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空调:“非电”二十年


  绿色之路的坚守一定不是一个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无底洞,但远大必须把握住现实。
  
  “绿色之路不平坦。”在非电空调领域奋战了二十年的远大空调如今感触颇深。
  1988年,依靠“远大热工研究所”挖掘到第一桶金的张跃放弃了当时已经开辟出来的道路,他觉得非电空调产业大有可为,并始终坚信环保、健康、节能的产品一定是众多消费者所希冀的,绿色一定会成为企业在未来最真切的竞争力。在这种考虑下,远大空调应运而生。
  张跃也许没有想到,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成功了,因为“最环保空调”已经成为远大空调的标签,但是从企业发展的历程中审视,远大空调的绿色之路有过辉煌,也因为各类原因经历过波折。
  
  非电神话
  
  时代变迁为成本不菲的“非电空调”提供了最好的机遇。
  九十年代,中国经济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此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加强,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以往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人们对舒适环境的追求更加强烈。例如,作为舒适环境的典型代表,中央空调首当其冲被作为高档建筑的标准配置进入人们的生活。
  在这一时期,原有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和物质水平的发展,最为突出的就是电力供应的紧张,主要表现形式为电力的电贴费用。1993年北京市每千瓦的电贴费为1100元,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费用更高,湖南和广东更是高达2000元/Kwh,当时的中央空调都是用电型空调,以公共建筑为例,电贴费可以占到整个建筑成本的1-3%。
  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张跃意识到:中央空调必将会迎来一个广阔的市场,而不用电(所谓不用电是指原则上任何热能——天然气、油、发电厂的废热、废气、废水以及垃圾处理产生的沼气等都可以成为非电空调的能源,而不用电作能源,也就没有了氟利昂的污染。)的中央空调既节能又环保,不但可以平衡电力和天然气这两大能源,即:非电空调不但可以削减夏季电力尖峰负荷,而且可以填补夏季燃气低谷,对消费者是极具诱惑力的,说不定就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空调时代。当然,机会不会平白无故地从天下掉到人的手里,要切入非电空调领域,就必须解决一个个技术上的难题。
  在这一时期,远大将其主要的力量投入到创造技术优势的过程中。远大实施技术优势策略的目的在于抢夺电制冷机的市场,并为直燃机(非电空调)生产的跟随者制造进入障碍。远大通过把卖无压锅炉图纸和专利技术而获得的第一桶原始资本金全部用来进行中国首台直燃机的技术开发和改造,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四次升级换代,从而确立了自己在直燃机行业的领先优势。
  这样,在1992年远大空调正式入市后,可以达到比电空调节能3倍左右的效果,在当时,能够为用户节约大量投资和运行成本,并能缓解社会对电力的紧张需求。
  当时,国内到处都在大兴土木,购买者多为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商虽然多花了钱购买非电空调,但不需要支付额外的电贴费用,而且使用费用也很低。该产品一经推出,就引起了诸多开发商的极大兴趣,特别是在电力非常紧张的南方地区,甚至第一台设备在出厂前,就已经被抢购。
  于是,远大空调迎来了自己最风光的年代:客户要购买远大空调的货,必须先交30%预付金才算是取得了正式排队的资格,生产过程中再交50%的货款,交货时全部付清货款。1997年,远大空调迎来了公司发展的顶峰。那一年,远大的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20亿元,在非电中央空调的市场份额高达90%以上。
  但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是,远大空调创造的非电神话有着很强烈的时代烙印,“环保空调”的概念和成本本身是超前于这个时代的,远大空调还必须接受环境变迁的考验。
  
  外患与内忧
  
  当国内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度过用电紧张的时期时,概念超前、成本不菲的“非电空调”在市场中便无法和“电”空调相抗衡了。
  从1998年起,一些原来缺电的地区由于新建电厂产能的集中爆发,开始由限制用电到鼓励用电,不但取消了电贴费用,还对用电进行补贴。这使以节能为标签的远大中央空调遭遇到了结构性挤压。而节能虽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助于燃气空调的产业政策一直没有实施。
  在生存环境“恶化”的同时,远大空调自身也备受成本之殇。由于性能要求高,远大使用的部件90%来自全球采购,10%基本是远大自己设计交由国内厂商生产。高采购成本加上“奢侈”的研发投入(远大每年5%的销售额用于研发),使价格成为远大非电空调突出的瓶颈。
  远大的产品价格常常比同类产品贵五成以上,比世界顶级的电空调也贵三成,被人们戏称为“中央空调的劳斯莱斯”。高价格抬高了消费者的消费门槛,虽然远大在很多场合宣传使用远大空调实际上更省钱更经济。张跃曾这样说:“远大是在以创造客户价值支撑非电空调这个行业。能源费用的大幅度降低是依靠资本、研发、服务的投入。一台200万大卡的中央空调,一年使用的能源平均要200万,一台贵50%的设备,只要每年节省50%的能源,一年就赚回来了。”但是,购买者是不是这样算,可就不一定了。对于不愿意一次投入太多的用户,远大苦苦追求的空调能耗的降低并不能成为其购买的动力,来势汹汹的电中央空调企业们更讨这部分用户的欢心;对于一些用户从长远或环保角度考虑采购非电空调,远大也往往在最后一站丧失机会,因为远大的产品比竞品都贵许多——价格还是让远大失去了一部分客户。
  而且,即使在生存最为艰难的时期(1998-2002年),远大一直没有改变在很多人看来苛刻的付款条件,这无疑给自己的销售添加了障碍。(最牛气时的付款条件直至现在也没有改变)。
  国内市场不景气,远大将目标瞄向了海外市场。而海外市场的开拓也异常艰辛。在当时欧美人的眼中,他们能源并不缺乏,只要世界上还有能源,政治、经济的强势地位保证他们就有能源用。因此,欧美人对远大非电空调最突出的优点——节能,态度谨慎。
  资源匮乏的日本、韩国,非电空调的市场占有率极高,接近70%。但是日本是国际市场上非电空调霸主,远大这个国际市场新进入者的产品比日本原装设备贵30%,这不仅在日本市场推广上遭遇障碍,在国际市场也是极大的障碍。
  同时,远大海外经销商政策阻碍了自己产品在海外的销售。远大找经销商有3个苛刻的条件:第一,绝对不能卖任何其他厂家的产品;第二,签署一个严格的保密协议,若越了雷池,处罚以千万美元计;第三,跟远大关系结束3年之内,不能经销任何其他厂家的产品。苛刻的条件限制了很多有实力的经销商的加盟,这种把企业的竞争原则应用于经销商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