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造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特色的探索


  摘 要:从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的角度出发,就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与生产、实训与就业等方面,探讨了我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形式,并阐述了实践探索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高职教育;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就业与社会服务
  作者简介:崔建宁(1963-),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实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严卫东(1966-),男,江苏南通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3-0062-03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更是高职院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的品牌。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与地区行业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走校企深度合作之路;充分利用学校与行业企业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借助行业的指导和企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发挥各自的优势,把课堂拓展到企业,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方式,使学校培养的人才适用性更强,使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了解专业,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我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初步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实训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技能零距离;彰显了专业特色。
  一、“工学交替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特色体现的基础
  “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业单位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教学实训,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顶岗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对产学结合育人模式的一种形象说法,也是最为典型的产学结合教育的形式之一。其基本要素包括订单(合作培养协议)、培养方案、运行机制、工学交替、顶岗工作(有时间要求,有偿劳动)、顶岗就业等。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企业自身的的要求较高,至少是行业内知名企业,有较好的发展性,在同行业中能以越来越低的价格提供质量越来越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并且给员工支付同行业中优厚的工资。对于企业而言因为有学校的介入确保了对学生在企业的管理,在校实习是合法的,可以规避企业临时用工所必须的社保成本,可以平衡生产淡旺季的用工需求,通过在校学生的工学交替,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旺季的临时用工需求,降低用工风险[2]。同时对学校而言可以提前向学生灌输企业理念,通过工学交替以达到培养企业所需生产管理和技术需要的员工的目的;弥补了学校所教知识不适应与时俱进的社会行业发展需求,促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我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于2007年开始与中国空调界名企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天加空调班”,实施了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在校三年期间,理论课程和部分实践课程在校内完成,打破了学期界限,根据企业需要每年至少3个月到天加公司顶岗实習并接受企业岗位培训和企业的管理,企业支付实习工资和住宿、交通补贴,并对学业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学金。2011年在原有“工学交替订单式”合作基础上开展“2+1”的人才培养模式。自2009级开始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学生第三年7月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企业支付实习工资和住宿、交通补贴),顶岗实习结束直接到岗上班。实现学生毕业时从学校到企业的“短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轨。
  借助“天加空调班”这个平台的影响力,2010年世界知名企业日本三菱重工下属三菱中央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在我院与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共同建立了三菱重工·江苏经贸中央空调技术培训中心。培训中心由企业提供全部最先进的三菱重工VRV空调设备与检修设备,学院提供最先进的教学配套设施。培训中心既是我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学生的多联机实训基地,同时也是三菱重工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人才储备和培训基地。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学生经过两年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后,双向选择进入到“三菱重工空调班”,强化基于三菱重工空调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并到K-POINT店及相关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最终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到三菱重工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K-POINT店及相关企业工作。2011年开始定向招生“三菱重工空调班”。
  二、重塑“菜单式”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特色的核心
  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菜单式”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合作企业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内在能力要求的深度调研、分析,构建基于职业能力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和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教材体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专业课程体系中,突出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相融合,按生产过程组织教学,创新课程体系,围绕能力、素质要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同时,全方位引入企业文化,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与企业文化的联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一)重塑以企业典型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建立了校企合作双方人员参加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小组,根据合作企业典型岗位能力要求,围绕合作企业对学生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要求设置“菜单式”特色课程体系。我们在课程设置中,把体现当代科学发展特征的,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成果以及本专业最前沿的信息及时引入到专业课教学中来;根据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开设具有企业特色、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或专题讲座,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根据合作企业是生产空调制造企业的特点加强了机械加工、机械制图、焊接技术、制冷与空调设备等课程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比重;开设了WI(作业指导书)、ISO9000系列标准等专题讲座,形成了“天加班”的课程菜单。而“三菱重工空调班”则是在“天加空调班”的课程菜单的基础上,增设了“三菱重工多联机安装与维修”、“三菱重工E-solution 空调设计软件应用”、“维护PC技术软件的应用”等极具企业特色的专业技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