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60例行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总结治疗和预防经验。结果术中肺栓塞昏迷1例,占1.67%;术后行翻修手术2例,占3.33%;术后感染1例,占1.67%,术后脱位1例,占1.67%,术后深静脉血栓2例,占3.33%,后经对症治疗,均顺利出院。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术中要精细操作,术后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5(a)-0047-02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能够达到解除髋部疼痛的目的,保持关节稳定,调节双下肢长度和关节活动好等治疗目的,由于手术创伤比较大,关节恢复较慢,因此,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我院对行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治疗报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60例行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8例,女新22例,年龄在39~86岁之间,平均年龄(58.9±3.4)岁,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3例,强直性脊柱炎9例,髋关节发育不良5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

1.2方法

患者手术均采用手术外侧入路,假体髋臼均采用生物型或者骨水泥固定,术后随访3~24个月,患者观察项目:临床疗效采用HARRIS髋评分系统,分为优、良、一般、差,记录患者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中重点观察患者的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松动、假体移位等情况的发生,股骨假体移位稳定性评估:患者术后6周X线前后位和侧位摄片,作为研究基准,以随访的最后1次X线测量作为最终的股骨假体下沉的测量结果,患者下肢长度差别的测量为计算骨盆正位X线片上小转子顶点至双侧坐骨结节连线的垂直距离差。

1.3统计学分析

本组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中肺栓塞昏迷1例,占1.67%,因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出现意识障碍,经过高压氧疗后逐步恢复行走能力;术后行翻修手术2例,占3.33%,1例患者因为股骨颈骨折行管关节置换术,术后摄片发现患肢长于对侧15mm,随即行翻修手速胡,重新行股骨截骨后置入股骨柄假体,使双下肢恢复等长,另1例患者髋关节发育不良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患者髋关节在伸直旋转时极度不稳定,发现髋臼后缘残留骨赘撞击导致前脱位,治疗方法相同。术后感染1例,占1.67%,为浅表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并局部换药,患处痊愈。术后脱位1例,占1.67%,为前脱位,发生在术后3个月,在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患肢经过皮牵引4周后下地活动,后未发生脱位。术后深静脉血栓2例,占3.33%在住院期间发生,患侧髂总静脉巨大血栓形成,在DSA下放置下腔静脉滤网防止患者并发肺栓塞,后患者经过抗凝药物治疗后缓解,后经对症治疗,均顺利出院。

3讨论

3.1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随着医学的临床疗效受到肯定,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此手术方式治疗髋关节疾病,人们对此手术方式的了解也逐渐加深,促进了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但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仍然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要加强会患者的病情监护,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3.2术中肺栓塞

肺栓塞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导致患者死亡,在本组中有1例患者在术中肺栓塞昏迷,因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出现意识障碍,经过高压氧疗后逐步恢复行走能力。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在向髓腔内填塞骨水泥和插入股骨柄时,髓腔的压力会迅速升高,并导致脂肪、空气、骨髓组织进入血液循环,形成栓塞并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一般发生于股骨侧,出现栓塞。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医师和麻醉师要充分认识到呼吸循环系统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可以采用脉冲式冲洗并结合刷洗的方法。同时骨水泥枪的尖端应在抵紧髓腔后开始注入骨水泥,退枪速度不能太快,以避免骨水泥的断层出现空气残留。

3.3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关节置换的常见并发症,在本组资料中,术后深静脉血栓2例,患侧髂总静脉巨大血栓形成,在DSA下放置下腔静脉滤网防止患者并发肺栓塞,后患者经过抗凝药物治疗后缓解,在研究中发现,单侧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高,随后出现肺栓塞,也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原因,临床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患者术后抬高患肢并适当增加踝部运动,应用抗凝药物和静脉泵装置。

3.4双下肢不等长和预防措施

患者术前双下肢等长,术后在X线片上发现不同程度的延长,在本组资料中,1例患者因为股骨颈骨折行管关节置换术,术后摄片发现患肢长于对侧15mm,随即行翻修手速胡,重新行股骨截骨后置入股骨柄假体,使双下肢恢复等长。影响患者的因素主要是患者多为老年人,肌张力降低,麻醉导致肌肉松弛过度,手术医生的经验不足。这就要求医生要积累经验,在手术之前做好模板测量,在手术中比较测量,精细操作。

3.5脱位和预防措施

术后脱位1例,占1.67%,为前脱位,发生在术后3个月,在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患肢经过皮牵引4周后下地活动,后未发生脱位。脱位的高位因素包括采用后侧入,翻修术也导致患者脱位的发生,此外假体安放和患者精神错乱、定向力差也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在手术过程中要寻找原因,并及时进行纠正。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术中要精细操作,术后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宝军,何平,屈建平.保留粗隆部的普通股骨假体置换在老年粗隆部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0):1548~1550.

[2]Goldhaber SZ,Morrison RB,Diran EL,et a1.Abbreviated hospitalizationfor deep venous thmmbsis with the use of Ardeparin[J].Aeeh Inter Med,1998,158(21):2325~2328.

[3]Keating JF,Grant A,Masson M,et a1.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reduc-tion and fixation,bipolar hemiarthroplasty,and total hip arthreplasty: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meapsular hip fractures in healthy older patients[J].Bone Joint Surg(Am),2006,88(2):249~260.

[4]张韧,刘军,万利军.动力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1):48.

[5]王明才,赵谦,吴维才.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试验24例报告[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4,1(3):17~19.

[6]李明,李佩佳.全髋关节置换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5):1178~l180.

【收稿日期】 201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