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高敏肌钙蛋白、B型脑尿钠肽及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高敏肌钙蛋白、B型脑尿钠肽及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危險分层的不同将其分为高危组与低危组,各1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患者的各指标数值。结果 观察组各指标数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各指标数值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B型脑尿钠肽阳性率均更高(P<0.05)。结论 将血清高敏肌钙蛋白、B型脑尿钠肽及D-二聚体应用到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中,可有效提高疾病检出率,区分危险分层,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敏肌钙蛋白;B型脑尿钠肽;D-二聚体;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

【中图分类号】R56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7..02

急性肺栓塞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发的疾病。发病后,如未及时治疗,患者死亡率较高。有研究指出[1],血清高敏肌钙蛋白、B型脑尿钠肽及D-二聚体,为参与急性肺栓塞的主要标志物质,可将其应用到疾病的诊断及危险分层中。本文以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样本,评估了不同指标在急性肺栓塞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危险分层的不同将其分为高危组与低危组,各18例。其中,高危组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52.29±3.6)岁;低危组男7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50±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采集静脉血2~3 mL,经离心(离心速度:4000 r/min;离心时间:5 min)处理后,使用ARCHITECT i4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美国雅培)以及配套的高敏肌钙蛋白(hs-cTnI)、B型脑尿钠肽(BNP)测定试剂盒检测hs-cTnI和BNP。使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法国STAGO)及其配套D-二聚体(D-Dimer)测定试剂盒检测D-Dimer,记录各组检测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各组患者各项检验结果的对比情况,观察组(高危、低危)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危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四肢发冷、抽搐为主。发病后,患者常可见右心功能衰竭现象。如未及时治疗,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心脏停搏并迅速死亡。目前,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以心动图联合血压诊断为主。但受患者体质等因素的影响,疾病检出率低。血清高敏肌钙蛋白与B型脑尿钠肽,为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与右心功能有关。上述两项指标升高,提示患者心肌损伤加重。D-二聚体为临床评估血栓性疾病的主要标志物,在肺栓塞的诊断中,同样具有参考价值。本文研究发现,肺栓塞患者hs-cTnI、BNP、D-Dimer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急性肺栓塞高危组患者与低危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危险分层,与各项指标数值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观察发现,两组各项指标阳性率与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指标相比,高低危组患者的B型脑尿钠肽阳性率均更高(P<0.05),说明单独的BNP应用价值较高[2],若联合检测上述指标诊断疾病,检出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将血清高敏肌钙蛋白、B型脑尿钠肽及D-二聚体应用到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中,可有效提高疾病检出率,区分危险分层,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钱森林,李 艳.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08):901-904.

[2]陈 卓,何海艳,丁文彬,等.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前后血清ET-1和BN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14,18(03):2159-2161.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