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分析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作品之一,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它也是一部伟大的语言艺术作品,语言艺术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本文对《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感受这部巨作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红楼梦;语言艺术;特点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一部古典小说,这部小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受到了文学爱好者的喜爱。作品中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对情节的描绘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值得读者细细品味。而作品又将语言创作发挥到了极致,质朴自然、幽默诙谐、意趣深远,成为一部不朽的佳作,使人反复阅读,感受语言的魅力,并成为后人不断传阅和研究的对象。

一、《红楼梦》的语言特点分析

(一)《红楼梦》的语言具有个性化特点

《红楼梦》在人物语言及对话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表现其一就是语言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作者用个性化的语言描绘出了许多性格各异、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如王熙凤的“俗”、薛宝钗的“雅”、林黛玉的“尖”,并从人物特点中反映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思想境界等。“只闻其声就可见其人”,每个人物形象都拥有不同的语言特点,使文学爱好者们通过语言的描写就可想象现出每一个人物的形象特点。例如,作品中描写王熙凤时,“甜心苦,两面三刀圳”,“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或借用贾母的“凤辣子”,由此刻画中王熙凤贪婪狡诈、阴险骄横的性格特点。描写林黛玉时多用的是诗词方式,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等,把林黛玉敏感、淡泊多愁善感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可见,在《红楼梦》中,独具个性化的语言特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人物形象,身临其境,感受这部巨作的魅力。

(二)《红楼梦》的语言具有修辞之美的特点

《红楼梦》中修辞的运用十分之多,塑造了《红楼梦》幽默诙谐、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谐音、双关、比喻、借代等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作品中的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很多体现在人物的名字上。作品中人物的名字不是作者随意取得,而是切实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而且还与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甄士隐的谐音是“真事隐”,贾雨村的谐音则是“假语存”,反映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及创作方式,又如贾府四个女儿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把首字连接起来就是“元迎探惜”,即“原应叹息”,寓意着贾府四个女儿悲惨的命运,这种双关的修辞手法为作品增添了色彩,又与作品的主题紧紧呼应。

除谐音、双关外,作品中还有许多修辭手法,如比喻、借代等。如作品中袭人和宝玉的一段对话:“他一走进去,就好似一盆刚刚出来的嫩剑兰花放到猪窝一样”,在此处宝玉把袭人比作兰花,以此来表现出袭人的美丽,又将兰花和猪窝做鲜明对比,更能反映出袭人的人物形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作品中描写贾宝玉出生时描写道,“刚生下来,嘴里就衔出一块五彩晶莹的玉石,上面还带着一些字迹,故取名叫宝玉。”把佩戴的玉器取做名字,而不是直接体现所要描写的人物,用相关的事物进行借用体现。这种借代的修辞手法更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为其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红楼梦》中方言口语与诗词雅言共用

《红楼梦》的语言描写时,既使用了大量的古典文学语言,又有许多方言口语。作品中的方言口语多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日常化、语化的描写,为作品增添利亲切感,又显得诙谐、有趣,并结合古典文学语言,为作品增添了故事性。《红楼梦》中也有许多诗词语言,作者在描写场景及人物形象时,结合古典文学创作出诗词,使作品更典雅更具有韵味,使读者感受到我国的古典诗词之美。如林黛玉的词“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借用柳絮来描写自己的命运,使读者感受到诗词的悲壮之美。这种方言口语与诗词雅言共用的语言特点,形成了高度艺术化的文学语言,堪称是我国一部前所未有的巨作。

(四)《红楼梦》语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红楼梦》的语言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增添了作品的文学性,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作品的开始引用“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想象力丰富,神话故事增添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如,作品中将贾宝玉和林黛玉化身为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神瑛侍者对绛珠仙子有灌溉之恩,后因一些原因,他们被贬入凡间,成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化身。天上未报答的恩情要在凡间完成。绛珠仙子即林黛玉是来报答贾宝玉的恩情的,又因是灌溉之恩,所以天天以泪洗面。林黛玉短暂悲惨的一生以报答完贾宝玉的恩情而终止。在作品的最后,林黛玉泪已流尽,则寓意着恩情已报答完毕,即将离开人世。这种神话故事与凡间人物事情相结合的写法,缥缈虚幻,感人生动,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五)《红楼梦》语言具有强烈的写实主义精神

《红楼梦》的语言又具有强烈的写实主义精神。据考证,《红楼梦》的小说背景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作品表面上是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恋情,通过三人之间的恋情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兴到衰的历史,而本质上作者是在描写封建社会衰败没落的历史。作品中多次描写了封建家族骄奢浪费、富贵奢靡的生活场景,由此刻画中封建社会的黑暗,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没落则预示着封建社会终将会走向灭亡,具有强烈的写实主义精神,值得后人不断地品位与研究。

(六)《红楼梦》语言具有哲理性的特点

《红楼梦》的语言又具有较强的哲理性,给读者以生活启迪,引发读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在文中,作者将自身的生活体验运用诗词语言表达出来,使读者在阅读时进行深思,获得启发,并体验阅读的乐趣。如“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外面架子虽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等富有哲理的句子,让读者产生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为作品增添了哲理美。这部巨作给后人的启迪远远超过了作品本身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这部不朽的历史巨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阅读,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七)《红楼梦》语言具有反讽性的特点

《红楼梦》中的语言还具有较强的反讽特点。在作品中,作者用“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语言对封建社会进行了讽刺,表达出作者对封建王朝的不满。例如在对贾宝玉的语言描述中,作者既通过人物评价表现出社会对他的否定,又利用社会评价将自身的评价掩盖起来,对林黛玉的反讽主要是利用环境对她的否定。这种反讽的特点既表达出作者对林黛玉的同情,又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封建社会的强烈不满,具有强烈的反讽特点。

二、结语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其语言描写又具有强烈的艺术特点,成就非凡,是任何一部作品都难以超越的。《红楼梦》的语言具有个性化、修辞之美、方言口语与诗词雅言共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强烈的写实主义精神、哲理性、反讽性等的特点。语言精粹、简洁文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及美学价值,值得后人细细品味阅读。

参考文献:

[1]曹诣珍.《红楼梦》语言研究的对象及方法述略[J].红楼梦学刊,2004(3).

[2]武建雄,张运磊.“情”本位的哲理建构和人事演绎———论《红楼梦》神话叙事结构对主题的揭示[J].东方论坛,2013(05).

[3]王世华.《红楼梦》语言的地方色彩[J].红楼梦学刊,1984(第二辑).

[4]杨甜丽.浅谈《红楼梦》的语言艺术[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