的部门预算编制没有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让百姓过“好日子”的精神要求,没有把三保(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作为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

2.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

有些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重视度不够,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制定了财务制度,并装订成册、公布在墙,但形同虚设,未能有效落实到财务管理之中,如“三重一大”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要求对重大问题决策、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和大额资金使用方面都要有党委(党组)研究会议记录或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但财务资料中没有相关研究意见,或者讨论研究如“蜻蜓点水”无法体现研究决策过程;
还有部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由于内审制度不健全,虽然设有不相容的两个会计岗位,但是缺乏监督机制或未真实执行监督制度,一个人也能完成全部的支付流程,审核会计与支付会计的“Ukey”并没有分开保管,“Ukey”的密码并不保密,使用同一代码,相互通用,给财政资金管理带来巨大风险。

3.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通过部门预决算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一些单位年初预算所列“设备购置费”金额很大,但决算中“设备购置费”的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数并不相应,经核查发现,主要是有些单位存在“重资金轻资产”的管理现象,购置的固定资产直接列入经费支出,没有记入“固定资产”科目。这就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一旦支出后,未记入“固定资产”科目,就退出政府和公众的监督视野,为资产流失或损失埋下风险隐患。另外,根据固定资产处理报废核销的相关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核销报废固定资产应上报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方能调整账务,但有些单位核销固定资产并未履行此审批程序,会计人员直接根据单位内部的资产核销清单就做账务核销处理,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4.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

部分项目单位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按照“规范、规矩、程序、标准”的规定要求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有的单位把项目建设资金纳入往来款项核算,在决算报告中,并没有如实反映真正的财政拨款数和项目支出数。有的单位挤占挪用、违规使用项目建设资金,如在对某专项资金审计中发现,该单位将专项资金用于发放项目管理人员交通费补助、加班费、评审费等,被审计查出后,立即进行了整改,先后3 次共退回违规发放给个人补助款项计5.7 万元。

有的项目管理不严格,工程存在偷工减料现象,造成建设成本不真实;
有的项目成为“烂尾”工程,工程建设款项长期挂在往来账款中,未及时进行清理;
有的项目甚至超付工程款,如×部门一个新建项目,超付了工程款约100 万元,被审计发现后及时追回了超付款项,并且相关人员被纪检监察部门处以记过处分。

5.虚列财政支出情况。

有的单位为了不让年末结余的财政资金退回国库,虚开发票,提前报账。如审计发现某单位12 月份发生的“印刷费”、“专项业务费”等费用的金额,明显高于通常的月份,经过进一步调查核实,原来是虚开发票,实质上是将财政资金提前列支。

6.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

有些单位领导对往来款项核算及清理工作不够重视,加之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只记账不理财,特别是在财务人员更换频繁的情况下,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脱节,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现象,对于不是自己经手的往来款项,不闻不问,时间一长,便形成了“呆死帐”。有的虽然仍记“暂付款”或“其他应收款”,实质上支出费用已经发生,如借款,出差已经结束,相关人员未及时报账,剩余款项未清缴退回;
如一些预付款项,实际支出项目已经完成,只是财务人员未及时催相关人员办理结算手续,而长期挂在往来款项中。另外,有的单位存在用往来款项平衡决算或调节收支结余,造成虚列往来款现象。

7.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到位。

有的单位对于购置采购目录中有的但未达到采购限额的采购项目,没有履行与网上商城比价手续,以高于网上商城的价格从商家购买;
有的单位对于达到采购限额以上的采购项目或招标工程,未及时履行询价或招投标手续,或者虽然办理采购手续,但是实质上存在人情因素,部分采购环节监管不到位。有的单位在编制预算的时候没有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编制政府采购的预算项目。

8.代管资金管理不规范。

审计中还发现,××学校对收取的代管资金,如食堂伙食费、学生校服费等费用,超标准提取管理费,用于不合理或违规支出,甚至发现有些代管资金并未入学校的账务,而是由学校后勤非专业会计人员代管,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对上述审计发现的问题,现从一名长期从事基层财务工作者的角度,试图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找出其存在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防微杜渐,确保以后各部门、各单位更加有效提高财政资金合理使用和监管。

1.有些单位主要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财务监管能力不足,责任没有落到实处。缺乏“当家就要理财”的思想,甘当“老好人”,工作得过且过,对于如何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

2.有些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自身缺乏学习意识,缺乏与相关部门、上下级或内部科室相关人员及时沟通交流。“虽在其位,不谋其政”,业务水平有待近一步提高,遇到问题不愿意向其他单位财务人员请教学习,账务处理只图省事,工作简单化,尤其是对新会计准则和账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学习不够,把握不准。

3.有些单位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机制。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确,没有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管理制度;
甚至有些单位没有设立单独的会计岗位,会计工作由办公室非专业人员兼任,而且更换较为频繁。

4.财政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单位的财务工作监管力度亦有待加强。财政部门是本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实施主体、监督主体,若监管中留有“死角”,就有可能滋生腐败,监管力度不足就容易发生风险。

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为了保证财政资金使用更加规范、高效,监管机制更加科学、完善,避免发生问题风险,现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政策法规落实。

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经常加强政策法规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站位,真抓实干。面对日新月异发展的新时期,国家方针政策法规制度都在不断的修订完善,并且出台了相关实施的细则和管理办法,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没有金刚钻,干不了瓷器活。”只有吃透政策的精神,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在财政资金核算与监管方面,才能更加规范报批、审核等程序、做到严格把关,保证财务数据的质量,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

2.建立纠错机制,进一步强化审计问题整改。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相关单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分析查找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认真制定整改方案,逐一落实整改,已经整改的问题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杜绝再犯;
对预定时间内没有整改到位的问题,要明确整改时间表、线路图,审计部门要加强跟踪监督,适时开展“回头看”;
对整改不到位的,建立审计整改约谈、问责追究机制。

3.立足长效管控,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相关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内部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严格实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具体操作管理流程,督促相关人员强化遵纪守法意识,提升财经法规制度执行力,认真履职尽责。通过加强督促、督查、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科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

4.着眼用管融合,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

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要树立“使用者即是管理者”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借助“资产云”等平台强化对国有资产动态监管,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文件要求,完善资产产权确认、使用、处置等方面的规定,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对于蓄意隐匿违规操作行为,及时予以通报,加大问责追责力度。

5.形成监督合力,进一步强化常规财政监督检查。

要高度重视财政、纪检、巡察、审计等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作用的发挥,努力形成监督合力。财政部门更要强化对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岗位轮换、内部控制管理、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开展常规检查,紧紧抓住部门预决算编制及执行、财务岗位设置管理、部门监管责任、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内控制度建立和政府采购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重点环节审批的管控。同时,对检查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要进行通报警示,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督促相关人员吸取教训,积累经验,真正的守好、用好财政资金这个“钱袋子”。

6.严格选人用人,建设一支有能力、高素质、德才兼备的财政财务管理队伍。

财政资金监管责任重大,要按照“德才兼备,德字为先”的原则,选好、用好财政管理干部和会计人员。同时,财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单位财务主管人员、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和考核检查,促进财政财务方面新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与有效执行,提高全体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财政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应当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工作认真、坚持原则的工作理念,树立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不断掌握新知识、高科技、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理财能力、综合财务分析能力、政策理解把握能力,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位高素质、专业化的财政资金管理能手、高手,为领导干部作出正确的决策判断和优质高效的管理水平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审计监督为财政资金的科学分配、高效运行、合理使用起到良好的保驾护航作用,通过发现问题,促进整改,推动被审计单位和财政部门不断提高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客观分析,并提出了六条相关建议,为基层财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财务人员部门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现代企业(2022年5期)2022-05-31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经营者(2020年20期)2020-11-23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今日财富(2020年2期)2020-01-30重庆新增财政资金撬动研发投入科学导报(2019年15期)2019-09-23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廉政瞭望(2019年4期)2019-05-27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知识文库(2018年14期)2018-05-14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中国经贸(2017年21期)2017-11-14好老板领导文萃(2016年20期)2016-10-26关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探讨中国总会计师(2016年5期)2016-07-04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新理财·政府理财(2013年10期)201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