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管理高控行为及其影响

摘要:关于教师在班级活动组织中的高控教育行为的表现及其影响,相关研究中已有所涉猎。然而,对于教师产生高控行为背后的“支持”体系——园务管理中的高控行为,则需要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调整教师的高控行为,有必要首先调整园长的园务管理思维。

关键词:高控行为;园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9-0028-0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均强调: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因此,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调整教育行为,促进幼儿个性、能力和谐发展,尽可能地减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生“长时间说;占用时间或垄断学习材料;直接展示解决方法或答案;批评幼儿”等教育“高控行为”。

“高控行为”顾名思义,即己方高度控制对方的行为。在师幼层面上,体现为教师对幼儿游戏、生活等一日活动内容进行直接控制,这一方面内容,因文献有记录,在此不赘述。在园务管理层面上,体现为园长对教师在活动设计、活动组织等日常教育行为中以“指导、要求、考核”等名义进行直接控制。在一日教育管理中,园长存在哪些“高控行为”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以下的园务管理案例:

案例一:“这个月的优秀定了”

幼儿园建立每月一次的集中巡查制,园长带领园办、教务、后勤、保健医生等各业务负责人,巡查了2层楼的班级后,驻足发表意见:“这个月的优秀班级定了,就刚才料班,她们班的环境布置搞得好!”

案例二:“这个活动应该这样做”

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班主任的工作会议上,园长灵感乍现:“我说一句,这次咱们的观摩活动就围绕感恩主题”。等老师们散会回到班上不久,园长网络百度而来的“幼儿园感恩教育案例”已经以文件夹形式上传至教师QQ交流群。

案例三:“抄一篇来也行”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开展一次论文征集活动。在教师大会上,园长如此布置工作:“45岁以下的老师,这个月底前,必须交一篇论文。写不出来,抄一篇也行!”

案例四:“这个不要你管”

月度工作讨论会,针对园务工作中的某一项,某主管谈及实施推进建议,园长挥手蹙眉说:“这个不要你管,不是你的事情!”

从以上案例看来,该园长的言行举止,暴露了园长没有真正为教师群体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园长手把手的“关心”下,专业管理人员或教师,做不是自己自主选择、思考的活动,教育主题、思路、步骤,每一个项目,园长都要牢牢地全程把控:案例一里,幼儿园建立每月一次的班级大查制,旨在对全员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深入观察,发现工作闪光点,查找共性问题,以期下阶段调整改善。该园长的巡查评价体系里,关注环境创设的美观价值,却忽略了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性、对话性,“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评价思路,对其他没有完成受检的班级,或者班级里其他卫生清扫、班级管理、特色活动等亮点视而不见,这样的“优秀”示范,将引导老师们忽略日常教育组织,把精力投射到园长关注、推崇的墙面美化、形象工程创造上,却不能沉下心来,研究孩子,思考自己的发现、探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教育环境创设;案例二,教学观摩活动是该园的传统业务竞赛项目,全体教师已具备对教材掌握、执行的基础能力,缺乏的是“创新”、“提升”等专业发展性研究与探索能力,而园长灵感下乍现的即兴指令,一是没有基于对本园课程架构特色的审慎分析提出,二是迫不及待地直接告知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忽视了教师自主分析幼儿、班级特色与教育主题、教学资源的能力和发展;案例三,在教育论文撰写这样融专业性与知识产权性一体的严肃工作布置上,该园长出于“求量”的角度出发,不惜在会议公开场合上,毫不避讳地直指“抄一篇也行!”既背离论文评审活动初衷,又凸显该园长极度缺乏对幼教理论的专业尊重。案例四,简单粗暴地把园务工作项目进行割裂孤立处理,事实上,日渐强调团队协作的今天,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不可能存在完全单一的教学、保健、后勤分工执行;一句“不要你管”,极大地打消了中层管理人员参与园务活动设计的积极性。因此,从园长的园务管理思路到组织实施活动中,都出现了明显的“高控行为”,可是园长却全然不知,仍然在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设计和实施这样的园务管理行为。

结合以上案例,借鉴长沙师范学院崔红英博士“集体音乐教学中教师行为分析”的研究成果,在园长管理的“高控行为”表现上,笔者归纳、例举了以下表现:

1.开会的频次;

2.占用时间;

3.垄断信息资源;

4.直接或刻意地提出解决方法或答案;

5.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6.给出模糊的指令;

7.“头痛医头”式评论;

8.做应该的、必须的陈述;

9.提出控制性的问题;

10.做最后期限的陈述。

一、出现“高控制管理”现象的原因

(一)管理观念方面

1.思想与行动脱节。从案例中可见,该园长具备干好园务管理的主观思想,对她而言,抓管理就是幼儿园一件件具体、琐碎、临时的事务,抓具体目标、计划的检查,抓具体活动的效果;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督察等,事务型、制度型、经验型管理思想下,教师丧失了自我思考、自我决策的能力,更无法创新;作为被管理的教师始终处于听命、遵从、受督察的地位,忽略了人的态度、行为、素质对教育工作质量的直接影响,园长热衷扮演“高高在上”的指挥者,享受“听命于我”的权威感,产生命令、指派、督促、评判等浓厚个人色彩的管理行为。幼儿园的管理思想,仅仅存在于园长的头脑中,没有整体愿景,没有团队参与,没有行动落地,“创办一流园所”的办园目标无异于画饼充饥、空中楼阁。

2.对教育过程认知的局限性。局限认知下的“高控”现象表现在对教师“预期行为结果”的干预上。园长对教师自发或有目的开展的探究行为结果特别关注,希望教师做的每一件事情能用最快的时间得出自己预设的结果,如果没有做到,园长会特别紧张、着急地将教师导向预设结果,以此保证此阶段目标的达成,园长甚至会直接告知教师做什么、可以怎样做。因此,在园务管理中,园长通过直接指定主题、提供统一资源,牢牢把控教师的活动设计内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直接干预、监控、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

3.缺乏对幼教领域专业的尊重。幼儿园就像一个圆,园长的专业修养是半径,它决定着圆的大小和面积,半径越长,教育的世界就越广阔。或者是信奉“管理相通”的“通用型”思想,或者是出于“幼儿园是我的,我说了算”的“家长制”作风,园长自认自己是“教师的教师”,于是不管是对新手教师,还是对熟手教师,抑或是能手教师,园长都会对他们的业务进行一番指导。而事实上,各自专业方向不同:教师的专业是“业务”,园长的专业是“管理”。除了少数园长属于管理与业务“双肩挑”的“专家型”园长外,绝大多数的园长要在业务上担当起“教师的教师”的使命,尤其是要担当起“熟手或能手教师的教师”,是不太现实的。如果园长不能正视这一事实,总以为自己的专业水平了得,这不仅会误导幼儿园业务的发展方向,更会挫伤那些有真才实学的教师的专业进取心。

(二)个性倾向方面

透过高控制行为可见,园长具备明显的高控制个性倾向。采取“高控行为”模式的园长,她们会承认自己具备“完美主义”追求,偏向“偏执型”人格。坦诚园里只要存在不按自己的要求开展工作,她就会看不过去,睡不着觉,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干预、整改,甚至不惜自己动手代替老师们去做,达到自己认可的“完美”地步才罢手。

二、“高控行为”模式对幼儿园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教师工作效率并不能达到高预期

教育不是一条标准化生产的流水线,而是一门人性化培养的独特艺术。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所思、所想,运用相应的指导方式,教育才能真正有效。教师需观察幼儿,管理人员同样需要观察教师,在指导教师的过程中,要像中医问诊一样,经过“望、闻、问、切”的步骤,一步一步、逐层深入地诱导、浸润教师,帮助教师的个人思想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发现个人存在的不足,体验到其中的差异化,真正激发教师主动调整个人工作态度与思想的动力。

做个睿智的教师,要善于使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给予孩子体验、发展的机会,放手培养孩子成长需要的能力、知识。作为园长,则有义务帮助教师在各方面能力的成长,帮助老师更有效、合理地促进自己班级孩子能力的提升、发展。反思“高控行为”管理模式下,园长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自己的“一言堂”,没有真正的、设身处地地站在老师的角度分析问题。导致教师做工作的出发点,不是“孩子发展需要”或者“教育规律指导”,而是因为“园长要我这样做”,一是造成教师逆反心理比较严重;二是懒得主动思考“如何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上班如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引发教师职业倦怠;三是工作状态疲于应付园长检查,投其所好,教师丧失工作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教育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二)创造性育人思路成无源之水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适应现代教育体系的教师们,自身所要具备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积累的,需要幼儿园集体营造教师爱学习、善思考的研究成长氛围,同时给予教师将知识转化成技能的空间与渠道。我们的园长,给予教师知识不是最终的目的,引导教师学会不断创造自我才是根本。例如:在对《指南》等理论指导性文件精神学习中,“高控行为”模式下,以会议传达,文本发放,卷面考试的“三大招”进行学习布置。如果采用“自主学习模式”,则可以组织教师学习、研讨《指南》中的目标、指导要求、具体评析,引导教师通过自学、集体讨论,掌握教育的理论概念,同时在组织班级的一日活动中,教育管理人员深入班级,以“蹲点”、“随堂”听课的方式,检核教师是否运用掌握这些理论内容,指导自身的教学活动设计;在一个阶段的学习运用后,再组织“教研沙龙”,引导教师坐下来讨论自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时,每个人的学习感悟肯定会有“外化于形,至内敛于心”的提升。

“高控行为”管理模式下,关于幼儿教育的思路、理念,由园长一手高度掌控着时间和信息资源,把教师当作“盛料”的器皿。“器皿”中的“物料资源”,完全取决于园长的个人喜好与知识结构。园长个人觉得“不好消化”,不易理解,超出她的能力掌控权限内的,是断断不会放心给予教师的。而一个“高控行为”园长,推崇的是规范与流程,在她许可范围内,大行其道的一定是有本可依、“成熟可靠”的程式化教育模式,如此一来,教师的创造性思路被阻断,上行下效,教师对幼儿的创造性教育思路培育,则成为“纸上谈兵”式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园所缺乏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撑

有句耳熟能详的话:三流企业靠人才,二流企业靠管理,一流企业靠文化。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幼教管理者们,更加意识到:拥有独特的园所文化,会为幼儿园持续发展,长远生存提供丰厚土壤。幼儿园的文化建设,不应仅限于一个LOGO设计,一个吉祥物等浅层次的视觉识别形象建设,更应该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彰显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教育内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幼儿的成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幼儿园的自主发展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高控行为”模式下,幼儿园“一切园长说了算”,“园长说行就行,不行也行”的管理氛围,容易出现:一是园所缺乏民主、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不利于鼓励教师主动钻研理论,提升业务的积极性;二是在园长“高控行为”下建立起来的园所文化,没有建立在“以人为本”、“调查研究”的实践基础上,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教师被动执行,达不到“以文化凝聚人”的功能;三是园所文化带有浓厚的“园长”个人烙印,而社会上层出不穷“流水的园长”,一旦园长离职、调动,“人走思路散”,一定带来文化断层。

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需要高质量的园长引领。综上所述,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行为评价、园务管理方面带来的弊端,幼儿园园长“高控行为”管理模式实在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