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劳动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摘要】:建国70周年,我国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教育行业也随着中国的发展不断进步。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教育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对于劳动教育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有关劳动教育研究的情况,分阶段从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对劳动教育研究做了回顾,回眸历史是为了我国劳动教育研究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研究
  劳动教育如何产生的?缘起于建国之后,我国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大批学生只想继续升学接受教育而不想毕业接受生产劳动。而当时我国的情况是脱离不开生产劳动的,因此我国便开始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想要更好的研究劳动教育,必须对于之前的研究做一个回顾。
  一 1949年到1956年的劳动教育研究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劳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尚未成为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但是劳动教育已经作为我国贯彻“劳动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的重要内容。在当时的阶段,学术界对于劳动教育的研究是十分匮乏的,1949年到1953年五年之间,我国学术界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寥寥无几。只有一篇发表在世界知识上的《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学校——第十四金属工人工艺学校参观记》讲述了这所工艺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我国培养了劳动后备力量。从1954年开始,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这一阶段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主题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宣传介绍劳动教育和总结分享劳动教育的经验。有关宣传劳动教育的文章很多,其中代表性的有《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董纯才副部长——在中国青年报劳动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文章,董纯才副部长对进行劳动教育的原因、劳动教育的任务、如何进行劳动教育和劳动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四个方面进行了报告,并借此来呼吁大家关注劳动教育,另一类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主题为总结分享具体实施劳动教育的经验。这期间产生了很多可供大家借鉴经验的优秀文章:《结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加强进行劳动教育的初步意见》《我是怎样对一年级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我对领导教师加强劳动教育的体验》。正是有了这些经验作为参考,我国劳动教育才逐渐步入正轨。
  二 1957年到1977年的劳动教育研究
  这一时期,对于刚刚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中国,开始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与此同时,毛主席也将培养劳动者确立为当时教育的目标之一。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除了延续上一阶段有关宣传劳动教育和分享劳动经验两个方面的主题外,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主题。主要包括:针对是否应该进行劳动教育的讨论、应该在学生的哪个阶段进行劳动教育和用劳动教育来解决教育经费问题。当时为了节约国家开支、保证学生生活需要开展了勤工俭学。在当时也在学术界引发了热议,出现了很多优秀文章:《红领巾小工厂》等等。另外由于时代原因,这个时期的劳动教育研究主题更多的和阶级斗争结合起来,把劳动教育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我党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教育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必须由共产党领导”。这一阶段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采取的是思辨研究法和观察研究法。
  三 1978年到1999年的劳动教育研究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劳动教育研究基本上属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学术界带来了一股春风。对劳动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又重新开始了。这一阶段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厘清劳动教育的概念以及翻译介绍苏联有关劳动教育的作品。大部分学术作品都比较偏向于介绍国外的优秀经验。在厘清劳动教育概念这一主题里面,很多学者类似于成有信等都认为劳动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体力劳动,很多脑力劳动的范畴也应该属于劳动教育。这一阶段对于劳动教育概念的范畴界定对于以后的研究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翻译国外尤其是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的有关劳动教育的优秀作品,很多学者介绍了苏联的劳动教学和职业教学经验、劳动教育组织形式、师资安排以及考核的方式。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学术成果类似于:《苏联普通教育的几次改革》《苏联中学生的劳动教育》《苏联普通教育改革现状》等等。这一时期除了对于国外劳动教育经验的翻译和介绍外,对于国外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引进和翻译也是非常普遍的。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对于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30条原则和要求的翻译,也就是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博士论文《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诸问题》进行翻译。这一阶段有关劳动教育研究的研究方法除了采用思辨和观察之外,也加入了调查研究法,并且开始运用文献法进行研究。
  四 2000年至今的教育研究
  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也是。为了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素质教育应运而生。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了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其中就包括劳动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但是对于纲要的具体实施却成为了执行者的一大难题。并且,学术界对于劳动教育从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存在争议。此阶段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除了延续之前的对苏联劳动教育和教育家思想的译介之外,还有如下研究主题:关于劳动教育地位的研究、关于素质教育和劳动教育关系的研究和对于劳动教育与时代进步相结合的研究。
  在关于劳动地位的研究这个主题中,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学术观点大概可以分为两派,第一类认为劳动教育具有德、智、体、美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与德、智、体、美并列。代表性人物是黄济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上的关于劳动的认识和建议一文。与上述观点相反的观点是认为劳动教育仅仅是德育下层的一个小部分,虽然劳动教育十分重要,但是不可以和其他四育并列,代表性人物有瞿葆奎先生的劳动教育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答黄济教授一文。在关于素质教育和劳动教育关系的反思研究这个主题中,学者们都达成了劳动教育非常重要的共识,但是对于是否把劳动课程变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依旧存在争议。劳动和时代进步相结合这个主题的研究在最近十年愈演愈烈,出现了一些很新颖的研究主题类似于有关核心素养和劳动教育的研究、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劳动教育和师资力量开发等等。这些研究更新颖的同时也更加深化了劳动教育研究的实践取向。大大开阔了劳动教育研究的视野。
  五 展望未来的劳动教育研究
  建国70周年以来,劳动教育研究硕果累累,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此因而停滞不前,要不断前进。更应该正确认识我们的劳动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我们在未来的劳动教育研究中要强化问题意识,要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中不断出现的现实问题。解决了这些现实问题,我们的劳动教育研究才会真的更上一层楼。其次我们在进行劳动教育研究中要注重构建理论体系。有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扎实的理论定位,我们才可能更进一步的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最后我们在进行劳动教育研究中要牢牢坚守学术品质,潜心科研,敢于创新,走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独伊.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学校——第十四金属工人工艺学校参观记[J].世界知识,1951(43):20-21.
  【2】董纯才.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董纯才副部长——在中国青年报劳动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J].江蘇教育,1954(08):4-5.
  【3】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4】瞿葆奎.劳动教育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答黄济教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3):1-8.
  【5】 徐海娇,柳海民.历史之轨与时代之鉴: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回顾与省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8(03):36-41+47.
  【6】李珂,曲霞.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14(05):63-72.
  作者简介:张学莹(1996—),女,汉族,河北安国市人,学生,教育学研究生,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方向:科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