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物理课程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本科医学院校医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以及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问题,制定了可行的医学物理课程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构建符合医学物理课程和医学生特点的形成性评价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完善评价模式。

关键词:医学物理课程;形成性评价;教学改革

引言

医学物理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医学物理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尤其面对庞大的学生课堂,教师常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教学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形成性评价对教与学的积极作用,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当前缺乏适用于(如医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的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法和手段,使得形成性评价常流于形式,对教学的积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无法充分体现。因此,针对医学物理课程,有必要深入开展基于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形成性评价由美国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提出,随后被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引入教学领域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教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形成性评价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自觉调整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尽管在国内形成性评价研究的起步晚,但近年来研究势头很猛。2007年,李井泉全文翻译Hershey S.Bell的题为《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文章,形成性评价被系统地引入医学教学。2010年,南京医科大学黄华兴等将形成性评价应用到外科实践教学中。2013年,中国医科大学曹妍分析了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2015年,南京林业大学严静探讨了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模式。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尝试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医学类课程的教学,比如新疆医科大学史树银等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包头医学院孟佩俊等探讨了逆向PBL教学法结合形成性评价模式的教学效果,华北理工大学王丽萍等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在人体生理学考核中的应用,等等。

总体来说,形成性评价在医学课程中的研究热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形成性评价研究遍布我国教育的各个层面。然而,对于医学物理课程,当前形成性评价的实证类研究较少,大多局限在定性分析和描述的层面,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不足;其次,研究内容分布不均,有关评价对象、目的与功能的研究偏多,针对评价方式的研究较为薄弱,在具体教学中实施策略的研究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值得广泛借鉴的评价模式。

二、医学物理课程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对象

观察组选取长沙医学院2016级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班级,对照组选取2017级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班级。两组学生专业相同,年龄、人数、基础等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别。两组学生统一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何建军等主编的《医学物理學》教材。

(二)实施方案

1.修改形成性评价标准权重分配比例

(1)对照组(沿用之前的形成性评价标准)

课程综合成绩=期末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

平时成绩=小测验(两次)*20%+课堂作业*20%+考勤*40%+课堂表现*20%。

(2)观察组(启用修改后的形成性评价标准)

课程综合成绩=期末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

平时成绩=小测验(两次)*20%+讨论式教学*10%+论文*10%+实验*30%+考勤*20%+课堂表现*10%

2.形成性评价方案改革

(1)开展讨论式教学。根据学生水平,选取《医学物理学》课程教材第十二章激光部分作为开展讨论式教学的题材,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分工合作分组进行。为医学生深入了解激光产生的物理原理及其医学应用的这一目标,按照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增加论文撰写评价。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及论文撰写水平,有意识的选取流体的运动(第三章)这一章节,通过搜集流体在医学上应用的相关知识资料,每个同学自拟题目按照一般论文的标准格式撰写一篇论文并统一上交。这一举措让学生对科研有了初步认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3)增加实验评价。为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形成性评价中增加了实验项目。但考虑到班级人数较多这一实际问题,需将每一个观察班级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实验教学。但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教师精力却非常有限,实施一对一的实验操作考试不太现实。因此在实验教学环节中,特别注重实验操作这一环节,对于每次实验,带教教师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按标准进行评价留底,该项占实验总成绩的60%。

(4)降低考勤和课堂表现的占比。由于之前的形成性评价项目中考勤占比过高(达到40%),导致大多数同学即使其他方面表现不佳,但是只要坚持到教室上下课,最后的平时成绩都不会很低。另外,由于课堂表现这一项仅凭教师十几次课下来对每位学生的大致印象进行评价,主观意识过于强烈;加之班级人数众多,难免会有疏漏。导致这两项之前的占比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除了降低这两项占比以外,同时增加了上面其他项目。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课程综合成绩比较结果

课程最终成绩以综合成绩来体现,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课程成绩比较,结果如下表1:

以上结果表明:实施新的形成性评价方案后,不管是综合成绩的平均分、及格率还是优良率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这说明新的形成性评价方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满意度调查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实施新的形成性评价方案以后,通过观察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方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效果好的占绝对优势。总体来说,新的评价方案的实施,学生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学习能力、积极性和主动性、论文写作水平、表达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提高。

(三)形成性评价的局限性

虽然新的形成性评价方案得到了学生和授课教师的认可,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形成性评价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对于学生,由于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进行讨论式教学和论文写作,这势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对于教师,由于评价项目较多较细,这必将给教师增加大量的附加工作量。

小结

综上所述,新的形成性评价方案符合医学物理课程和医学生特点,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完全可以在各医学专业推广开来。但与此同时,形成性评价同样具有局限性,不同的课程,评价的目的和侧重点不同,评价的内容也应该不一样。针对具体课程,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评价方案,还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下去。

參考文献:

[1]张昕烨,吕静等.形成性评价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0(6):1002-1004

[2]董雪,张洪石等. 形成性评价在中医临床护理学课程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7,18

[3]封娜. 形成性评价对高职医学生词汇学习影响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2015:277-278

[4]黄红兵.在线大学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XDJYJS,2015,25(1):79-86

基金来源: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医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XJK016CGD047)终结性成果.

作者简介:唐燕妮(1980-),女,湖南永州人,讲师,硕士,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物理与电子学课程的教学和研究.项炬(1983-),男,湖南长沙县人,副教授,硕士,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物理与电子学课程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