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科技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通过对我国科技馆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总结与分析,提出对于科技馆建设的创新的几点思考——科技馆建设的创新可以从功能设置、建筑造型和结构、展示理念和形式、人才合理配置等方面着手进行整体设计策划,力求做到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各有千秋,同时又能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科技馆建设 现状 创新

中图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80-03

科技馆是以科普展览为主要手段的科普设施,建筑物是躯壳、展品和各类科普活动是它的灵魂。近几年来,科技馆作为实施科教兴国的基础设施,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公众接受科普教育的活动场所,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进入2l世纪以后,全国科技馆的建设形成了新的高潮。随着人们对科技馆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建设理念的不断提升,科技馆的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全国各地陆续建设的各种规模的科技馆,为科普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科技馆本身也逐渐形成了特有观念、方法、逻辑和手段等,换句话说,科技馆这种源于西方文明的事物在与中国具体科普活动相结合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文化——科技馆文化。

1、我国科技馆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以科技馆名义建成的各种设施已有近400座,这些科技馆大多数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1.1 政府对科技馆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随经济发展日渐增强

科技馆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国内各级政府的认同,这是国内科技馆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各级政府对科技馆建设的投入和支持越来越大。近年来,上海投资近20元建设了上海科技馆一期和二期,广东省东莞市投资3亿元建设了东莞市科学博物馆,广东省政府投资约19亿元建成广东科学中心;中国科技馆3期、重庆科技馆、浙江科技馆等也于2009年建成开放等。此外,国内一些地方已建科技馆如山东、四川、贵州、广西、山西等都纷纷投入经费进行了重建或改造,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宁夏、甘肃、新疆等也建成了规模不等的科技馆。

1.2 全国性的促进科技馆发展的机构对科技馆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科协、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等全国性促进科技馆发展机构先后出台了有关促进科技馆发展的政策,制定了科技馆建设标准,组织科技馆理论研究,并定期组织举办全国性科技馆网协作会议、科普展品博览会、科技馆馆长论坛等,对促进我国科技馆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1.3 科技馆的建设逐步趋向标准化,并力求特色化

现在,许多新建成的科技馆从筹建开始就大都遵循参照《科技馆建设标准》展厅面积、配套设施等进行科学的规划的原则。在规划时,还力求打造地方特色,突出个性。

1.4 科技馆建设速度呈日渐加快趋势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科技馆都是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建设。由于资金来源有保障,且大多数科技馆依赖国内现有展品和展项,给快速建馆提供了条件。与国外建设科技馆需要好几年时间相比,国内科技馆建设周期一般只需要一年多,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尽管国内所建科技馆或多或少存在展品相互雷同的问题,但建馆的速度快可以使科技馆得以迅速发挥作用,从而使科普得到快速传播。

1.5 建成后的大小科技馆发展情况出现两极分化。差距日益加大

虽然随着政府对科技馆事业的日益重视,中国的科技馆事业在近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科技馆发展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呈现出一些大型科技馆发展蓬勃,但许多中小型科技馆却存在场地被挪用情况严重,展厅面积不达标,人流量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科技馆的科普功能无法有效体现,达到建设初期的预期效果。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1.5.1 科普经费缺乏保障

《科技馆建设标准》编制组在编制标准过程中,对国内众多不同规模的科技馆运行经费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大多数科技馆普遍反映经费不足,有些馆甚至已经到了难以维持的状况,这是导致科技馆的观众人数逐年下降、科普教育功能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国内科技馆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科技馆建成后,用于科技馆日常运行的科普经费的缺乏给科普工作造成很大困难。科技馆需要大量的运行和维护经费,就科普而言,科普展品的更新和日常维护需要很大的投入,更新一次,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这些经费是无法完全靠科技馆自身创收实现的。除此之外,科技馆场馆的日常维护、水电支出、物业管理等,也需要经费。由于经费缺乏,一些科技馆将场地用于经营,严重影响了科普业务的开展。长期的经费不足,制约了科普项目的更新、引进和开发,而科普项目日趋老化、落后,档次不高,吸引力不强,又导致观众数量减少,影响了科技馆的形象。更可能因此导致政府对科技馆投入的减少。

1.5.2 科普资源相对缺乏

国外的科技馆很注重展品研发与科技馆展品的及时更新。而国内除了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等少数几个实力雄厚的大馆外,许多科技馆都没有高水平的展品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展品的研发能力。而建设过程中过多注重成本因素,使很多展品的制作都采取最低价中标的采购模式,这些展品往往是一些从事科普展品开发的私营企业制作,这些企业要么研发实力薄弱,缺乏创新,不注重所制作展品的原创性;要么为了减低制作成本,不愿将更多资金投入新品的研发。重复的模仿与克隆导致许多科技馆的展品雷同,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科普资源的缺乏,使科技馆很难找到科普质量高的展品,展品的更新也无法保障,新馆效应一过,观众人数就很难持续保证。

2、对科技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科技馆建设的创新可以从功能设置、建筑造型和结构、展示理念和形式等多方面着手。创新可以是单个方面或多个方面,依靠地方特点创新最能保持特色,这样的创新也最能吸引游客而扩展休闲旅游功能。

2.1 科技馆功能的创新

科技馆主要功能无疑是科学普及教育,但从国内科技馆目前的运营效果看,其功能的扩展远远超出主要功能的范围。在科技馆建设规划时,对于科技馆的建设定位,除了科普教育基地的定位外,还可以是学校第二课堂、旅游热点、公民培训教育基地、先进科技技术推广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居民休闲中心、会展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等。一个科技馆功能可以是其中一个或几个的组合。其中科普教育功能是必须,其它则根据地方环境或政治情况、主观部门要求、科技馆公共空间的设置和大小决定。不同的功能组合韵味完全不一样。因此,科技馆功能创新就是要根据地方政治和自然环境,利用相关设施(包括展品)和科技馆场地开展特定领域的教育和科技活动,形成与其它周边科技馆不一样的特色教育和活动品牌。

2.2 科技馆建筑创新

科技馆建筑来源有新建和旧房改造两种。大部分科技馆

是专门新建设的场馆。作为新的建设项目,就会力求标新立异,想将这个建筑造成当地的地标,这就出现了科技馆建筑创新。

我国近年新建的几个超大规模科技馆如上海科技馆、中国科技馆三期工程、广东省科学中心等,为了体现科技馆建筑的创新,都向全世界征集了建筑设计方案。在倡导人、城市与自然和谐融合的今天,建筑设计与服装设计也正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它们都是为了人类的生活而诞生,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变迁,为了人类的审美而完善。看上海世博会建筑群,错落在3.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里,成为全球的焦点。如同看一场创意时装秀一样,充满着奇思妙想,充满着概念性的惊喜。日本馆状如春蚕、英国馆形如蒲公英,看到这些大胆而新颖的建筑,想必很多参观者都会这样感慨:这些建筑未来会走进我们的生活吗?作为当代文化科技的先驱代表的世界博览会每次都能通过惊世骇俗的建筑彰显着超前的人居概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当然这些充满个性的外形创意之所以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其背后,处处都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撑。

除了外形可以创新,其实建筑结构和功能本身也可以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早已从最原始的遮风挡雨、御寒避暑的地方,发展成为能够完成人类梦想,实现更多可能性的空间,建筑的功能正在被无限延展。此外科技馆建筑的创新还可以从材料选择和建筑构件建设等结构要素着手,随着科技进步,新的建筑材料和构件技术层出不穷,使用这此新的材料和技术,可以使科技馆建筑领导当时的建筑潮流。现阶段世界公认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利用。如果在新建科技馆外墙全部采用节能材料,而内部供电基本或完全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则绝对是创新了。

2010年世博会的很多场馆都在低碳建筑上做文章,例如,西班牙馆基本采用藤条材料既环保又传统;意大利馆的“透明水泥”,在混凝土中加入玻璃质地的成分,最后呈现出不同透明度的渐变:瑞士馆,大豆纤维制成的红色幕帷,能发电,能天然降解;日本馆,外墙采用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号称“会呼吸的墙”;世界气象馆,墙体外层就像人体的皮肤,听说有防风、防雨和透气的功效。

江苏省在新能源与研究方面也有无锡尚德这样的企业。节能减排是政府高度重视的新热点,现在,尚德公司就在利用自己的先进技术建成的低碳馆中使用了这样实用型新能源供电建筑,它既是一个建筑,本身又是一件科普展品,而且是创新展品,它不仅吸引普通游客关注,新能源应用推广界人士更是趋之若骛。

2.3 科技馆展示主题的创新

大多数科技馆在展示功能设定时都会有多个展示主题,虽然现代科技已经深入到了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表面看来,展示主题可以选择的范围很广,但真正要建一个展示内容与别人不一样的科技馆,往往实际操作却很难。原因是某些科学和技术不容易用直观、通俗易懂而又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图文展板又是科技馆不太喜欢的展示形式,当然,某些主题不好表现也许只是相对于现在我们这此科技馆业内人士而言,如果发动相关科技界人士认真研究,就一定可以有所创新。天津科技馆的数学展区就是一个例子,数学那样抽象的东西可以产生吸引游客的展品,其它学科也一定能,只是愿意投入人力和财力去开发。

2.4 科技馆展示形式创新

从目前情况看,科技馆展品主要由多媒体演示型、互动参与型、原形实物或模型展示型等组成,也有很多新建科技馆大量采用沉浸式剧场。从现场效果看,互动参与型展品最受游客欢迎,因此,在一些传统的实物或模型展品的展示形式上加以改进,尽量加入互动环节,也可以使传统展品得到创新。在科技馆的建设过程中值得建设者思考和注意的是,单个或几个展品创新不能起到令整个科技馆让观众眼睛一亮的全新感觉。所以展示形式创新不要只着眼于展品局部,而是要与展厅的整体环境与布局相融合。

2.5 科技馆统筹建设规划的创新

对于一些在综合性科技馆建设时机尚不完全成熟的城市和地区,可以采用整合社会资源的创新型建馆模式,即“统一规划、分类设置、完善功能、良性循环”。统一规划,即是参照中国科协关于科技馆建设的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对科技馆建设有一个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先根据本市或本地区产业、行业特点,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建设新的或整合原有的各相关专业科技馆,同时在适宜地段预留出科技馆规划用地,待时机成熟时再建设高标准的科技馆:分类设置,即是选择现有科技含量高、基本具备科技宣传、展示教育、推广示范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分期分类设置科技馆各专业馆;完善功能,即是对初选作为各专业馆的单位按照科技馆展示、教育、宣传、培训的功能,从条件设施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良性循环,即是贴近市场规律运作,把科技馆的公益性与产业的经营性相结合,把生产、经营的过程同步为展示、教育的过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科技馆之间是互相作用的,在一个地区内,科技馆在数量和质量之间进行平衡,可以有效地进行科学知识信息传播。如果盲目地建设,使科技馆种类失去平衡,反而适得其反。尤其是传统科技馆之间的平衡问题,国家、省级与市级科技馆的竞争问题。

统筹规划,创建有序的、协调的、互补型的科技馆专业馆体系,建设和整合科技馆、专业馆是一个全新的科技馆创建模式,也是科技馆建设模式创新追求的目标。在运作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成功的做法可以参考、借鉴,只能是边实践、边研究、边实施、边探索、边完善。

2.6 注重科技馆展品与展示方式的创新

展品是科技馆开展科普展览教育的基础和依托。展品创新是科技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个科技馆的展品研发能力,代表着它的创新能力,也是它在行业中形象与地位的体现。科技馆建设中对展品配置的创新的关键还在于结合本地区与本馆的实际,将创新的重点放在突出自身优势与特色上,形成属于自己的亮点。展品教育内涵与形式设计恰当而完美的结合才是上乘之作。没有创新思维,只能是别人展品和展区设置的重新堆砌和简单组合。当前在展示总体设计和展品创新设计上,要开创思维,提倡求异思想和挖掘个性理念,张扬和探求展品和展示的个性风格。因此,要着重研究在个性化、差异化、感知化、人本化的设计理念上,推进科技馆展项与展区场景设计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完美结合。

2.7 重视科技馆人才的合理配置和培养计划

科技馆除应该有一定面积的常设展厅和临时展厅、有一定的服务区域,在展品方面拥有一定的规模,从硬件条件上基本具备一个科技馆应有的设施。还要不断提高科技馆的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素质。一个科技馆办得好与坏,不仅取决于硬件设施,软件也很重要。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任何展品都不能代替的,因此即使是展品、设施不尽人意,如果科技馆的工作人员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服务,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许多已经建成的科技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事业的兴旺发展与科技馆人才队伍缺乏的矛盾:科技馆经营与管理、展教功能的发挥、讲解辅导水平的提高、科普展览的设计、展品的研发与创新、科普活动的组织、观众市场的开拓等,都离不开人才。科技馆在筹划建设之初,就一定要把人才的合理配置和培养放在科技馆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

科普场馆(科技馆)建设是反映一个地区和城市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要把科技馆真正办成大众向往、流连忘返、各具特色的科普场所,应力戒简单克隆、模仿,切忌出现各地科技馆雷同的局面,陷入“千佛一面”的境地。克隆容易而创新难,所以,各地在建设和改造科技馆中,应不畏艰难,迎接挑战,勇于创新,有规划、有意识地从功能设置、建筑造型和结构、展示理念和形式、人才的合理配置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整体设计策划,力求做到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各有千秋,同时又能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浅谈科技馆建设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功能定位[C].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部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2005:149-151.

[2]肖明德.关于科技馆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C].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部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2005:274.

[3]张成贵.依靠社会力量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科技馆[C].中国科协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148.

[4]湖北省科协,湖北中小科技馆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J].科协论坛,2009,(03).

[5]苏丽坤,赵春英.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建馆模式,——析秦皇岛市科技馆专业馆建设的几点体会[J].科协论坛,2008(05).

[6]袁培福.浅析创新在科技馆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2008(28).

[7]陈晓洪,王志光.论科技馆创新[J].广东科技,2009,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