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海尔转型分析


  摘 要:面对“互联网+”浪潮的冲击,海尔成功转型的做法值得很多正在转型中的企业借鉴。本文对海尔集团转型成功的做法进行总结提炼,给其他企业以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 海尔
  中国海尔成立于1984年,经过30多年的探索创新,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龙头企业。面对“互联网+”的潮流,海尔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海尔在互联网时代转型成功主要得益于以用户为中心、互联网化平台、生产智能化三个方面。
  一、以用户为中心
  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者,始终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其三大平台:顺逛社群交互云品台、U+智慧家庭云平台、COSMOPlat工业云平台无一不体现用户为主的思想。
  海尔推出的顺逛社群互交平台,颠覆了传统的商品到用户的单向流通模式,用户被纳入平台之中,可根据自身需要提出要求,平台会持续追踪用户使用情况,依据痛点不断迭代创新,引领产品升级,实现用户全流程的终身价值;U+智慧家庭云平台以海尔智慧家电为载体,可让全球用户体验180+种智慧场景方案,开启了“用户要,工厂造”的供需对接新时代。在海尔智慧厨房平台场景中,用户不仅可以直接通过物联网向冰箱、烤箱、烟机等智能终端网器发送指令,还可以通过网器将需求、创意等直接与企业、资源方对接,成为海尔这个创业大团队的“合伙人”;COSMOPlat工业云平台是海尔推出的中国首个独创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把互联工厂模式产品化并可对外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它将用户带入生产制造的第一线,解决了大规模与个性化定制的矛盾,因为用户的参与,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产品的价值得到提升。目前,COSMOPlat已经开始对外提供社会化服务,其7大模块已经拓展至11个行业、10个区域,服务于1300家中小企业。
  二、企业平台化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海尔提出了“人人是创客”的口号,在企业内部掀起了管理变革,打造了一个“平台型组织”。
  2014年,张瑞敏提出要砍掉中间层,海尔没有上下级关系。自此,张瑞敏提出了“小微公司”的概念,海尔的小微公司分两种:海尔占大股和海尔占小股,初创企业海尔一般占小股,它给员工提供一个平台进行创业,并不多加干涉。“小微公司”中包括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平台主做创业平台,为大家能在他这个平台上成功地创业服务;小微主是海尔小微负责人,一个海尔小微不超过8个人;创客就是员工。例如雷神游戏是一款针对爱好游戏的年轻一族的一款笔记本电脑,2014年1月15日一经售出就被一抢而光,2014年实现销售额2.5亿净利润1300万元,被称为第二个小米。从雷神成立开始,它就成为一个独立个体,与海尔之间成为结算关系。从海尔孵化到走向社会,再到稀释股權,海尔成功打开与小微企业双赢的局面,它逐步成为员工创业良好的平台。截止到2017年,海尔互联网转型近5年,已经孵化了1160多个小微创业项目,其中100多个小微企业年收入过亿元,24个小微企业成功引入风投,14个小微企业估值过亿。
  三、生产智能化
  海尔对智能制造的理解是打通与用户交互的流程节点,从“定制交互”到“网器终身交互”,海尔的生产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互联工厂上。互联工厂最大的特征就是将机械化向着智能化、模块化革新,并使用户端、生产端、设计端等多环节无缝连接,以实现人机互联、机物互联、机机互联。
  早在2012年海尔就开始了互联工厂的实践,如海尔沈阳冰箱工厂打造的“智能交互制造平台”致力于实现用户、产品、机器、生产线之间的实时互联,使用户在家中通过网络定制自己的冰箱成为可能。在互联工厂,用户提交订单后,订单信息实时传到互联工厂,通过虚拟设计、虚拟装配系统转化为产品方案,智能制造系统自动排产,可重构生产模块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快速任意组装,用户通过手机终端可以实时看到互联工厂产品的生产情况。而今磁悬浮总装线,在借鉴汽车行业动力板链地平线基础上,可根据节拍设定自动运转,做到6种产品的总装混产,不良工程减少了30%,效率提升50%。且该生产线属于用户订单驱动的柔性生产线,即用户的体验信息可上传至生产线相应工位,用户评价与员工薪酬直接关联。
  四、结语
  海尔互联网化的成功转型,与其以用户为中心、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转型成智能化生产方式是分不开的。制造业企业在进行转型的过程中,应借鉴海尔的经验,积极拥抱利用互联网,转变传统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更好地进行互联网化转型。
  参考文献:
  [1]刘 蕾.制造企业服务化变革:互联网转型新模式——以海尔集团生态系统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8
  [2]海尔COSMOPlat:打造工业互联网中国样板[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