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港在湖南水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hy/zghy201201/zghy20120109-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hy/zghy201201/zghy20120109-2-l.jpg
  长沙港为中国悠久的内河港口之一。秦汉时长沙就有楼船,三国东吴在此驻有舟师;唐朝,湖南漕粮集中在长沙发运;长沙港“南联海域,北达中原”。随着现代化的长沙新港在湘江长沙东岸建成,长沙港一直没有千吨级泊位的历史为之改写,千年长沙老港变新港。“城以港兴,港以城旺”。今日的长沙新港在湖南交通水运建设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沙港在湖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1、港区具有通江达海,物流全球的地位优势
  湘江与长江“黄金水道”相连接,长沙至上海水路全程1540公里,具有通江达海,物流全球的地位优势。
  核心港区地理优势。长沙新港定位为省级商品集散地、中转配送地、货源辐射地和消费中心,地处我国东西部的结合点,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后方,是促进西部大开发的物流通道,处在中部地区的核心位置,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东西部物资对流中转的结合部,在湖南省扩大开放和外向型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核心港经济腹地优势。长沙是湖南省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长沙新港特别是霞凝新港区所处地理位置具有区位优势和立体交通优势,及深水泊位优势,所以经济腹地具有较大的覆盖面。其腹地可分为:①直接经济腹地。依托长株潭经济圈,包括长沙六区四县(市)和株洲、湘潭。该地区近年来本土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外向型企业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在工业方面,通过战略性调整和改组,长沙市一批颇具实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如远大空调、长风猎豹、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其综合实力都已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这些“一头在外”或“两头在外”型企业的发展大大刺激了港口吞吐量的增长,是长沙港发展需要重点服务的目标客户群,集装箱运输发展较快。②间接经济腹地。主要是全省及以上海港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如湖南娄底的涟源钢铁、湘潭钢铁每年均拥有大量矿石的进口和卷钢板的出口,而近几年成倍增长的进出口量受到铁路“瓶颈”的制约,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运输渠道,水路运输因成本低、运量大。而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近几年来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迅速,本地特色农产品如湘阴藠头等已多年走出国门销往日韩。此外,浏阳、醴陵的烟花鞭炮也是外贸出口大户,年出口量达到1万TEU以上;长江沿线进港的豆粕等饲料40万吨左右,2011年钢材板料明显增加。
  2、港口战略经营与宏观长远发展优势
  实践证明,吸引上海“长江战略”延伸,凸现集装箱吞吐量递增,是港口自身发展的战略经营;湘江航道提升,是政府为航运与港口提供宏观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加强湘沪两港互利合作,发展集装箱经营的优势。2004年6月20日,由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港集箱(澳门)有限公司三方合资1.7亿元,组建湖南省第一个港口中外合资企业—长沙集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经营港口集装箱码头业务。现巳发展到7条国际集装箱内支运输线,开辟韩国、日本、美西、欧洲、澳洲、非洲、南美东、地中海等数十条国际航线;每周有进出口国际集装箱航班40多个,货物通过湘江入长江经上海港口中转运往世界各基本港,形成了通江达海,物流全球的水路网络体系优势,承担着长沙及湘中地区60%以上的内支线集装箱装卸任务。凭借长沙至上海港全程1540公里的这条“黄金水道”,货物从长沙新港装船启运上海,然后转海运到世界各地,进出口“一条龙”。今日的长沙新港是真正意义上的通江达海、物流全球。长沙港与上海港合作经营集装箱装卸业务以来,集装箱吞吐量逐年递增,2009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及遭遇湘江罕见枯水影响,仍突破10万标箱。集装箱年吞吐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迈上内河支线港口领先地位。
  湘江通航能力提升,港口发展潜在优势。2011年初,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后, “十二五”湖南交通迎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五年计划投入总规模约4500亿元。其中投资145亿元,重点推进湘江、沅水、澧水大通道和岳阳、长沙等7个重要港口建设,开工建设岳阳城陵矶综合枢纽;投资20亿元,加快推进内河水运建设。同年10月,湘江2000吨级航道建设一期工程(株洲至城陵矶)建设项目——湘江营田以下至城陵矶81Km航道整治工程动工, 2012年10月, 株洲至城陵矶提升到2000吨级船舶通行,给湘江水路物流带来新的发展条件,为港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长沙港在引领周边物流发展中具有重要功能
  1、助推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
  2009年8月10日,位于长沙新港东千米的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同时,长沙海关驻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办事处正式揭牌。历经4年建设和筹备的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正式运营,成为中部首批、湖南唯一的保税物流中心。并在中部地区率先推出“区港联动”监管模式,对进出金霞保税物流中心的货物实行“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直通式作业流程,实现保税物流中心与长沙新港、机场空港以及铁路、公路口岸、沿海港口的联动发展,将关区港口功能延伸至保税物流中心,实现区港之间的无缝对接和货物的快捷流转,从而有效降低通关成本,提高监管效能,优化监管服务。这标志着湖南外向型经济发展史上再添一个新的里程碑。
  2、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大亨纷纷入驻
  长沙新港建成,凸现现代物流公共平台优势,大型物流企业在此抢滩长沙城北“桥头堡 ”。2008年5月9日,湖南最大的生产资料工业物流项目 ——恩瑞国际物流中心动工,该中心一期占地面积10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建设大宗工业生产资料及工业原材料专业仓储物流基地,加工、包装、分拣配送中心和全省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建成后涵盖金属材料、化工、纸业、住宅建材、机电产品等专业市场,计划实现年货物吞吐量300万吨(远期500万吨),年现货交易额150亿元(远期300亿元),预计安置从业人员万人以上。经测算,建成后的恩瑞国际物流中心可有效节约企业年物流成本数亿元以上,对提升湖南工业化水平、建设“两型社会”、增强企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有湖南联创、湖南湘之杰、畅通物流等10多家大型进出口物流企业的集装箱通过港口发往世界各基本港口。
  3、长沙新港建设加快了临港经济的发展
  一艘1000多吨的运砂船,随着自卸的皮带机传输,不到3小时,船上砂石全部传输送到离岸200多米远的砂石场上;陆域搅拌场相配套的近100台混凝土搅拌车,根据客户需要,直接送到周边数十公里的建设工地。这是长沙新港散装货物起卸生产线和后方堆场搅拌输送的运营场景,该经营项目被称为“流动加工厂”。随着散装起卸生产线的投产运行,改变了长沙新港只有集装箱、件杂货码头的现状,弥补无颗粒、粉状物散装货物起卸专用码头的不足,有利于增加港口货物起卸量,仅2008年起卸煤炭、砂石160多万吨,陆域搅拌输送混凝土70万立方。2008年,国有长沙金港码头有限公司与全国民营500强之一的兆山新星集团公司合股经营的项目。为满足城市建设市场的需要,发展临港经济提供了物流条件。2009年起卸煤炭、砂石160多万吨,陆域搅拌输送混凝土80多万立方。2011年达170多万吨。
  长沙港在特殊环境下发挥着应急的积极作用
  长沙新港具有平战结合的优势,在湘江低枯水位,冰冻自然灾害等特殊环境下港口应急方面,发挥着铁路、公路货物运输不可替代的畅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