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山乳业财务舞弊及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我国惠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上市公司迎来了繁荣发展的好时机。与此同时,也涌现出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内部控制薄弱等诸多问题,农业管理成为了经济管理的核心。本文以辽宁辉山乳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及其隐蔽性,以及其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最后从财务分析、内部控制角度探讨如何防范该类公司的财务舞弊。
  关键词:辉山乳业;财务舞弊;内部控制;农业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8)29 -0036-02
  一、背景情况
  作为中国乳品全产业链建设的践行者,辉山乳业拥有规模化自营牧场、大型牛群繁育基地和集中化苜蓿草种植基地的优势,是国内率先实现自营牧场供给全部奶源的大型乳制品企业。由2013年9月27日,辉山乳业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全球发行额13亿美元,其发展前景被外界所看好。到2017年3月24日,辉山乳业遭遇1小时惊险崩盘,300多亿港元的市值灰飞烟灭。并于同年5月16日,深交所出示公告:辉山乳业被调出港股通股票名单。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问题再次呈现在社会面前,经过中国银行的审计调查发现,辉山乳业大量单据造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实施细则》第九条: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表明了国家对于财务造假问题的重视,并对其实施了长久的监管。2001年2月颁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更是强调了财务舞弊问题的严重性,明确了相应的处罚条例,意在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农业上市公司作为造假的高发区域,分析其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早防范早发现早处理,对于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以辉山乳业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新浪财经发布的辉山乳业2013年~2017年的现金流量报表为数据来源,进行剖析。
  二、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1.虚减成本,虚增毛利
  不难发现,对许多农业上市公司来说,经营、采购、销售分散化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加之业务往来的过程中,多以现金支付,且农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存货数据难以具体统计的问题。所以从2014年起,辉山就通过虚假宣称牧草苜蓿大部分自供,其饲养成本较低,轻而易举地夸大利润率。在2016年,辉山乳业更是对外宣称自己的毛利率达到56%。反观同行业的蒙牛公司,同一时期内蒙牛公司仅取得33.7%的毛利率,可见其毛利率高得惊人。在IPO招股说明书中,辉山表示自主生产苜蓿牧草的成本为70美元/吨,而进口苜蓿牧草则为400美元/吨,单凭一个苜蓿自产就能给辉山乳业带来了约22%左右的利润。但实际上公司长期以来都是从第三方采购大量苜蓿,捏造了苜蓿饲料基本上自给自足是毛利润在业界领先的主要驱动力的谎言。
  2.高估资产,夸大规模
  从浑水出示的报告中得知,在2014年~2016年,辉山乳业建设的32家养殖场中每个养殖场的建设费用大约为8900万元,总额达30亿元。但是,将此费用与高级牧场的实际建设成本予以比较,便可得知,事实上辉山乳业每个牧场建设成本的预算应在3500万元到6000万元之间。由此得来,这32个养殖场建设费用的夸大程度在8.9亿元到16亿元之间。更甚者,在2017年3月中国银行审计调查发现,辉山乳业大量单据造假。而辉山乳业如此操作是为了掩盖收入中造假的行为,用以支撑公司损益表的数据。农业上市公司多以生物性资产为主,许多农业上市公司正是利用这一个特性,肆无忌惮地谎报资产,把自己的企业“捧”上业界前列,然而通过单据造假捏造出来的繁华,只是昙花一现罢了。而辉山乳业高估生物资产以夸大资产规模,也正是钻了难以核查的空子。
  3.隐藏重大事项
  根据分析,在2014年期间,公司董事会主席杨凯挪用公司资金建设牧场。并在建成之后,将拥有四个牧场的子公司转让给了自己,但这一会计事件并未出现在2015年辉山乳业的会计财报的处置事项中。于是,作为实际控制人的杨凯成功地将公司资产转移到了自己的账上,然而未披露的资产转让带给辉山乳业的却是超过1.5亿元的损失。
  三、内部控制环节薄弱
  1.内部环境分析
  从道德上看,不法分子诚信缺失,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财务舞弊,欺诈消费者蒙蔽投资者,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损失。从人力资源政策上看,企业对高层的履职审核不严,董事长杨凯才得以挪用公司财产。从治理结构上看,辉山的财务结构不合理,不仅有很多虚报虚增财产,而且公司转让出的财产也并未公示。从内部审计环境看,辉山审计环境不合格,企业高层频繁利用会计数据造假舞弊掩盖真实经营状况,企业诚信和社会道德遭到了破坏,内部审计环境相当恶劣。
  2.风险评估分析
  在内部风险方面,2017年辉山乳业的债务约达160亿元,并且背负着过高的杠杆率,其股权价值已经接近于零,自身处于破产的边缘。根据浑水的调查发现,辉山乳业有着约为70%的债务要在一年内偿还,然而自身还有大量未完工的牧场。辉山乳业为了缓冲资金紧张的局势,与浙江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进行合作,发行了期限为183天的、利率为7.2%的理财产品,以此来获取短期高息融资。但是在2016年初,辉山乳业却投资了8.45亿元的理财产品,仅获取3.2%~3.8%的低额利息。由此可见,在外背负的债务利息7.2%是对内收取利息3.8%的近乎两倍,这诡异行为背后的缘由是辉山乳业的确背负着巨大的财务压力,且违约风险很高。此外,辉山乳业多次实施了融资租赁对策,这种售后租回的租赁方式大大抬高了公司的财务杠杆。伴随着大量的辉山乳业股票被香港交易所中央结算系统质押,也证实了股东单位的债务在飙升。
  在外部风险方面,辉山乳业号称是自产自足的牧草,大量数据表明辉山乳业其实是从一家名为Anderson Hay&Grain的公司大量进购苜蓿草,这就不可避免要和其他公司竞争草源,其中为了降低成本弱化了草源的质量控制,加大了经营风险。面对內外风险的双重压力,辉山却没有对应的风险预警机制,但是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活动的基本保障,可以使企业在风险决策时减少致命失误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