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0月间入我院妇科进行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肺栓塞2例,深静脉血栓3例,分析其发生机制和治疗。结果5例患者均在治疗后顺利痊愈,其中1例肺栓塞患者在专心内科治疗后痊愈,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妇科肿瘤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合并症、术后卧床、麻醉和血流因素等由密切关系,要加强研究,做好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血栓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发生机制;肿瘤手术;治疗

血栓性疾病使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经常发生的一种临床并发症,主要以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为主,妇科患者股静脉和髂静脉受累现象最为严重,会导致其下肢肿胀和疼痛等,栓子脱落还会引发栓塞造成猝死,因此,加强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栓性疾病发生和治疗的临床分析,对于提升其生存质量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1]。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0月间入我院妇科进行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临床报告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0月间入我院妇科进行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刑肿瘤患者91例,恶性肿瘤患者59例,年龄23-78岁,平均(49.2±3.9)岁,术后发生血栓形成疾病患者共4例,比例为2.67%,其中发生肺栓塞2例,深静脉血栓3例,5例患者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2.3±2.6)岁,其中恶性肿瘤患者4例,主要为卵巢癌、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为主;良性肿瘤患者1例为子宫肌瘤。患者合并症情况:其中卵巢癌患者伴有下肢静脉曲张;宫颈癌患者有轻度贫血和高血压;子宫内膜癌患者有肥胖症合并高血压,其中1例还伴有糖尿病;子宫肌瘤患者有冠心病。

5例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经腹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宫颈癌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淋巴切除术,卵巢癌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大网膜+阑尾切除术+淋巴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术;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为1-5小时,平均手术时间(1.9±0.5)小时[2]。

1.2症状与治疗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发生时间为术后1-2周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术后患者一侧下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常伴有发热感,血栓部位不痛,沿血管走行可触及索状物,远端肢体皮温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血栓延至下腔静脉时,则双下肢、臀部及会阴均明显水肿。3例患者中1例为右肢,2例为左肢。患者可见明显的Homans征(直腿伸踝试验)与Neuhof征,应用彩色多普色超声检查时确定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主要以咳血、呼吸困难、胸痛三联征为主,2例患者心率均>100次/分,呼吸>20次/分,颈部静脉充盈波动,应用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深静脉增宽,透声差,腔内无血流信号。

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以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祛聚治疗为主,抗凝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注意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疗程为1周左右,症状较重4-5周;溶栓治疗采用尿激酶10万IU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注意监测纤维蛋白原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疗程3-7d。祛聚治疗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阿司匹林及潘生丁口服辅助治疗[3]。手术采用静脉血栓取除术,症状较重、明显肿胀、疼痛重者实施手术取出血栓,在发病2-3天内进行,术后应用抗凝血疗法。

2结果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5例患者均在治疗后顺利痊愈,其中1例肺栓塞患者在专心内科治疗后痊愈,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是妇科术后较严重并发症,可引起血栓后综合征和肺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血流改变、血液凝固性改变和血管壁损伤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主要机制。

血流改变:由于盆腔静脉密集,静脉壁薄,缺少四肢静脉所具有的筋膜外鞘,加之膀胱、生殖器官、直肠三个系统静脉丛彼此相通,故易使盆腔瘀血、血流缓慢;肿瘤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静养,会致使下肢静脉受压,血流缓慢瘀滞,促进血栓形成。血液凝固性改变:复杂的妇科肿瘤手术如肿瘤细胞减灭术、宫颈癌根治术等,手术持续时间长,有时甚至伴有盆腔血管的损伤,使血小板黏聚力增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手术可引起血小板凝集而释放凝血活酶,术中大量失液、失血,血液粘稠度增加,使血凝倾向增强;术后禁食、禁水,导致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均可使血栓形成风险增高[4]。血管壁损伤:长期卧床等会导致患者下肢静脉内压增高,使血管内皮发生微撕裂;肿瘤本身组织坏死后产生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活酶促使血栓形成;麻醉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均易引起血管内膜受损,促使血栓形成;手术、感染常致静脉壁的损伤[5]。

术前合并贫血、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等均会使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危险。本次5例患者在合并症和血流情况等方面均有以上情况,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导致了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此次应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很好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临床中仍需加强研究,做好此种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综上所述,妇科肿瘤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合并症、术后卧床、麻醉和血流因素等有密切关系,要加强研究,做好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钟刚,许嵩,班自芹.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性疾病27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9):680-682.

[2]郑燕芳.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性疾病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26):85-86.

[3]张云,余艳.妇科肿瘤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20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6):683-685.

[4]王永辉.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26例分析[J]临床医学,2011(10):78-79.

[5]王慧芬,付秀虹,徐静,等.妇科肿瘤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7例分析[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6):55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