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区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

作为全省“三级联创”综合示范区创建单位,成都市青羊区从适应城市化发展进程、整合区域性党建资源、构建区域性党建工作格局人手,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搭建了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外来流动人员融入城市党建、参与城市建设、共享城市文明的新平台,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构建了共建共享和谐社区的新格局,增强了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

打破身份限制,创新社区党组织委员结构设置

长期以来,“社区人”和“单位人”以及“外来人”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相对分离,出现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视野不宽、渠道不多、代表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一实际,区委结合推行“两委一所”社区治理模式工作实际,围绕转变社区党组织领导方式和组织体系进行制度设计创新,创新社区党组织委员结构化设置。在工作中,采取适度增设社区党组织委员职数的方式,进行了以“专职委员+兼职委员”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党组织委员设置方式创新。社区党组织根据社区规模、党员数量和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确定委员职数,一般按5—9人设置,其中“兼职委员”按一般不低于委员职数的20%设置,一般为2—5人。

在推荐和选举方式上,打破组织关系隶属等身份限制条件,按照“不论级别高低、不转组织关系、不受户籍限制”的原则,统一规定为辖区“单位人”党员和外来流动党员可以不接转组织关系,持《党员证》或《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社区党组织选举。全区先后有165名“单位人”党员、53名农民工党员和51名社区民警当选“兼职委员”,产生了全国首名农民工党委副书记,其中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占88.4%。

推行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后,全区社区党组织班子结构单一、素质不优、代表面窄等问题得到迅速改变。全区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较换届前下降1.5岁,大专以上学历较换届前增加24.07%,社区党组织委员覆盖了社区居民、党政机关、辖区企业、流动人员、社区民警等不同利益群体。

打破条块分割,畅通基层党组织社会代言渠道

针对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履职信息难对接、工作职责难界定、委员作用难发挥等问题,区委结合社区党组织配套运行制度建设和“兼职委员”工作特点,用制度规范的形式赋予“兼职委员”参与社区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协作解决社区难题、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等职责,先后建立了服务承诺、质询罢免、社会评价等履职情况后续监督制度,积极为“兼职委员”履行职责和作用发挥对接信息需求、搭建工作舞台。在新的社区党建模式下,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成为一种制度性的工作联系,辖区单位和外来流动人员等群体和个体都理所当然地成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主体,实现由社区党组织领导方式和工作视野由社区居民向驻区单位、流动人口的拓展。

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代表功能和利益协调功能,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来自川北盐亭县的农民工杨树博当选为全国第一个农民工社区党委副书记,已成为东坡辖区3000多名建筑工友的“知心代言人”,“在成都打工七八年了,平时除了认真干活就想着别出乱子,从没想过当什么‘官’,大家选我作社区党委副书记,就是要我代表这片建筑工地的工友,把他们的意见建议和需求信息及时传达上去,为大家做实事办好事。”

整合党建资源,实现区域化党建工作互动双赢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兼职委员”智力、资源和协调等方面的优势,探索推行了“在参与中引导、在参与中双赢”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地处中心城区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推动开展了机关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组织动员驻区的70余家省、市机关和60余家区级机关就近与社区开展“结对共建”,率先在全省形成了省、市、区、街道和社区“五级联动”党建工作网络。去年以来,已有省工商局等21个单位在社区开设面向机关干部和社区群众的“联合党校课堂”,玉沙社区等7个党建示范点被部分省市区机关作为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实训基地。

推行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以来,驻区单位积极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已协助解决社区建设具体困难70余个,协调安置失业人员360人(次),募捐善款860多万元,解决实际问题31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