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评教客观度的调查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大学生评教的客观度是确立将教学评价的主导权归还给大学生的关键。验证大学生评教的客观度,主要应分析学生的评教态度与评教能力。经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评教态度整体上端正、认真;学生受教学外在因素的影响并不大,能够从教学活动本身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可见,大学生整体上具有较高的评价能力,应该把教学评价的主导权归还给学生。同时,为了不断提高学生评教的客观度,高校应加强学生评教指导,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利用评教结果。

[关键词] 教学评价;客观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1)01003506

从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来说,大学教师教学的评价权应该归还给大学生。在美国等不少西方国家,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基本上由学生说了算。但是,在我国,大学生评教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现出来。不少学者认为,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知识与经验不足,不能客观、公正地评判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胜任评教工作,从而不能以学生评价为主体[1]。可见,大学生是否具有评价能力成为确立大学生是否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占主体地位的关键。对于大学生评教能力的研究,学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教师对评教的看法、不同评价主体的比较等方面进行,并没有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通过相关问题来验证大学生的评教态度与评教能力;二是从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分析教学外在因素对学生评教的影响[2],但是,并没有从学生评价是否客观与公正这个角度进行调研,调查学生评价能力的针对性不强。本文基于“将教学评价的主导权归还给学生”的研究假设,通过设置检验大学生评教态度、评教能力等相关问题,来调查大学生评教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以论证我国是否应该像美国等高校一样,确立大学生在教师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研组在某大学选取了四个学院作为样本,包括文科(教育学院、政法学院)、理科(数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平均分配于四个学院。回收问卷271份,回收率为96.79%,其中有效问卷262份,有效率为93.57%。为体现大学生评教态度和评教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变化,我们选取了大一和大三两个年级的学生作为代表。

2.研究工具

我们编制了关于大学生评教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表,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题型,共20题。在封闭式题型上,学生问卷涉及三个维度:(1)学生对评教地位与作用的认识;(2)学生对待评教的态度;(3)影响评教客观性的因素。

对调查取得的数据,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评教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1)学校对学生评教的重视程度不够,更多高年级的学生认为学校是在“走过场”。学生评教在高校教师评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高校一般每个学期都会开展此项活动。但是,大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并不满意,认为学校对此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调查表明,29.8%的学生认为学校不是很重视,25.2%的学生认为学校搞形式,只是“走过场”。这样看来,有55%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评教活动。而且,使用SPSS14.0数据统计软件的交叉分析(crosstabs)考察问题与年级相关程度,发现学生对评教的认识与年级之间交叉的Pearson Chi-Square的值为0.000 (<0.01),说明学生对评教地位的认识与年级呈显著的相关性。由图1可知,在大一学生中,62.4%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学生评教活动;然而,在大三学生中,只有29.5%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学生评教活动,70.5%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学生评教活动,搞形式,“走过场”,没有实际意义。

学校是否重视学生评教活动,不能从组织学生评教的次数来看,也不能从学生评教时的状态来看,而应该从评教活动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教学问题来看。目前,高校组织学生评教存在的重形式轻实质现象——有轰轰烈烈的学生评价,扎扎实实的领导评价;但评教结果没有反馈给受评教师,学生感受不到评教结果的有效运用。因此,对学生评教地位的认识,高年级学生能够作出相对更为客观与准确的判断。

(2)学生评教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越是低年级的学生期望值越高。教师教学的基本目的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作为教学内容的内化者,能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学生评教,可以将这些问题与不足及时反馈给教育者,从而改进教学,达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效果。因此,学生评教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调查结果来看,有78.6%的学生认识到了学生评教的重要作用。这表明,学生对评教作用的认识较清晰。但是,使用SPSS14.0数据统计软件的交叉分析(crosstabs)考察问题与年级相关程度,发现学生对评教作用的认识与年级之间交叉的Pearson Chi-Square的值为0.002(<0.01),说明学生对评教作用的认识与年级呈显著的相关性。由图2可知,19.7%的大一学生认为学生评教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持此观点的大三学生只有8.6%;同时,18%的大一学生认为学生评教完全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持此观点的大三学生高达27%。这表明,大一学生比大三学生更加肯定学生评教的作用,对学生评教提高教学水平的期望值更高。那么,这是否说明大三学生的评价能力不如大一学生?应该说,这不能体现出不同年级学生的评价能力,原因在于学生作出判断的角度不同。有些学生基于价值判断,认为学生评教应该具有较大作用;有些学生基于事实判断,认为学生评教目前没有起到作用。因此,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不信任学生评教的作用,只能说明低年级的学生对评教作用具有更高的期望期,这与前面分析学生对评教地位的看法相一致。

2.学生对待评教的态度

大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是否客观与公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评教的态度。如果学生评教态度端正、认真,那么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进行评教,根据学生心目中“什么样的教学是最好的教学,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的标准进行评教,从而更容易得出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价;反之,如果学生评教态度不端正、不认真,那么学生评教结果就不可能客观、公正。为了了解学生的评教态度,我们设置了4个问题,并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发现,在填写评价表的认真程度上,不认真的学生只有6.1%,其他学生都较为认真或者非常认真;在是否遵照评价表逐项评分上,只有11.0%的学生没有做到,89%的学生都能做到;在阅读评价指标情况上,不认真的学生只占4.6%,其他的学生较为认真或者非常认真;在填写评价表的态度与行为上,只有2.0%的学生不够认真,请人代为填写,其他的学生普遍比较认真,其中自己独立完成的学生占82.1%(见表1)。以上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评教态度整体上是端正的、认真的,而且学生对这4个问题的回答结论前后一致。

以上分析说明,从评教态度来看,确立学生评教的主体地位是可取的。而且,统计结果显示,88.2%的学生能够理解评价表上的各项指标。这就表明,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评教能力。不过,调查发现,在学生是否遵照评价表以及具体的评分标准问题上,有56.9%的学生虽然遵照评价表给分,但没有遵照具体的评分标准给分,而是凭印象给分。而且,用SPSS14.0数据统计软件对问题与年级的相关性进行卡方检验,得出Pearson ChiSquare的值为0.037<(0.05),说明学生凭印象评分与年级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标准不一样。统计结果显示,在56.9%凭印象评分的学生中,68.7%是大三学生。也就是说,大一学生不仅遵照评价表,而且遵照评价表的具体评分标准;而大三学生虽然也遵照评价表评价,但在给教师打分时凭借的却是个人对教师的印象,而不是严格的评分标准。调查还发现,在11.0%没有遵照评价表评价的学生中,65.6%是高年级的学生。可见,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遵循具体的评分标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年级学生的评教结果不够客观与公正,更不意味着高年级学生的评教能力相对较差。目前,高校组织学生评教时,评价项目过多,评分标准过细,反而不利于学生对教师做出整体性的客观评价。例如,在评价教师教学态度时,要求学生们根据教师上课迟到或者早退的次数等情况来给分,不仅给学生增加了记忆负担,而且不能真实体现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体现在学生的课外辅导上。一般来说,学生在评教时,往往采取比较性评价,即比较教师甲与教师乙整体的教学效果。而且,了解整体的教学效果,是学生以个人所获作为评价尺度,能够让学生关注教师的教学亮点与特色,关注真正的教学质量与教学适应性,其意义更为深远。事实上,如果要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采用学生座谈会等调查形式更为有效。

注:问题1:您在填写教学评价表的态度如何;问题2:在评教时,您会遵照评价表上的标准逐项计分吗;问题3:评教时,您阅读评价指标情况如何;问题4:您填写评价表时的情况如何。

3.影响评教客观性的因素

(1)教师的性别、外在形象、学术水平、对学生的关注以及师生关系对学生评教影响不大。学生评教是否客观与公正,不仅要看学生的评价态度,更要分析学生的评教能力。验证学生是否具有评教能力,很大程度上要分析学生评教是否受到教学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果学生评教受到教学外在因素的影响,说明学生的评价能力欠缺,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教学状况。反之,如果学生评教没有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是遵循教学本身的实际水平和效果来评价,说明学生具有评教能力,应该将教师教学评价的主导权归还给学生。

调查发现,在教师性别对学生评教的影响方面,71.2%的学生确切地回答没有影响,21.0%的学生认为影响不大,两项合计达到92.2%;在教师的外在形象对学生评教的影响方面,46.5%的学生确切地回答没有影响,45.3%的学生认为影响不大,两项合计达到91.8%;在学术水平对学生评教的影响方面,22.6%的学生确切地回答没有影响,36.5%的学生认为影响不大,两项合计达到59.1%;在教师对学生关注是否会影响学生评教上,81.7%的学生认为这不会影响他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在师生关系是否影响学生评教方面,27.1%的学生确切地回答没有影响,50.8%的学生认为影响不大,两项合计达到77.9%(见表2)。由此可见,教师的性别、外在形象、学术水平、对学生的关注以及师生关系对学生评教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教师教学本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价,不会因为教师的性别、外在形象、学术水平、对学生的关注以及师生关系等教学之外的因素而左右自己的评教。

以上分析表明,教师的部分特征对学生评价产生影响,但影响不大,学生能够遵从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具备一定的评教能力。但是,在以上影响因素中,教师的学术水平对学生评教影响相对较大,有40.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评教。毫无疑问,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影响教学水平,科研与教学总体上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但是,教师的科研能力强,并不等于他实际体现出来的教学水平高、效果好。有些教师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然而,由于教学态度或者教学技巧等方面的原因,其教学质量可能不高。那么,教师的学术水平对学生评教影响相对较大是否体现学生评教结果不客观?应该说,这个结论并不能否定学生的评教能力以及评教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第一,过半的学生仍然肯定教师的学术水平对学生评教影响不大;第二,在判断教师学术水平是否影响学生评教时,不能排除部分学生基于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也就是说,在40.9%的学生中,还有部分学生可能从“教师学术水平应该影响教学水平”的角度进行价值判断;第三,学生认识到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影响学生评教,反而说明了学生评教时考虑到了教师教学的学科专业水平,体现了学生对教学评教基本向度的把握。

注:问题1:教师的性别会影响您对他的评价吗;问题2:老师的外在形象会影响您对他的评价吗;问题3:教师的学术水平会影响您对他的评价吗;问题4:老师很少提问或注意您,您是否会给低分;问题5:您与老师的关系会影响您对他的评价吗。

(2)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评教的影响不大。有些学者或者教师不主张把学生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学生在评教时会有报复心理或者畏惧心理,从而影响评教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然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评教时往往较为理性,普遍不会因为教师曾经批评过自己而做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也不会因为担心教师惩罚自己而违背意愿给教师高分。统计数据显示,在“老师批评了您,对您评教是否产生影响”问题上,38.2%的学生肯定地回答没有影响,50.0%的学生认为影响不大,两项合计达到88.2%;在“学生是否会担心给教师低分会遭到教师报复”问题上,61.8%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担心。事实上,学生评教往往采取纸质或者网络的不记名方式,受评教师无法得知学生个体的评价结果,只要学生明白这一点,学生们大可不必有此担忧。由此可见,学生的报复心理、畏惧心理等情感因素对学生评教影响不大,学生对评教活动的认识比较清楚,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

(3)学生的学科兴趣对学生评教影响较大。前面的分析表明,教师的部分特征、学生情感因素等都对学生评教影响不大。但是,调查结果表明,学科兴趣对学生评教影响较大。统计数据显示,认为“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的教师”评价很高的学生占16.5%,评价较高的学生占到56.7%,两项合计占到73.2%,而没有影响的学生仅占26.8%。世界著名教育家马什检验16项“潜在偏差”(学生、课程、教师背景特征)和SEEQ(学生对教育质量的评估)之间的多重关系分析同样表明,学科兴趣最能影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3]。那么,这是否体现学生评教欠客观?应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评教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因为不同的学科,其课程性质不同,教学内容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吸引学生的程度不同,学生在评价教师教学时,如果仅根据自己的学科偏好而不认真考虑学科与课程的性质,自然就有失客观与公正。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否定学生的评教能力,甚至还要积极加以引导。其原因在于:第一,学科与课程属于教学内容范畴,是与教学活动本身密切相关的因素,这一点不同于教师的性别等外在特征对学生评教的影响;第二,学生对某门学科或者课程感兴趣,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中获得新知识、新养料,从而对教学活动作出较高的评价;第三,良好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或者课程兴趣,因此,在选择学科兴趣对学生评教影响较大的学生中,我们不能排除部分学生是基于“听后兴趣”,即学生在听完某门课程之后,对该门课程产生了兴趣,从而给该门课程的教师给出较高的评价。

(4)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程度分析。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也能影响学生的评价,对此我们设置了两个问题进行论证:(1)您认真系统地听取了多少课程;(2)对于您没有认真系统听的课,您如何对教师评分。调查结果表明,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本身来说,76.3%的学生认真系统地听取过教师一半以上的课。可见,大部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较高,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特点以及教学质量,得出较为客观与公正的评价。调查结果也表明,在那些没有认真系统地听课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认为还是能够根据教师的特点进行客观评价。以上分析表明,目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对学生评教影响不大。

三、总结和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虽然学生评教会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评教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但是,从总体上看,大学生评教态度端正、认真,具备较高的评教能力,能够对教师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我们认为:

一方面,应该把教师教学评价的主导权归还给大学生。大学生评教的客观度,是我们确立学生评教在教师教学评价中占主导的关键。而要验证大学生评教的客观度,主要应分析学生的评教态度与评教能力。从评教态度的调查来看,显而易见,学生评教的态度整体上是端正的、认真的。从评教能力来看,学生对学生评教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较为清晰;教师的性别、外在形象、学术水平、对学生的关注、师生关系以及学生情绪对学生评教影响不大;学生的学科兴趣虽然对学生评教影响较大,使评教结果出现一些偏差,但前面的分析表明,这些偏差属于正常偏差,甚至带有积极意义,不能由此否定学生的评教能力。可见,大学生整体上具有较高的评价能力,能够对教师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事实上,如果对以上统计结果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得出部分因素对学生评价影响的排序情况,其结果也表明学生具有较高的评教能力。从影响因素排序来看,对学生评教最有影响的是学科偏爱,接下来依次为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师生关系、学生的惧怕心理、学生的报复心理、教师的外在形象、教师性别。由此可知,与教学活动本身的相关性越强,影响学生评教的程度就越高。显然,这属于正常误差,不影响我们对学生评教能力的肯定。

从理论研究来看,在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虽然我们要坚持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结合,但是,我们必须在教学评价的实践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评教的主导作用,把教学评价的主导权归还给大学生。原因在于:第一,虽然专家评价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但一名大学教师站上讲台有多道门槛,诸如学历、面试以及发表学术论文等,都是检测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因而,相对于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而言,评价体现教师整体教学投入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更有意义,而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只有学生,因为学生系统地听取了教师的一门课,前面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参与教学程度较高。第二,把教学评价的主导权归还给学生,有利于督促教师上好每一节课,而不只是应付几次督导检查和同行评课,这种评价更有积极意义。第三,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学得如何,只有学生本人最清楚。第四,大学生不是中小学生,评教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强学生评教指导,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利用评教结果,不断提高学生评教的客观度。虽然学生评教态度整体上端正、认真,学生评价能力整体上较高,但是,学生评教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拿出解决办法,不断提高学生评教的客观度。第一,加强学生评教指导。有效地开展学生评教的指导与培训,能够端正学生的评教态度,提高学生评教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评教也体现出了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学校有组织地进行引导。例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11.8%的学生不能理解评价表的指标,从而影响了评教结果的准确性。第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前面的调查与分析表明,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不会遵循评价表的具体标准;而且,评价项目过多,评价标准过细,反而不利于学生对教师做出整体性的客观评价。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评价的目的和内容,必须彰显体现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必须认识到不是任何项目都能够坚持量化原则。第三,合理利用评教结果。学生的评教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评教结果的应用。如果学校积极利用学生评教的结果,让学生们看到了学生评教的效果,那么,学生们在评教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态度更加端正、认真;反之,则产生消极、被动的心态,形成无所谓心理、敷衍态度、不耐烦、势利心理、儿戏心理、任性心理等。调查表明,有25.2%的学生认为学校搞形式,只是“走过场”,而且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对学生评教的地位越不看好。可见,当前,从改进学生评教态度、提高学生评教的客观度来看,完善评教结果的反馈机制,合理利用评教结果,显得非常重要与紧迫。

[参考文献]

[1]倪超美,付东升.对学生评教实践的反思[J].江苏高教,2009(1):74-77.

[2]付八军,冯晓玲.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78-80.

[3]陈启剑,江晓帆.国内外关于学生评教的相关研究综述[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6(2):45-49.

The Survey on the Objectivity of Undergraduates Teaching Evaluation

FU Bajun,FENG Xiaoling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343009, China)

Abstract:The objectiv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is the key to return the power of teaching evaluation to students. The objectivity should be verified mainly by the analysis of undergraduates" attitude and abilit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survey indicates that the attitudes of most students are upright and serious. It also shows that the external teaching factors have few effects on students and they can make objective and right evaluation from the teaching itself. It is thus clear that undergraduates have relatively high capacit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he right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hould be returned to students. Meanwhi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bjectivity of undergraduates teaching evaluation continuously,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undergraduates teaching evaluation, improv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 result of teaching evaluation.

Key words: teaching evaluation; objectivity; undergraduate

(责任编辑黄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