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

【摘要】 本文通过探讨神经内科ICU患者DVT的预防及护理后发现,护理人员与医生及康复师密切配合,对ICU患者采取营养支持和液体管理、肢体早期康复训练、机械性预防、合理药物预防、血管保护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了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神经内科ICU患者; DVT; 高危因素; 预防; 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2.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161-03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深静脉中血液无法正常凝结出现的静脉货流障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1]。文献[2]报道,ICU患者DVT的发病率为31%,远高于普通人群。神经内科ICU患者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并存多项DVT高危因素,是肺动脉血栓栓血症(PTE)和DVT的高发人群,对DVT进行积极的治疗,可以有效减少ICU患者DVT发生率。现对神经内科ICU患者发生DVT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神经内科ICU患者发生DVT的原因分析

Virchow理论认为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伤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重要因素[3]。

1.1 血液淤滞

神经内科ICU患者因自身疾病原因,常导致意识障碍、运动障碍,导致患者长期卧床,体位固定;病情危重经常要进行机械通气;为降低颅内压而取头高位;为了患者安全,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等,躁动患者的约束制动及镇静肌松药应用,使患者下肢的血液失去肌肉泵的挤压作用,造成血流緩慢,血液淤滞促进凝血。有研究显示,卧床2周的患者其血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卧床3天的患者[4]。有报道,卧床时间超过10 d,DVT发生率可达60%以上[5]。

1.2 血液高凝状态

神经内科患者为减少颅内压力,使用大量的利尿剂和脱水剂,患者血液黏滞度变大;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受限、静脉补液不足,使血容量减少,造成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双下肢静脉血栓。

1.3 血管内膜损伤

ICU患者因病情需要频繁进行诊断性抽血,反复、多次穿刺采血,使血管内膜损伤;刺激性药物长期输入也易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促使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并释放组织凝血活酶和其他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深静脉置管易形成血管内膜损伤,损伤后纤维蛋白原与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易于黏附、聚集而形成DVT。

1.4 其他危险因素

因感染因素造成的静脉血栓;高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窄,血流缓慢,血液黏滞度增高,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2 神经内科ICU患者DVT预防措施

对于DVT的治疗,关键在于预防。神经内科ICU患者并存多项DVT高危因素,是发生DVT的高风险人群。科室要定期进行DVT危险因素、预防、治疗及护理相关知识培训,使监护室全体医护人员高度重视,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理,保证各项措施有效落实,严防DVT发生。

2.1 高危患者的评估与观察

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认真观察患者下肢尤其是活动障碍肢体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的变化,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局部有无疼痛、胀感,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周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体检下肢深静脉彩超以警惕下肢DVT的形成。

2.2 静脉血液瘀滞预防

对意识障碍、运动障碍、长期卧床患者,每2~3小时翻身1次,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护理中注意抬高患肢,增加静脉回流;与康复师密切配合,进行早期肢体被动运动:每日按时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内翻、外翻、旋内、旋外运动,每天锻炼2次,每次15~20 min。进行腓肠肌按摩,一手将患者下肢抬高,另一只手有节律自下而上挤压,挤压与放松交替进行,每次持续3~5 min,每天按摩2次。严格掌握约束适应证,留置管路患者根据保护性约束评估流程,选择合适的约束方法,并动态评估患者使用约束的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约束制动。

2.3 改善血液循环

重视ICU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营养评分制定饮食方案,吞咽功能障碍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合理选择营养液以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补水量每天保持1500~2000 ml为宜。胃肠功能障碍者给予肠外营养,保证患者每日足够的液体量以防止血液浓缩。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营养供给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临床治疗成本和住院治疗时间[7]。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液体出入量,脱水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出入水量及体液平衡。保持适宜室温,防止过冷、过热等不良刺激。

2.4 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

(1)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2)集中进行静脉采血尽;(3)选择粗直血管输入强刺激性药物,七叶皂苷钠、甘露醇等强刺激性药物从深静脉置管内输入;(4)留置深静脉置管输液前抽回血、用肝素盐水冲管,输液过程中每4小时用肝素盐水冲管,输液结束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5)每班要观察穿刺部位、重力输液滴速及置管日期。

2.5 物理性预防措施

大量研究表明物理预防是最安全可靠的预防DVT形成的有效手段,适用于所有卒中患者,尤其适用于少动、制动或长期卧床的患者,并可在重症监护病房广泛开展[8]。采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还能通过增加血液纤溶系统的活性,起到清除已形成血栓的作用[9]。医护人员使用机械方法预防DVT必须接受专业培训,掌握适应证,做到正确操作,以保障患者安全及有效性[10]。

2.6 药物预防措施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低分子质量肝素。高出血风险患者首选物理方法预防DVT,一旦出血风险降低,就应考虑开始药物预防[11]。

3 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发生DVT患者,要求患者发病1~2周内绝对卧床休息,做好肢体保暖措施,膝关节避免过度伸直,膝下避免垫硬枕,膝关节屈曲10°~15°,避免过度曲髋,使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血液阻滞,缓解患肢肿胀。患肢严禁热敷、按摩,避免挤压及剧烈活动,翻身、搬动肢体时动作要轻,以防栓子脱落而造成肺栓塞。

3.2 病情观察

每班测量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测量部位为髌骨上缘上15 cm处及髌骨下缘下10 cm处,观察患肢皮肤温度、色泽、弹性及肢端动脉搏动情况,观察肿胀消退情况并记录。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以判断疗效,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若发现两侧下肢周径相差0.5 cm以上时,应及时通知医生[12]。

3.3 用药的护理

抗凝疗法或溶栓疗法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变化,及早发现颅内出血。(1)溶栓的护理:溶栓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血管穿刺,避免碰伤、磕伤;注意测血压袖带部位有无出血;溶栓后栓子松动容易脱落,患者要绝对卧床2周,避免双下肢用力的动作,禁止双下肢按摩及腹压增加,如咳嗽时腹压增大,易造成血栓脱落。(2)注射抗凝药物的护理:抗凝疗法可防止血栓的扩散和新血栓的形成。注射方法及部位:腹壁垂直皮下注射法,能够减少皮下出血,因为腹部面积大,有丰富的脂肪组织,脐周有丰富的血管网,药液易于弥散和吸收[13]。在距脐部上下5 cm,距脐部左右10 cm,避开脐周1 cm,用左手捏起腹部皮肤形成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垂直进针,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入,注射期间保持皱褶,注射完毕停留10 s再拔针。注射间距:研究证明,采用以患者脐部为中点,作十字线将腹部分成四个象限,注射时自患者的腹壁从左向右、自上而下,四个象限顺时针轮换注射,间距大于2 cm,可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注射时间:曾有人对120名患者的研究证实: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采用缓慢注射法,注射时间分别为30 s和10 s,结果显示注射时间30 s,其皮下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平均瘀斑直径减少。其依据是:缓慢注射药物时,药液在皮下产生较小的张力,避免因皮下张力过大而药液由穿刺孔溢出,所以出血发生率低。按压时间和按压力度:用棉签局部压迫3~5 min,力度以皮肤下陷1 cm为准,按压时不可揉擦,忌热敷,用整个指腹按压。目前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对于按压时间有不同的意见,也有认为不按压优于按压。排气方法:现在皮下注射的低分子肝素大多采用预罐针剂,针管内留有0.1 ml的空气。注射前不用排气,可将针头向下,将空气弹至上方,轻轻推注,推注后少量空气会随着推注将残留在针柄内的药液全部注入皮下,使药液全部注入,保证了剂量的准确。

3.4 预防肺栓塞的护理

肺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切忌按摩挤压患肢。护理上注意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甚至休克,应考虑肺栓塞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紧急支持性护理,立即生命体征监护、高流量氧气吸入,急性呼吸窘迫患者给予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输液以维持和升高血压,同时尽量安慰患者,减轻其恐惧心理,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深呼吸和剧烈咳嗽,减少搬动和翻身,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14]。如无溶栓禁忌证,立即给予溶栓联合抗凝治疗。

3.5 心理护理

患者的不良情绪往往会加重血管痉挛,也易发生血栓形成,因此应加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上要求护士要经常关心、体贴患者,耐心了解患者的心理诉求,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让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尽量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治疗的信心。

3.6 做好患者转出ICU或出院的延续性护理

对患者及家属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告知患者禁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进低盐、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饮食,多饮水,避免服用避孕药、雌激素等,以防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缓泄剂或灌肠,避免因大便困难造成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告知患者避免久坐久站、跷二郎腿、使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等[15]。坚持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遵医嘱坚持服抗凝药治疗,教会患者及家属出血的自我观察与防护,定期复查APTT等指标;教会下肢腿围测量方法及记录,定期复查,如有下肢疼痛、肿胀等不适及时复诊。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ICU患者并存多个DVT高危因素,为DVT高发人群,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这些诱因,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理,密切配合医生、康复师,给患者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611-614.

[2]罗彩远,黎艳.重症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护理分析[J].护理研究,2015,9(4):261-262.

[3] Geerts W H,Pineo Pineo G F,Heit J A,et al.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 emboliism: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Chest,2004,126(3Suppl):338s-400s.

[4]李崇娜.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J].內科,2013,8(6):645-646.

[5]潘雪梅.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进展和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7(8):10-11.

[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9):514-517.

[7]邓跃平.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2-83.

[8]马晓春.应加深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9):513.

[9]胥明梅,曲桂荣,刘虹伟,等.骨折愈合仪联合气压治疗仪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3252-3253.

[10]柳剑,李玉军.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物理预防[EB/OL].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2):90-92.

[11] Lacut K,Bressollette L,Legal G,et al.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eurology,2005,65(6):865-869.

[12]王晓娟,常红,武剑.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5):3091-3093.

[13]刘丽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探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5):166-168.

[14]王君.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8):206-207.

[15]陈芳,王雷,万磊.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2(24):3740-3741.

(收稿日期: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