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眼中的食性.酸碱平衡与生命现象(十二)

第九章

调理体内环境的具体措施

酸为百病之源,而体内又不断地产生酸,人只要活着就要进行新陈代谢,酸在代谢进程中是必然的产物,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酸的积累也会愈来愈多。外加饮食中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多摄取生理酸性食品,这就更增加了酸性积累。糖尿病、痛风、心血管病、肿瘤随着酸性体质的形成会不期而至,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日益严重。既然是这样,那就首先要想出应有的对策,先清理体内环境,否则只靠单纯地使用药物是达不到医疗效果的。

一、对于已患病的患者,需要输液来纠正酸性体质,可用碳酸氢钠。这就等于先调理体内的酸碱度,在达到适宜的情况下,再用药治疗,才显疗效。必须将这一措施作为代谢病人必需的用药程序,如同外科伤口先要清创,再用药一样,才能有疗效。可是,在临床中,一些人只怨代谢病治不好,没想到缺少的正是正确的用药程序。只知内分泌紊乱、代谢紊乱,不知引起紊乱的根源就是代谢不平衡、酸碱不平衡,致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必先纠正之后再用药治疗。

二、处于亚健康状态,还没有发展到患病情况的人群,其特征是肥胖、疲倦、记忆力智力下降、各项血相指标不合格等等。此类群体乃代谢综合征的候补人员,若不及时纠正、治疗,将会发展成为糖尿病、痛风、高血压、肿瘤、各种心血管病的患者。“时间是最好的医药”,要抓住时机,及早预防。

调节酸性体质可以选择合适的保健品。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但药物也不能代替保健品,各有各的作用。为了纠正酸性体质,可选择碱性度比较强的保健品,例如以苜蓿(碱性紫花苜蓿)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其碱性度可达52,比菠菜高5倍;又如以食用菌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其生物碱和碱性元素均高于其他食品多多。更重要的是,经过现代化高科技生产进行的原料“破壁”,这是一般家庭烹调条件下没法做到的。而不经“破壁”程序,其有效成分就不能被消化、吸收,更谈不到生物利用度了。对于健康的人群,也要经常用些有关的保健品(真正货真价实的好产品),调理维持代谢平衡、酸碱平衡,以抵消身体中不断产生的酸性物质,维持身体处于弱碱性状态。此状态下人体免疫力最高,抵抗力最佳,不易受疾病所侵。尤其是对于代谢综合征类的预防,应从平时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多多关注,防微杜渐。

三、中草药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宝贵遗产,是数千年中华民族繁衍相传的可靠措施。将数千年临床实践积累和总结的中医药经验用于全人类,为人类造福,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近来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糖尿病人死亡原因不是血糖升高,而是并发症。”在实践中发现,我们的中草药在治疗这种并发症中有奇效。通过数万次临床研究,发现枸杞多糖(LBP)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对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肾病、视网膜病等,总有效率95.7%;对人体降糖率94.6%,动物降糖率99%。这是由权威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广安门医院经十多年临床研究的结果。

治疗糖尿病,中医认为应该从先天之本——肾作为出发点,以补肾固本为主要方式,来调节已经紊乱、失调的内分泌系统为基础。枸杞子公认有补肾作用,但这只是一方面。作者认为,除此之外,枸杞子含有甜菜碱等多种生物碱,枸杞多糖中含有的氨基多糖及几丁聚糖类碱性成分,并且含有丰富的锌元素,这些都属于代谢中的碱性成分,在体内可以平息紊乱、失调,所以才对于治疗有关代谢病及并发症有显效。这是中药的优越性,也与中医整体辨证论治的方法论相关。

不少专家认为,中草药主要靠生物碱和微量元素治病,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是这样,那么中草药用药中已包括了酸碱平衡的成分和经验。虽然在中医药理论中没有明确地提出酸碱平衡的理论,但在事实上,中草药中是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的。例如,传统的壮阳药枸杞子、仙茅、巴戟天、菟丝子等,经科学分析都含有丰富的锌元素,而锌元素又是男人生精必需的碱性元素。也有实验分析发现,将同班学生的头发做出分析,发现头发中钙、锌元素的含量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相关。2003年下半年英国研究报告:酸性体质的儿童由酸性调节到正常的弱碱性,智商可以提高1倍以上。不难推测,在由酸性体质调节到弱碱性的过程中,可以肯定也是生物碱和锌、钙、钠、钾这些碱性元素在起作用,在这其中锌是决不可少的。

代谢病人都共同表现出:未老先衰、智力记忆力下降、性功能下降……其总根源就是酸性体质。

中药的作用是生物碱和微量元素,酸性体质既然是百病之源,那么中药在治疗机理上肯定是有先抵消酸性的作用,然后才使其他药物成分发挥疗效的。从这一点说,中草药有着更深刻更优越的治疗机理,其本身就带有先清理体内大环境的作用,为其他药效成分奠定了用武之地,这正是中药以外的其他药物无法比拟的。这也是中药必须多种药物综合一起使用,有时单一提纯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总之,从此观念出发,也形成一条研究中药作用机理、药效学的途径,将逐渐揭开有些病西药难治好而中药能治好的秘密。

(连载全文完。本文连同附录已由出版社编辑成书,即将出版发行,请注意出版日期与邮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