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护理学本科病理学课程优化整合的必要性

【摘要】求疑、实证、严谨和理性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护理学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病理学是基础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优化整合病理生理学与病理解剖学课程是培养护理生临床思维的重要途径,结合PBL、CPC教学,讨论护理原则,与临床知识相链接,培养护理生的临床思维,满足患者、医疗机构和社会的诉求。

【关键词】护理学 病理解剖学 病理生理学 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36-01

随着社会进步、医疗技术及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人员被患者、医疗机构和社会寄予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医护工作需求逐渐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健康为中心,培养学生求疑、实证、严谨和理性的临床思维能力即成为护理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1]。良好建立护理临床思维即基于医学院校多年系统学习,也离不开长期临床工作积累,作为学校、教师选择让护理生被“浸润”在以临床思维为主线的环境中学习,即是为专业课学习、见习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是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衔接作用在教学中可争取最大程度体现,病理学教学的优化改革是培养护理生临床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优化整合的必要性

1.学习成果与临床护理需求的矛盾

传统护理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以填鸭式教学为中心,忽视护理生临床思维培养和素质锻炼,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及序惯性,考试以笔试为主,因此护理生擅长记忆背诵理论知识,在理论考试上表现的比较优秀,但缺乏临床分析、应用、主动学习、融会贯通及合作能力等。由此今天的护理毕业生在岗位上往往不能将所学正确独立应用,不能完成独立判断、决策与执行,增加临床负担、激化医患矛盾、阻碍医疗发展。

2.病理生理学与病理解剖学优化整合的优势

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常以单一学科为中心,各学科知识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被过分强调,少联系,割裂以人为中心的完整知识体系,制约学生对疾病的整体认识及护理临床思维形成。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作为护理生首次接触疾病的医学学科,研究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器官及系统在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其目的都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针对护理学本科的教学现状、学科间的壁垒及学习效果与临床工作的不相适应,将病理生理学与病理解剖学两门学科优化整合,使护理生全方面认识疾病,通过一门学科、一次学习掌握疾病的形态与功能改变、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构架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课程优化整合的可行性

编写出版护理学专业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材,使形态学与机能学知识相互呼应,减少繁杂冗长的形态学论述。结合护理学专业知识为每一疾病添加防治和护理原则,并于各章节的末尾安排典型的临床案例分析及讨论问题。根据培养目标与计划,打破条块分割,删减原两门课程中交叉重叠部分及陈旧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宜的内容,简化复杂的发病机制,缩减课时,减轻学习负担。以疾病整体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为中心,将形态学改变的教学内容与功能代谢改变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实现一次教学即对护理生完整的讲解疾病,减轻护理生课后整合、打通不同学科知识点的压力,并以器官、系统为单元讲解。

通过PBL和CPC教学模式,结合发现问题与讨论问题两个领域,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以问题为基础,查阅资料,进行发现、思维、求证、模拟、讨论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调动护理生学习积极性,并以频繁的临床模拟讨论使护理生尽早尽多的被临床氛围包围,以最终获得自学、独立思考、合作能力以及将“护理原则”能够延续使用能力为目标,为学习护理学专业课中的具体护理方法奠定基础,承上启下,这种“敲门砖”似的教学模式为知识的延续,连贯,易记忆提供了有效的方式。

三、教学体会

从教师方面,针对护理学专业编写出版教材的过程中,大量学习护理学专业课内容,使知识面拓展加深,将疾病从形态和功能两方面进行整体梳理,是对所教学科提炼知识精髓,升华教学手段的过程,为护理学专业的侧重授课,其他专业授课提供储备。PBL、CPC教学方法实施,让教师“离开讲台”,成为“听者”,即能发现自身的教学不足,也从有限医学知识的学生角度发现被他们认识到的临床护理问题,为护理学教学引导、有效授课、教改工作等都提供宝贵的经验。

从学生方面,毕业护理生常表现出的单向、封闭、求同排异和机械性思维,不能迎合临床需求,能够指运用理论、智力和经验对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决策能力,即具备临床思维的护理生,才能满足医疗机构对医学院校的诉求[2-3]。将病理生理学与病理解剖学课程优化整合,学生使用贴近临床的教材,听到、看到疾病的整体展现,以“疾病的护理原则”为问题基础,在拥有丰富临床案例背景的病理学科下进行PBL、CPC教学活动,护理生将最终获得一种“临床思维”的学习环境,一条与护理学专业课相通的捷径,一架顺畅通往临床实践的桥梁,为其符合临床工作要求、顺利就业、个人发展提供了一种可探索、借鉴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曾勇,王国民,蔡映云等.“临床思维”的理解与培养[J].复旦教育论坛,2005,3(1):90—93.

[2]润平,何永清.培养新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方法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5):89—90.

[3]沈雅芬.临床护理思维方式的理性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