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数/防/情/器/药

癌症

预计到2010年,全球癌症致死率将首次超过心脏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成为威胁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癌症患者日益增多,男性最常见的是肺癌,女性最容易患乳腺癌。专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吸烟、酗酒,避免摄入过量的糖、盐,少吃高脂肪食品和加工肉类食品,多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锻炼不少于30分钟,都可以降低罹患癌的症风险。

糖尿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进行了一项大规模调查,参与者遍及全国14个省市,超过 4.4万人。结果显示,20岁以上的城市、乡镇和富裕农村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另外还有15%的人血糖调节受损。调查还发现,糖尿病有年轻化趋势,中青年男性受到的威胁最大。专家指出,对每个人而言,糖尿病的防治都需要长期坚持,尤其是年轻患者,最好定期做血糖监测,合理用药,保持生活饮食规律,将血糖稳定在较低水平,延缓并发症发生。

老年人牙龈出血

近年来,老年人白血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很多患者早期有牙龈出血症状,却误认为是不注意口腔卫生导致的牙周疾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延误了治疗。专家指出,老年人牙龈萎缩,血管数量减少,即使存在牙龈炎症,一般也很少有出血现象。如果莫名其妙发生牙龈出血,尤其是广泛、慢性渗血,还有全身疲乏、食欲不振等,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患有血液疾病,及时治疗。

每天2000多名儿童死于伤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表明,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意外伤害,最危险的因素分别是车祸、溺水、烧伤或灼伤、摔落以及中毒。专家指出,家长如果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及时挽救孩子的生命。这些措施包括:①外出时,装备适宜的安全带和头盔;②调节好开水热度;③让儿童远离药瓶、打火机或家用洗涤剂容器;④走人行专用道;⑤浴缸和水桶里不留过多的水;⑥选择安全的幼儿家具、玩具和游乐设施;⑦及时进行医疗救助等。

延缓衰老12年

加拿大运动医学专家称,人到中年,如果坚持规律的慢跑或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能延缓衰老12年。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人体25%的最大摄氧量,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身体平衡能力,延缓肌肉力量的衰退。中年人一旦缺乏体育锻炼,随着年龄增长,就会明显感觉到疲惫。除了慢跑和骑自行车外,健步走及游泳也是不错的选择。

6944万人骨质疏松

在北京发布的《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指出,我国目前至少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有2.1亿人低骨量。报告还提到,70%~80%的中老年骨折因骨质疏松引起,最常见椎体和髋部骨折。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医疗条件,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剧烈疼痛是由骨折引起,绝大部分老人采取卧床、制动、止痛等保守治疗。专家提醒,早诊断是防治骨质疏松的第一步。为避免骨质疏松症的困扰,最好每天喝400毫升牛奶、晒10分钟太阳、走20分钟路,不吸烟、不酗酒,同时建议中老年人每年至少做一次骨密度检测。

音乐有益心脏健康

研究人员针对健康、不吸烟的志愿者做了一项试验,当人们用一个半小时听最喜爱的音乐时,血管较平常扩张26%,这和人们大笑或使用扩血管药物所起的作用相仿;反之,当听到不喜欢的音乐时,血管收缩了6%。血管扩张、血液流动顺畅,心脏病或中风的几率就减少,同时血管弹性增强,还能预防动脉硬化。研究人员指出,正规治疗对心脏疾病的康复必不可少,此外,人们还可以多一个选择,将听音乐列入到有益心脏健康的活动中。

安全驾驶

那些喜欢在开车时打免提电话的人可要当心了。国外科研人员通过驾驶模拟器,发现打手机——无论是免提还是手持,对司机的注意力都会造成同等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即使驾驶者双手紧握方向盘,注意力还是会被免提电话分散,威胁行车安全。用手机聊天还减缓驾驶者的反应速度,使他们变得像老年人一样迟钝,危害堪比酒后驾驶。为避免交通事故,建议驾驶者尽量少用手机等通讯设备,在拥挤的市区更是如此。

二手烟与妊娠

美国研究人员调查了4800名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女性,要求她们详细描述怀孕经历、尝试受孕、以及流产等信息,并提供吸烟和被动吸烟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在童年或年轻时被动吸烟的女性,出现受孕困难的几率比普通人高出26%,流产几率更高出39%。专家指出,不少人是因为父母、丈夫有在家中吸烟的习惯,才深受其害的。大家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拒绝二手烟的危害。

青少年精神卫生状况堪忧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将会增长50%。中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岁以下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出。专家指出,从出生起到6岁是人格形成的黄金时期,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要从婴儿期开始。不少父母只看重学习成绩,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情绪障碍只是不懂事,长大后可以自愈;或者过分担心抗精神疾病药物的副作用,不愿让孩子正常服药。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误区。

肥胖更容易情绪失调

俗话说:“心宽体胖”,但胖人真的更快乐吗?美国科研人员对9000多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肥胖者患抑郁、焦虑等情绪失调或精神疾病的比例,比正常体重的人多25%以上。研究人员分析,肥胖往往被人看作病态,胖人经常害怕别人嘲笑,从而诱发抑郁情绪;另一方面,患抑郁症的肥胖者往往不愿参加运动或社交活动。专家建议,肥胖者应减少过度的自我关注,充实生活;注意合理膳食、多做运动;调整情绪、增强自信,必要时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大众化的DNA测试

普通人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基因图谱吗?在美国,出现了面向大众的零售DNA测试服务,让这个遥远的梦想成为现实。任何人只需提供少量唾液样本,支付399美元,就能绘制一张个人基因图谱。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科学家有望通过这些遗传信息,评估人们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发现问题并及时寻找解决的办法。

智能胶囊

对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来说,这种最新研制的“智能胶囊”免除了后顾之忧。胶囊中有微处理器、微型泵等装置,被人吞服后,可以利用消化道内的酸碱度确定其位置,并按照程序在特定部位释放药物,还能测量体内环境温度,报告给外部接收装置。通过这种方式,让药物直接作用于消化道患病部位,降低用药量,减轻不良反应。

中医坐堂

“前厅看病,后堂抓药”本是中医行医的传统。以往,不正规的坐堂医生出于经济利益驱动,误导、诱骗患者现象较多,被主管部门明令禁止。2008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再次发出通知,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48个地区开设“中医坐堂医诊所”,并制定了相应规范。如,诊室必须独立隔开,不能超过2个,每个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诊室命名须统一,不能以专家名义悬挂标牌,夸大名称;只允许开中药饮片处方等。患者如果去药店,可根据上述标准来判断真伪。若遇到“专家”推荐中成药、西药、保健品,甚至医疗器械,一定要保持警惕,及时咨询监管部门。

止咳液

含可待因的复方口服溶液是百姓常用的镇咳药,疗效较好、使用面广,正常服用是安全有效的,但是,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报告显示,如果大剂量服用,其中所含磷酸可待因和麻黄碱两种成分作用叠加,会产生致幻作用,极易造成滥用,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专家提醒人们,以后想买联邦止咳露等含可待因的复方口服溶液,首先应咨询专科医生,掌握具体病情和用药量,再凭借医生处方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