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走入西藏

刘国宝是汉族人,南阳师院中文系毕业,从小就喜欢点墨古籍,爱书法与写作。工作后,刘国宝去了西藏。当时的西藏不仅没有汉文字帖售卖,而且也并不知道中国的书法到了怎样的高度,办了多少书法展,古往今来沉淀了多少书萃国宝。年轻的刘国宝既惊叹,又很无助。

彼时,刘国宝开始特别认真地研习书法,到现在已经出版了书法集《雪域线条》,诗集《结》、《极地心电》,长篇散文《家语》等。刘国宝的书法极具个性,正如唐代的孙过庭说:“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辙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他笔下的线条和空间布白表达了他对于传播书法文化的急迫。横为千里阵云,点即高峰坠石,竖作万岁枯藤,戈则百钧弩发,捺却崩浪雷奔。赵构称米芾“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董其昌称右军“如凤翥鸾翔”、称米芾《蜀素帖》“如狮子捉象”。孙过庭比拟赞叹:“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稿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威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在线条的折转与笔锋的回旋中,在阴柔与刚毅间,相辅相成。刘国宝的作品质朴、自然,无故作妖媚的“妖娆”,既没有故作刚狠的“强悍”,也没有故作潇洒的“肤浅”。横“如孤舟之横江渚”,他已经将技巧和意境不自觉地结合起来了。他对于文化传播的赤子心用毛笔袒露在纸上,形成了刘国宝独有的风格。那是笔势的大气磅礴,线条的异域与传统的交锋,笔法和字形结构维唯有章,气韵却独白出独特的墨趣。

刘国宝现在已经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拉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峰书画社社长。他的书法入展中书协“黄河魂”大展赛,获中国文联全国首届新农村楹联三等奖,《书法导报》首届全国手卷展三等奖,拉萨市政府最高奖“圣地文艺奖”。他的作品被西藏博物馆、大千故里书画馆等艺术馆收藏。大千故里书画馆评语“功底深厚,且具个性”。2006年,刘国宝在西藏博物馆举办西藏首次个展与义卖,捐助失学儿童,受到社会各界重视与好评。2015年5月30日,在北京中国书法院展览馆组织举办了中峰书画社首届书画作品展。

刘熙载在《艺概》中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书法的确是修养者的艺术,书法者的修养不同、品性不同、志趣爱好不同,书法艺术表达完全不一样。刘国宝的艺术和他对于书法文化传播的热切心理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一直在交流、在撞击。清代的刘熙载还曾经说过:“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行草,尤其是狂草束缚性最小,可变性最大,最能体现书家的艺术构思、心的律动,情的宣泄。从形见其神、钩沉揽玄,追虚探微。韩愈称草圣张旭的作品为:“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2005年,刘国宝为了能让西藏的学生得到参展锻炼,曾组织拉萨20多所大中小学校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他自费租车,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跑,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跑,自己出钱带孩子们参加比赛。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比赛多人获奖。2011年,刘国宝与西藏当地公司联合创立了一个免费教人书法的书法平台。刘国宝腾出时间免费指导,他说:“这是响应中央开展的大文化运动的文化自觉。”汉字书法也在这个平台得到了一次次地展出!中国左笔书法家协会的作品在这里展出,北京市老年书画家协会的作品在这里展出,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的作品在这里展出,陕西省咸阳市书法团体在这里展出……这是刘国宝年轻时候的梦。刘国宝好像一生都在致力于在西藏传播书法文化,一生都做着在青藏高原的土地上举办着汉族书展的梦,如今终于实现了。

刘国宝终于从一个书法爱好者成为了一位书法艺术文化使者。他因为怀有一颗传递汉字书法文化的心而练字,又由于自己精于写字而能够承担起书法的文化使命。