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区,钢铁之心的华丽蜕变

提到德国的“鲁尔区”,你会想到烟囱林立、灰尘满天的重工业摇篮还是莱茵河畔风光秀美的“欧洲文化首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德国鲁尔区的故事,这个曾为战后德国经济作出奇迹般巨大贡献的老工业基地百年来的兴衰沉浮。

德国鲁尔工业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第一个以工业旅游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面积达4430平方公里,人口约540万,区内包括多特蒙德、波鸿、埃森和杜伊斯堡等城市。鲁尔区拥有近200年的工业发展史,基于有利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历史条件,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化学、机械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渐成为德国能源、钢铁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和龙头区域。然而,鲁尔区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使鲁尔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主导产业衰落、工厂关闭、失业剧增,开始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危机,为了持续化发展,鲁尔工业区开始转变。

对此,德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经济政策,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变和产业转型,赋予鲁尔区新的生命力。

鲁尔工业区重生的转变措施

“修旧如初”是鲁尔区改造的灵魂

鲁尔区发展初期,缺乏对土地利用、城镇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整体规划,造成地区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区域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为了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了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作为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摒弃了对已丧失经济价值的工业基地进行大拆大建的“除锈”行动,而是尽可能地对原有工业建筑物进行精心梳理和改造留存。

全面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1968年,北威州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对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同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并改造煤钢业。这些优惠政策包括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补贴、政府收购、矿工补贴、环保资助、研究与发展补助等。此外,各级政府还通过大力改善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等措施,为鲁尔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鲁尔区将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以此来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

发挥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对产业转型的支持

鲁尔区已发展成为欧洲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外,每个大学都设有“技术转化中心”,从而形成了一个从技术到市场应用的体系。同时,政府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群体效应”,并对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予以资金补助。目前,全区有30个技术中心,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此外,鲁尔区还有多达22个博物馆和展区,分别以冶炼、机械、矿石、铁路机械、化工、化石、船舶模型等为主题。

改造后的鲁尔新区,是一个在完好保存原有景观的前提下,发展为融遗迹观赏、旅游度假、文化娱乐、科学展览、体育锻炼、培训教育、商贸购物和市民宜居等于一体的区域。

鲁尔区赋能空置厂房,将其变身为工业专题博物馆、景观公园等工业遗产旅游景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工业旅游景点有亨利钢铁厂、光税同盟、杜伊印i堡景观公园、奥伯豪森中心购物区等。

哈廷根亨利露天博物馆

始建于1854年的哈廷根亨利钢铁厂于1987年倒闭后被改建成一个露天博物馆,昔日废弃的工业设施被创意设计成了青少年的训练活动基地,导游人员是原来的厂区员工志愿者,活化了旅游区的真实感和历史感,激发了社区参与感和认同感,从而吸引了一大批的亲子家庭游客。

奥伯豪森购物娱乐综合体

奥伯豪森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结合起来,工厂废弃地上依据摩尔购物区的概念,新建了一个大型的一站式购物娱乐综合体,同时开辟了一个工业博物馆,曾被认为是“景观杀手”的高117米、直径67米的巨型储气罐则播身一变,成为了当地地标和登高点。

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原为著名的蒂森钢铁公司所在地,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1985年停产后被改造为一个以煤铁工业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昔日的厂区如今变成男女老少聚集的溜冰场,而原来存放炼钢焦煤的巨大水泥构筑物,现在被改造成了一个攀岩训练场,水泥岩壁上增设了适合不同水平的攀岩者路径,吸引了各种年龄的攀岩爱好者。因为这个场地的设立,在没有一座山的鲁尔工业区,德国攀岩协会的鲁尔分会竟然拥有了全国最多的会员。

解读鲁尔区的绝境重生

政府扶持,出台相应政策

鲁尔区的成功转型得益于区域一体化的综合整治与振兴计划这一发展战略,鲁尔区区域管理委员会KVR于1989年开始组织实施区域性综合整治与复兴计划——IBA计划。为此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投资政策,简化审批手续,以吸引外商投资。例如,为了吸引美国和全球化工企业投资,北威州政府采取了简化审批手续、提供政府资助和灵活用工等一系列措施。政府转变职能,为企业多办实事好事。

园区规划的科学性、细致性和民主性

魯尔区追求园区科学细致的规划设计以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智能化。鲁尔工业区在转型之初就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他们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络,有600公里高速公路,730公里联邦公路,3300公里乡村公路。拥有铁路线长度近10000km,年货运量超过150Mt。还有6条水运内航道,以及繁忙而高效的航空运输系统,组成了世界最完善的立体运输网络体系;包括核电在内的能源系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投资商提供了最为迅捷的信息资源。

保存工业文化,发展新兴产业

鲁尔工业区在转型改造的同时,注意保持本地区传统历史文化。当资源枯竭以后,当地政府不是简单地拆毁工厂,回填煤矿,而是政府投资,将工厂和矿山改造成为风格独特的工业博物馆,变成旅游资源,成为当地的著名风景线,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样不仅减少了拆迁所带来的工业垃圾的污染,而且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丰富的资源,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鲁尔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服务业,同时引进高校和教育机构,为区域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