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临床鉴别诊断中D-二聚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以胸痛为主要症状表现的疑似AD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综合检查明确诊断,13例为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29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10例为主动脉夹层(dissection of aorta,AD),对比3类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AD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最高,APE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次之,ACS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最低,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D-二聚体浓度能有效排除ACS,在APE和AD的鉴别诊断中也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D-二聚体浓度;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8.23..02

AD是心血管系统危重症的一种,以胸痛为最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具有突发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如不实施治疗,约65%~73%的患者将于2周内死亡,本病患者院外5年及10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不足80%和40%,院内存活的急性夹层患者的10年生存率30%~60%,20年生存率为30%,因此,准确诊断是及时治疗、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而APE以及ACS,同样以胸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临床诊断时,易发生误诊,导致延误正常治疗或治疗不当,威胁患者健康与安全[1]。因此,临床十分重视AD的鉴别诊断。本研究就D-二聚体浓度测定在AD的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以胸痛為主要症状表现的疑似AD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PE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35~57岁,平均(48.11±1.03)岁;ACS患者29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36~60岁,平均(48.52±1.15)岁;AD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5~60岁,平均(48.26±1.09)岁。对3类疾病的所有患者进行D-二聚体浓度测定并予以比较。所有患者发病至入院接受诊疗时间在8 h之内,均经过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及心肌酶谱综合检查确诊,排除壁间血肿、肝肾功能异常或者假性动脉瘤患者,排除近半年内明确诊断患有相关疾病者,排除病历资料不全者,所有患者无相关检查禁忌症,既往无血液病病史或家族史,无凝血功能异常。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相关证明文件公开签署。

1.2 方法

D-二聚体浓度测定方法:应用胶乳免疫比浊法进行患者D-二聚体浓度的测定。采集患者静脉血样3 mL,使用枸缘酸钠抗凝剂(四川南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8912)进行抗凝血处理(1:9),在3000 r/min转速下进行10 min的离心处理,分离血浆。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生产,京药监械(准)字2013第2400639号),配套使用D-二聚体测定试剂盒(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京药监械(准)字2013第2400997号),检测相关操作步骤及设备试剂的设定等,均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3类疾病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足疗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测定结果显示,AD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APE患者D-二聚体浓度>ACS患者D-二聚体浓度,两组对比,3类疾病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AD属于心血管系统危重症的一种,即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后,主动脉腔内的血液自撕裂处流入主动脉中膜并致使其分离后,血流沿着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最终形成主动脉壁真腔与假腔相分离的情况。胸痛为AD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伴随血压升高等,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实现有效救治。但是,AD虽发病率低,但是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及早诊断并根据病情选择适宜救治方案,在挽救患者生命,提升存活率上,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进行AD诊断的方式较多,心电图、CT、MRI及主动脉造影术等均为常用手段,其中,以主动脉造影术检查为诊断“金标准”。而AD的症状表现与APE和ACS比较接近,但治疗方法却有所出入,因此,临床也十分重视AD的鉴别诊断。临床研究表明AD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会明显升高,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本研究就52例疑似AD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差异进行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ACS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与AD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差异十分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有效排除ACS;而对比AD患者与APE患者,D-二聚体浓度差异则不那么明显,虽然本研究中结果显示,就整体检测值而言,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就个别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测量值来看,这两种疾病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可能比较接近,甚至部分APE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高于AD患者,这与王青雷的相关研究中的部分结论相一致[2],因此,在进行AD和APE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应同时综合考虑患者APE的风险性,若仍不能确诊,则可借助Wells评分等方式辅助鉴定[3]。而周永年等人的研究则对夹层发生不同部位的AD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进行研究,研究证实Stanford B组AD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相对低[4],考虑本研究结果与此有关。

综上所述,D-二聚体浓度检测在AD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能明确排除ACS,而在APE患者的鉴别诊断中,也具有一定价值,但是应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必要时行其他辅助检查。

参考文献

[1]郑 野,张凯华.D二聚体对于主动脉夹层的鉴别诊断意义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112.

[2]王青雷.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58-59.

[3]张 林,李 博,张 晨,等.D-二聚体和Wells评分在主动脉夹层和急性肺栓塞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2017,37(3):596-598.

[4]周永年,郭继强,郭灿灿,等.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6):875-876.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