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物流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摘要: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课程之间的分工与配合,是专业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民办高校物流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为切入点,结合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民办高校物流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提出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

关键词:物流学专业;物流学课程体系;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urriculum system is the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of specialized course,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specialized education concept. Whether curriculum system is reasonabl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The article which based on logistics specialized curriculum setting of the private college, combined with specific situation, analyse the idea of logistics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of private college, propose specific courses reforming plan.

Key words: logistics professional; logistics course system; teaching plan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物流行业已经成为企业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效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现代物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被称为“21世纪最具前景的行业”。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符合性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由此物流行业作为唯一的服务业行业入选十大振兴产业,可见物流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物流行业作为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物流人才的匮乏。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而与此对应的虽然目前国内已经有218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类专业,但毕业人数还不多,远远弥补不了物流行业的人才缺口。因此物流人才需求急剧升温,被列为十二类最紧缺人才。但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还处于重理论传授、轻动手能力的传统教学阶段。尤其一些应用型民办高校物流课程体系的设置仿造一表、二表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探讨适合民办高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民办高校物流学课程体系改革必要性

1.1民办高校物流学人才培养定位

民办本科院校物流学专业培养目标区别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民办高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介于教学型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物流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以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为特色。如果强调理论教学则与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学方法无差别;如果过分强调技能教学则与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点无差别。因此,民办本科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较好的职业判断力、较高的个人素质,能在配送公司、连锁经营企业、港口物流、报关报检公司、船务公司、电子商务等部门从事物流管理或物流操作的技能性应用型人才。具体到教学目标就是遵循“理论够用、技能会用、实战能用”的原则,实现“通外语、强技能、精专业、考双证”的目标,即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能够通过外语四级考试;计算机达到专业二级水平;能熟练使用操作物流常用软件和程序;掌握一定的外贸业务、企业管理知识,顺利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助理物流师证书。

1.2目前民办高校物流学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1.2.1课程体系定位模糊,盲目照搬公办院校课程设置

现在多数民办高校都是公办院校的二级学院,他们的课程设计多是根源于“母体”。而在我国开设物流学专业的院校也多是以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商品学的相近专业为模板制定教学计划。很多专业课传授给学生的不是物流学最新的或者最实用的知识。在课程设置上公共基础课也占了接近50%的比重,而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训课只占了50%。公办院校强调是一个“通用人才”的培养,强调理论分析能力,而这些和民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有一定出入的。前文提及要培养的是“理论够用、技能会用、实战能用”的“专业人才”。那么盲目地照搬一些公办院校的课程设置,就会使得课程体系定位不准,培养的学生失去自身的特点和竞争优势。

1.2.2课程设置过细,不注重学科交叉

物流是一个集包装、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和其他环节有交叉。但目前物流学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基础课过窄、专业课过专。导致学生知识结构面窄,不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像物流仓储管理这门课,它就和商品采购、物流配送管理、商品养护等知识有很多交叉。在课程设计上就可以设计仓储综合管理这样一个实训项目,把相关学科融合起来。

1.2.3实践教学课时偏少,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民办高校物流学的课程设置还是教学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主要还是一个知识的积累和传授过程,以知识传授的数量多少和准确性来衡量教学成果。而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新兴学科理论体系更新速度非常快,物流学本身又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很多企业选择物流人才,更多地是看重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保证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教育的前提下,建设核心物流课程的配套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1.2.4课程体系设置过于笼统,缺乏个性化培养

物流学专业课程设置各高校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类是经济管理学院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强调物流业在企业经营、贸易合作中的应用。课程设置注重管理学、运筹学、财务管理以及法律与商业的交叉内容;另一类就是交通运输和工业工程学院的物流工程专业强调具体的物流实施和规划。课程设置包括:运输系统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仓储配送管理等课程。正是多数院校几乎相同的课程设置,导致培养的物流人才缺乏特点,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比如现在很多南方企业招收物流专业的学生只能先做储备干部,让你在每一个岗位实习一遍,看你在不同岗位的表现,最后定岗。这就是因为培养的学生“样样通、样样松”没有一个突出的优势。

2民办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2.1课程体系改革原则

2.1.1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

这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民办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学校知名度不高、社会认可度低等原因,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处于劣势。当前劳动力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前文提到的培养目标是业务操作型人才,那么在课程设置上就要突出这一点。比如压缩一些基础理论课课时,调整给专业课;选修课减少理论性课程而以贴近社会的实用性课程为主;加大就业指导课的课时量,等等。

2.1.2课程设置要体现学科的新动态,具备前瞻性

20世纪初,美国人提出了物流的概念。经过半个世纪理论研究与实践,到20世纪50年代物流学发展成为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新科学之一。可见整个物流作为一个产业、一个学科发展时间还不长,因此学科知识内容演变非常快,传统的物流学教学所提供的知识结构已经明显落后于实践的发展,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实践发展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与现代物流学的发展趋势不相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物流学科创新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在物流学专业教学计划设置必须体现学科的新变化,与时俱进。

2.1.3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民办高校属应用型本科院校,突出动手能力是该层次办学的核心,社会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培养的,而社会需要的恰恰就是“基础理论够用、技能实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加大实训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贯彻于课程体系设计的各个环节,加大实用性课程的分量,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实践教学的动手能力。

2.1.4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原则

适当考虑减少公共基础课程时量,将公共基础课压缩在总课时的40%左右。增加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的课时量,增加一些经济、商业以及文理工交叉的边缘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并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2.2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优化

课程体系设置就是协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与能力教育、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关系。前文提到民办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基于此,笔者制定了课程优化方案,保持了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基础课课程科目不变,适当压缩了部分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主要在专业课程方面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现有物流学课程分成学科专业基础课、学科专业选修课、学科专业核心课、职业能力课。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前两年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后两年是加强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先后设计上,根据学科的相互联系和难易程度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几门主干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顺序,使得学生一边巩固一边学到新的知识。表1是优化后的物流学本科专业修读计划课程设置方案。

以上的课程开设方案有如下优势:

(1)专业基础课突出了物流学与管理学、经济学的学科交叉内容。基础课程设计既包括了物流学科基础课程如物流管理学,也包括了市场营销学、微宏观经济学等与管理学、经济学联系紧密的学科。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满足部分学生考研的需求。把统计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等课程放在了基础课中是考虑到经济科学的发展特征,尽早地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2)专业核心课程选择应用性强,能体现学科特征的课程。将核心课锁定在物流运输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物流客户管理、配送管理与实务、第三方物流。是针对物流不同的环节、流程来开设的。运输部门、仓储部门、配送部门是物流最主要的环节之一,也是用人需求岗位最大的,因此掌握相关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客户管理是未来物流企业管理的重心所在。此外这几门课除了理论讲授以外,对实践操作要求也较高,所以我们一一配置了相关的实践课。

(3)专业选修课突出了前瞻性。物流学科作为最新产业之一,发展创新非常迅速。因而在物流学科建设上必须遵循传承与创新的原则,既考虑国内的物流发展情况,又要关注国外物流学科的发展走向。在选修课课程设定方面选择了那些当前热门的、实用的物流课程如集装箱与多式联运、现代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管理等。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结构和分析方法,又了解了学科的发展前沿。

(4)突出实践教学的比重。本文谈到的实践教学既包括专门独立的实训课程,也包括融合在一些课程内部的实训内容。基本上将理论和实践的比例确定为6:4。设立了职业能力模块,给实践性强的课程都配置了对应的操作课程,并在同一学期开设,做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如配送管理对应配送实训、供应链管理对应供应链管理实训,等等。与此同时,借助学校的网络资源、软硬件设备进行模拟交易和实际系统应用,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群,何家蓉. 日本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带给我国的启示与思考[J]. 物流科技,2008(2):85-87.

[2] 朱丹.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物流体系[J]. 福建高等商业专科学校学报,2008(1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