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辍学现象与教育投资效益关系

中小学辍学现象对教育投资效益的消极影响

2004年2月18日,《青年报》刊登了一则报道: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沈士中学在2004年开学时,49名学生没有到校报到。此现象引起了学校和当地政府部门的震惊,在当地乃至整个浙江省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受到浙江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惊人的数字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当前中小学辍学现象的严重性。那么,这种现象对教育投资效益的消极影响又如何?

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因此,教育投资效益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育投资的所获成效情况。对于投资对象来说,指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即以培养学生为主要部分的投资。就辍学而言,学生在辍学之前已占有了一定的教育资源,如教育设施、教育设备、公用经费、教师的劳动及教学时间等,学生个人和学生家庭也在物质和精神上有了相对多的投入,但他们却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把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比喻为教育过程中的一件合格“产品”的话,那么,中途辍学的学生则是未完成的“半成品”。“半成品”的产生不仅影响教育效益,也会降低教育投资效益,导致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使本来就很紧缺的教育资源更显紧张。“半成品”的情况愈加明显,也愈会加剧现阶段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由此也会引发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的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少地区学生的辍学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投资不足造成的,而这种结果势必引起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

中小学辍学现象的成因

造成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既有教育内部的因素,也有教育外部的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物质条件、学校的办学形式和分布、教学力量和教材教法等;外部因素则包括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地理条件、家庭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等等。下面我们仅从三个方面就其成因进行分析。

1.学生自身的因素

很多辍学的中小学生是因为自身文化课成绩差而厌学、辍学的。我们知道,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其自控能力相对来说是很弱的,面对着枯燥的课本和课堂外的一些新奇的诱惑,他们很难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学生的自我认知发生偏差,因此,学习动机具有模糊性、盲目性、短期性,再加上学习方法的问题等,造成学生心理失衡,主观上的厌学情绪油然而生。加之客观环境没有发挥正确引导作用,辍学便是其必然的结果。

2.学生家庭状况和生活环境的因素

①学生家庭经济来源有限

有些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根本没有更多的积蓄用于支配温饱以外的支出,供不起学生。如学生家长孙某,一家五口,忙时务农,闲时做些小买卖,这样的经济来源勉强够其家用。其女上初中,学习成绩优秀,结果也退了学。家长说不是不想让孩子上学,实在是无能为力。

②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落后

在一些农村的中小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学生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与文化相对落后的环境中,一些社会上的不良习气通过周围的人或物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自然,思想意识受到不良影响的学生感到学习无力,厌学、弃学、辍学现象的发生就显得自然而然了。同时,辍学学生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个别的孩子辍学了,他周围的孩子势必受其影响,纷纷效仿,一个,两个……辍学现象日趋严重。

③家长教育意识的局限

现在农村中学生的家长绝大多数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人,绝大多数没受到过初等教育以上的教育,甚至有的家长连小学都没有读完。文化知识少,个人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时政要事根本不懂,不具备正确引导孩子的能力,更别提家庭的纠错教育了。相反,安于固有农村生活的现状,一味宠爱,使孩子养成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等恶习的家长却大有人在。这样的孩子到校后不勤于学习,集体适应性不强,很难和老师同学顺利沟通。我行我素,稍有不适,就请假回家无病呻吟,小病大养;编造谎言,不是某老师不关心、看不上,就是受某同学的欺负。班主任信访要求家长到校面谈,家长说没有时间;班主任亲自到家家访,家长又偏听偏信,总认为自己孩子说的是真的……不做正面引导,不配合学校工作。“我们家几代人都是种地的,也能生存,不念就不念吧!”这样一来这部分学生辍学了。

3.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的因素

①学校基础设施落后,教学设备紧缺

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很差,只有几间旧教室,实验设备等教学用具寥寥无几,学生的许多实验课不能正常地进行,一些演示实验也不能及时地进行,因而,课堂上始终都是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死读书本、缺乏主动性的局面。这样一来就大大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而主观厌学,产生辍学的念头。

②教师的素质低下,教育思想不端正

实际上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学生的许多行为和表现都要由教师来关注,教师正确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于每一位中学教师来说,自身素质必须提高,这里不仅要强调提高专业素质,也有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许多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重言教而不重身教,甚至对学生的认识具有表面性、片面性,随便给学生“贴标签”,过分地责备学生,故意加大学生作业量,给学生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所以,如果教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不能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其学习上、思想上、心理上的压力,很可能使一个正徘徊在学习的十字路口的孩子产生辍学的念头。

克服教育浪费,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1.完善及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

我们还是要强调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和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这也是在客观上切实可行的一种方法。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等一系列形式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提高人们对义务教育法的认识,并且提高执行义务教育法的自觉性。义务教育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强制性是在法律的约束下,由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个方面共同予以保证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义务教育法的执行并没有达到应有的严格程度。所以,有关部门应提高相关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义务教育紧迫感,设置义务教育法机构,利用法律的权威和约束力强制那些不自觉者或无知者实现义务教育。

2.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实施解决对策

对于青少年来讲,身心的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当前我们的家长和教师或多或少都缺少对学生们心理方面的成长关注,这是很值得注意的。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室等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引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场所,真正的对学生、对下一代负起责任来。对于因家庭状况而上不起学、辍学的学生,应动员全社会向贫困学生家庭献爱心,并正确的引导家长的受教育意识,保证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

3.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要端正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使人们认识到基础教育的根本在于全面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不是单纯的数字化的升学率。同时,还应积极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各尽所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素养,积极地为教师创造再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始终保持先进的思想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发挥主观创造力,把积极的一面呈现给学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