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骨折患者并发肺栓塞致猝死的教训

【关键词】骨折;肺栓塞;猝死

肺栓塞是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由于阻塞的部位和范围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和复杂,故此病具有极高的漏诊率及死亡率,目前仍为医学领域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62岁,因车祸致全身多发骨折而入院。X示右上臂肱骨干骨折,右下肢股骨干骨折,骨盆骨折。入院后按医嘱给予抗炎止血扩容对症治疗,给予右上肢石膏外固定及在全麻下行右股骨干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嘱患者患肢制动,每日主动被动活动患肢。于入院二十天后,早晨医生查房活动下肢时,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纠正呼吸、循环功能,但终因发病急,病情重,抢救无效而死亡。

病例2:患者女,60岁,因车祸致右髌骨骨折而入院。入院后给予右下肢石膏外固定及抗炎对症治疗。嘱患者患肢制动,每日进行患肢主动被动活动。于4小时后,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促,紫绀,烦躁不安,立即通知医生,同时氧气吸入,给予呼吸、循环支持,最后还是抢救无效而死亡。

2护理策略

2.1进行危险因素评估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血栓栓塞相关因素分析评估,并进行宣教,是减少肺栓塞的关键[2]。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根据患者的主诉进行血栓危险因素评估,进行危险分级,向患者详细说明血栓干预治疗的重要性,说服其积极配合医生。尤其是年龄>60岁,需要制动时间过长时,护士应做好宣教,做下肢局部按摩或使用预防血栓泵,使血液流畅,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2.2对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早期识别早期护理观察和预见性评估非常重要。发现有明确的呼吸困难或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应立即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每分6-10升,持续呼吸功能监测和心电监测,抢救物品和抢救药品准备工作必须到位。护士要熟练掌握抢救仪器的使用和心肺复苏技术,熟悉心肺复苏的流程,这是抢救肺栓塞病人重要手段[3]。对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人如突发气急、胸疼、咳血、突发的晕厥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及时提醒医生。

2.3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做好评估,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保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早期监测血常规及凝血四项,从中获取信息,提早预防。鼓励患者及教会患者床上主动和被动活动,常采用3000次原则,即卧床患者每天主动活动双下肢1000次,被动活动双下肢1000次,双下肢每天按摩1000次,可以有效的避免急性肺栓塞的发生。

3体会

肺栓塞为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并发症,而深静脉血栓是继发于创伤或手术的静脉血栓性疾病,是骨科最常见的并发症。骨折导致血管损伤,创伤应急状态及随后卧床、应用固定措施等易引起静脉瘀滞,是造成血栓形成的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主要原因。随年龄的增长,肺栓塞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所以充分认识肺栓塞的各种危险因素,提高警惕性和辨别能力,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宣教,积极争取早起的干预措施,是降低肺栓塞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柳志红,主编.肺动脉栓塞[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67-168.

[2]陈笑新,金小慧.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观察和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150-151.

[3]陈悦,高雅琨.2例肺栓塞病人成功抢救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