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无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肺栓塞的患者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影响,可减少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骨科;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体内血液在深静脉内不能正常凝集,从而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粘稠度较高。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导致患者患肢疼痛、肿胀,严重者血栓脱落甚至可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护理措施在预防骨科疾病的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为(38.2±6.7)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为(39.7±5.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包括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基本生命体征的测量与监测,控制患者的日常饮食及实施一般护理操作等。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

仔细认真向患者与家属讲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以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重视,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建立信心,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其可以更加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治疗。

1.2.2环境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并保持病室处于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一般湿度为40%左右,温度为18℃到22℃之间,这样有助于患者的静脉回流,可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1.2.3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饮食要清淡,多摄入低盐低脂高纤维素、维生素、优质蛋白的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降低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多饮水,保证每天的饮水量在1500-2000ml,防止血液浓缩可以补充血容量,又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保持大便通畅,以避免便秘时腹内有升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吸烟者要戒烟,以避免尼古丁刺激阿片受体,导致血管收缩。

1.2.4保护血管

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远远大于上肢,因此应尽量避免进行下肢输液。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取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进行穿刺而损伤血管。尽量减少刺激药物的输入,输液时应选取较粗的血管,同时减慢输液的速度,同一部位穿刺时间不超过48小时。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宜过长,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

1.2.5加强功能锻炼

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使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肌肉的等长收缩及一些关节的屈伸运动。在患者清醒之后即可进行踝关节背伸运动,使四头肌有规律的进行收缩活动,从而促进静脉回流;若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较差,可指导其家属对其进行向心性按摩。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凝结,常见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及实施骨科手术的病人。合理运用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血栓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护理预防对改善患者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表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的观察组中,没有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少于对照组的3例;发生肺栓塞的患者例数为1例,例数及所占百分比也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对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优于一般护理。因此本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有影响,具有临床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