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预期的互动效果,适应当今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的变化,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尤为重要。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加强理解、沟通、树立良好师德等密切师生关系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用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用良好的师德去塑造心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积极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师生交往中健康成长。

1加强理解和沟通

要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双方需要对各自及对方的角色规范都要有一定的共识和认同,只有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做学生的“知心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在学习成绩、心理品质、道德情操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学会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情绪感受,尊重学生,在人格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用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密切师生关系。

2树立良好的师德

教师权威的基础并不是教师的地位,而是教师本人的师德,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权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能力、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职业品质的修养水平。这要求高校教师要有敏锐的政治观点和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具有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风度和育人方法。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在学生的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切都当做自己的榜样,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康的情绪情感、文雅的言行举止、丰富的兴趣爱好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在教师身上汲取营养,健康成长。

3爱护学生,平等相待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必须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具有自己的理想和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应以一种平和、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尊重他们的选择与思维模式,尊重他们的劳动果实和思维火花。对学生寄予殷切的希望,信任、热爱他们,体察他们对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要求。老师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不能因为工作的种种原因,在有意或无意中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对学生作业尊重、指导、帮助行为会引发学生的尊重、服从、信任等相应行为;教师对学生的攻击、拒绝、惩罚会引起学生的拒绝、反抗、仇恨等相应行为。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是为了学生而生存的,师生关系是在民主、平等、合作、和谐、互动的关系中相互促进的。

4转变角色,重在激励

教师要从教学的主宰者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辅助者。教师绝不能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像对待成人那样发火,而应在理智中控制好情绪,客观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进而让他们放下包袱,真正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教师要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转换身份、角度去看待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允许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失败和不足,并且及时帮助其分析不足,期待、鼓励学生的每次练习,帮助学生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自己的朋友、知己,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创造潜能,不断创新。对后进生,教师要用激励,表扬的形式唤起他们心灵中美好向上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成长中有益的助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我们应该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努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惠智.教师的情绪对教学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02)

[2]任学明.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J].教师博览, 2005,(07)

[3]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4]人生与教师修养[M].上海:上海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